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供给侧改革中的财税制度

2017-05-30孔美娥

中国商论 2017年30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调整改革

孔美娥

摘 要:在我国近几年供给侧改革的大潮中,财税制度也被提名,需要作出重大改革或调整。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改善供给方的成本,使短期内需求量扩大,企业充满活力,经济发展有新的动力。这就给财税制度的改革调整指明了方向道路,无论从企业税收还是从政府财权方面都应该制定更为完善、对經济发展更为有利的政策。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财税制度 改革 调整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c)-110-02

在我国经济迈入新的阶段时,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例如产能过剩,产业升级困难,传统行业发展危机等。供给侧改革这一举措的提出,能有效改善经济发展中各种各样的难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制定财税制度,它的作用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把生产要素的本质转换为相应的产品价格。相应的,我国的财税制度也应随着供给侧改革而做出转变。从长期来看,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税收又可以在各个生产环节普遍存在,财税制度可以通过影响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影响企业配置资源的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财税制度的调整势必能改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形势。

1 供给侧改革背景及财税制度机理

1.1 供给侧改革意义

供给侧改革提出的意义是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合理分配各种资源,发展高质量供给,增强供给方对需求方不断变化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化资源利用率,满足群众内在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加大对生产端的优化,利用科学技术、企业管理对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生产投资等方面进行配置优化,着力提高企业创新性和延长企业生命力,从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加强。

1.2 供给侧改革现状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影响至今,国际经济从整体来看增长乏力。在这种大形势下,国内经济也增长缓慢,再加上国内经济转型不是特别顺利。2012年~2016年,国内三大传统意义上的需求,消费、出口、投资的趋势都处于下滑状态。2015年,央行实施五次降息措施,对国内需求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提升效果,需求与供给不均衡事实上是一种深层次问题。

在2015年5月份左右,“供给”一词首次在“五问中国经济”被一些学者提及。进而在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需要大力改革。2016年初,相关学者提出“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每一步都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也就是以消除产能过剩为重要抓手,舍弃僵尸企业为具体形式,兼并重组为重要手段实施全方位的改革[1]。

1.3 供给侧改革对财税制度作用

供给侧改革重点是从生产端入手,所以对税收制度的作用应该体现在生产端一方。供给侧改革的作用一方面能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能促进技术进步。税收制度要影响产品的最终定价,就要能够影响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就需要设置不一样的税费水平,设置不一致的征收环节,调整税费结构。各类企业的类型如果要素使用相同,由于财税制度的静态稳定性能,税费结构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税费水平一定,也是适用的。产品价格组成部分有生产成本之和与各种税收组成。即成品的最终价格为投入要素总成本以及税费总成本两部分相加。所以,税费对于产品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实际上对大部分企业来说,税费收取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对产品的定价,进而影响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税收制度从长期来看,能对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各种资源的分配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出发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调整改革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改革之路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改革备忘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