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的对策

2017-05-30郭燕

中国商论 2017年30期
关键词:失真会计信息策略

郭燕

摘 要:自进入新经济常态以来,互联网经济迅速转型和深入发展,公司发展进入深度信息时代,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种种因素导致公司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公司面临的风险骤增,其中典型的是反映公司经济状况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如何有效且高效地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显得至关重要,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故意性失真的规制,掌控好上市公司人为风险的管理成为上市公司发展的制高点。本文将以如何更好地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故意性失真为研究对象和最终的目标,简要地阐述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的危害以及强化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剖析当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的影响因素,在前述研究成果和自身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的有价值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强化规制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的能力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糅合措施,进而为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故意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c)-134-0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指的是上市公司内外部以人为因素干涉为主导,辅以非控制性的客观因素综合影响下编制的财务报表不能够真实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存在大量虚假的会计信息,夸大或者降低上市公司实际的经营状况。以此误导社会公众投资者和社会公共管理机构,给投资者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虚增不该有的利润、粉饰业绩是常见的手段。当前新经济常态下尤其是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上市公司故意性会计信息失真创造了条件,故意性会计信息造假更具联动性和隐蔽性,并且相当的难以追踪,监督机构更加对上市公司造成的潜在和现实的风险予以掌控,加之“互联网+”的渗透性,对各行各业都将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在当前经济背景下要及时的纠正和强化会计信息失真的策略性规制,保障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等长久可持续发展显得迫在眉睫。

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的危害

基于上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梳理,可以明显的推断出强化规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人为化失真是为了上市公司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降低信息失真的概率和危害度,即把控好人为因素,尽量规避非人为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造成国家在统计经济发展数据,分析经济发展态势,制定相应的经济策略的时候容易使用误导性信息,进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常态化发展和正常运转。不良的后果会造成严重的连锁反应,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铁律下,甚至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走势;其次是导致广大的投资者、债权人利益的受损,影响正常的市场化运作秩序,给投资者虚假的信息致使投资出现偏差,故意性的失真也造成债权人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是金融机构在放贷等方面,难以估计上市公司的借贷能力,久而久之,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案例多了,造成会计信息公信力的下降,不利于良好的发展;最后,会计信息的故意性失真将会对企业的声誉、现象都会大打折扣,企业在社会上的经营运作也将更加的困难,轻则蒙受质疑,举步维艰,重则将会对企业的存续构成巨大的威胁,美国安然公司和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将成为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后果的典型案例。针对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的危害,应该采取相应的手段,强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规制,以此不断地做好维护上市公司整体的信息披露机制,不断的剖析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的因素,参考以前的經验和教训,不断进行相关风险的控制,保障上市公司持久的运转。

2 新经济常态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的原因剖析

首先是大多数上市公司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薄弱,也一定程度上导致相关控制体系构建的观念也不强,很多情况下基于上市公司自身的非法私利而得到上市公司各层次管理人员的默许,这将潜移默化地更加导致意识观念的不重视,将会对接下来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规制措施的实施造成阻碍;其次是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和治理机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很难处理好委托代理双方的关系,没有形成良好的融合达成一致的目标所导致的利益分歧,此情况下容易出现会计信息的故意性失真;再次是上市公司缺乏专业职能人才,部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一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私利,经济人的想法,另一方面是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相当低廉,而且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一般情况下不大,对许多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造不成实质性影响;最后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如何充分的利用信息化平台和外在的条件是企业占领会计信息管控乃至发展的制高点,换言之利用好信息化条件的优良面,鉴于信息化下监督的难点这一主因,强化监督和信息化控制体系的塑造是思考点之一。

3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的相关主要策略

3.1 强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的意识和观念

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才能促成良好的发展战略,因此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相关人员会计信息披露和规范的意识薄弱的普遍现象,上市公司应该不断的采取措施从上至下建立相关的约束机制。首先是让全体人员对当前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知识和相关理论的变化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理清楚的理解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的危害,彻底根除占小便宜的观念;其次再将其融入到相关规制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过程中,以此固化相关员工的会计信息披露合法规范化的观念。加大会计信息披露的力度,杜绝有选择的会计信息披露,加大披露前的核查;最后着重加强上市公司内各个部门之间人员的沟通和协调配合,不断地协调好上市公司财务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的意见和目标,注重与企业实际环境的融合,并且加大相关财务人员的职业培训,让员工可以深化、细化的理解和预判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最终更好的把握会计信息的披露。

3.2 上市公司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的制度和结构,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构建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和执行体系是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乃至整个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意识和制度进化为实践阶段的桥梁,也是良好科学管理的开端。上市公司要不断的结合经验和历史案例,对原有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剖析,分清楚该留该去的制度规制,着力革新自身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必须严格按照当前会计信息披露管理实施的现状和已有的相关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去重塑实施体系,不断的积累经验。在这方面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思考:首先,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散股权,杜绝一股独大现象的出现,利益的相关化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牵制,以此规避单独故意性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其次要完善董事会治理机构,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体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与此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约束机制,有效的解决现代公司治理体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歧。

3.3 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

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不断的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不断的更新他们的观念和理论知识,不断的丰富会计人员的经验,以此强化他们对会计信息事项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的水平,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重视和加大对本单位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监督,强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预警机制。对于任何违反既定上市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切实的加大惩处力度,切实维护会计信息披露的刚性,保证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顺利实施。

3.4 充分利用当前信息化条件提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的规制效率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给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上市公司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强化会计信息的联动,保障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透明。针对当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基于信息化平台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较低下和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会计信息舞弊的现状,上市公司应该不断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合理有度地加大资源、技术等要素投入,进一步优化和规制信息化平台的利用和构建,强化其监督机制,以此为提升上市公司综合管理水平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亚强.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治理措施[J].现代商业, 2016(12).

[2] 何永峰.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审计经济, 2015(08).

[3] 黄俊婕.市场经济视阈下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挑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6(20).

猜你喜欢

失真会计信息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其解决对策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