APP下载

产业关联视角下的低碳经济结构调整①

2017-05-30杨传明周霞

中国商论 2017年30期

杨传明 周霞

摘 要: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碳排放量差异显著,建立在碳排放量基础上的低碳经济结构调整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碳排放量,但是容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冲击。因此,本文从产业关联的视角切入,将传统的产业影响力系数改进为产业碳排放系数,提出既可以降低碳排放,又可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关键词:产业关联 低碳经济结构 碳影响力系数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c)-161-02

随着全球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产业低碳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主导推动力和新的增长点,而产业结构调整则成为实现该目标的核心策略。但由于经济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产业关联关系,因此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要充分考虑产业之间的关联特征。本文以中国基于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结合相关年份的产业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各产业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影响力系数,分析产业关联关系,以期对调整中国低碳经济结构有所帮助。

1 产业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

1.1 产业碳排放的测算方法

由于中国并没有直接公布CO2排放数据,必须通过化石能源消费、转换活动以及某些工业品生产过程进行估算。因此本文采用IPCC计算方法[1-3],基于能源消耗统计资料,首先测算各种能源单位能耗的CO2排放系数,得表1。

结果显示,碳排放量前三位分别是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与采掘业,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和采掘业,显示这三个产业是当前中国碳排放的主导产业。而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碳排放强度位居最后两位,为相对低碳发展产业。

2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碳排放影响力分析

依照碳排放影响力的概念[4-5],基于经典的投入产出法,本文设计了产业碳排放的影响力系数,用以反映当某产业增加一单位的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的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记C为各产业的碳排放强度组成的对角矩阵,得公式(3)和(4):

表3显示,碳排放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产业有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采掘业、农林牧渔水利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这些产业单位需求的增加会较大的影响到我国的碳排放量。从降低碳排放的角度来看,这些产业毫无疑问成为了产业减排的重点对象。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碳排放影响力系数均较低,应该成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主推产业。对比表2和表3可以发现,农林牧渔水利业的碳排放量虽然在产业中的排名较低,但是碳排放的影响力系数较高,可见农、林、牧、渔、水利业仍然具备较大的减排潜力。

3 结语

从各产业CO2的排放量和碳影响力系数来看,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应该关注的重点产业应该是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采掘业等,综合而言可以归属为能源部门和工业部门。

针对能源部门的结构调整应该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要着重控制电力生产扩张规模和速度,减缓由能源生产和转换过程中产生的CO2;二是要大力优化能源结构,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大力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继续提高能源效率,大力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技术,提高发电效率。

对工业部门的结构调整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要大力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化工业过快增长,尤其是对于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部门;二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和其他高技术产业,鼓励运用高技术和先进使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提高工业发展中“低碳型”工业比重;三是在工業领域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资源的综合回收与再利用体系建设,重点推进钢铁、有色、电力、石化、建筑、煤炭、建材、造纸等产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参考文献

[1] 顾阿伦,何崇恺,吕志强.基于LMDI方法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6,38(10).

[2] Muangthai I, Lin S J, Lewis C. Inter-industry linkages, energy and CO2 multipliers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n Thailand[J]. Aerosol & Air Quality Research,2016,16(8).

[3] 杨传明.碳足迹研究综述与展望[J].管理现代化,2015,35(3).

[4] 杨凯.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商论, 2017(14).

[5] 林举英,王姗姗,张瑞芹,等.基于投入产出表河南省产业关联及其碳排放影响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5,15(2).

①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常态下中国产业全碳足迹关联复杂网络及协同减排研究”(17BGL14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基金项目“产业部门全碳足迹关联复杂网络及差别减排责任研究”(2016SJB630111)。

作者简介:杨传明(1979-),男,山东莱阳人,苏州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技管理与技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周霞(1993-),女,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技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