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流动性风险及防范

2017-05-30周敏

中国商论 2017年30期
关键词:风险防范流动性金融机构

周敏

摘 要:当今国际经济尚处后危机时代,债务风波频发,而国内经济正在转型关键期,经济金融变化未知因素增多,现金流动性风险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显现正是在此大环境下产生,现金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生,将增大总体经济成本,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挤兑等情况,严重影响经济金融秩序。本文主要探讨现金流动性风险的防范措施,如何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事前在现金备付安排,从央行、金融同行业等多层面进行联动,确保经济穩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机构 流动性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c)-022-02

1 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状况

(1)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库存现金的管理普遍重视度不够,对现金安全性方面强调得多,而对现金流动性管理方面强调得少,现金库存限额的下达主观随意性较大,使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近1%的库存现金没有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库存现金总量保持稳中有增态势,城商行等股份制银行发展较快。2014年,某市金融机构日均库存现金额为163541万元,同比增加8139万元,增长幅度达5.24%。其中: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日库存现金额为94124万元,同比增长5183万元,增长幅度为5.83%;中小型股份制银行日库存现金额为14229万元,同比增加1627万元,增长幅度为12.91%;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日库存现金额为55188万元,同比增加1329万元,增长幅度为2.47%。

(3)库存现金节假日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在后金融危机影响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投放回笼季节性波动更加突出。“春节”“国庆”等长假投放回笼现金占全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达到全年三分之一以上,与此相应,银行业金融机构日均库存现金波动十分明显。净投放行在春节前出现最高值,净回笼行在春节后出现最高值,节前大投放节后大回笼特征明显。大型股份制银行、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之间表现变化基本一致。

(4)库存现金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14年上半年,某大型股份制银行全市柜员现金10698万元,占41%;金库现金7051万元,占27%;自助设备现金6265万元,占24%;待提待交现金2152万元,占8%。自助设备现金比去年同期增加1662万元,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待提待交现金比去年同期减少589万元,占比降低3个百分点。

2 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1)根据《浙江金融年鉴2013》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917554.77亿元,其中个人存款411002.77亿元、单位活期存款203448.39亿元,即时现金流可能性占比为66.97%。即日现金流入和流出时间错配所导致的日间现金流动性风险。为了降低成本,银行业金融机构往往希望最大限度地用接收到的流入现金来应对流出现金支付,这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延迟支付的动机,影响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常和压力状态下的现金支付义务。

(2)在特殊时点或时期,例如长假、月末还有一些重大经济事项的发生日,例如大型房地产楼盘开盘、房屋拆迁补偿、学校开学等都可能出现大额现金集中进出,给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造成压力。

(3)银行业金融机构库存限额核定方式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库存限额核定过小。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核定本外币库存现金时,往往是逐级减少、逐年减少,不能满足客户取现需求,客户对金融机构满意度降低。有的金融机构对柜面现金、自助设备现金、金库现金分别核定库存限额,造成各自为政,缺乏全盘考虑,自助设备的缺钞率较高,影响客户的体验度。有的金融机构中心金库为降低现金库存,采用中途出入库模式,当天从人行发行库出库,当天配送到营业机构,以此来降低日终金库库存现金,致使营业网点上无钱支付,客户需二次取款。个别金融机构提出现金集中支付,人为减少偏远网点现金备付,甚至外币现钞零备付,影响储户正常取现需求。

(4)人行发行中心支库服务能力与承担职责不相适应,与市场现金需求不匹配。从2004年人民银行逐步撤并县级支库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地市设立市分行中心金库,承担现金管理中心职能,但从市分行金库营运情况看,各金融机构对中心金库重视度不够,仅仅认为金库是保管现金的仓库,现金管理停留在手工操作、账实相符层面。市分行中心金库票币结构、现金整洁度、假币浓度管理均存在不足,首先是无法满足县级金融机构票币尤其是小面额现金需求,其次无法保证现金清分质量,再次是市分行中心金库反假能力有限,存在假币浓度超百万分之一的情况。同时,个别金融机构的中心金库保管库、作业区面积不足,日常现金保管、清点都存在困难,当春节前现金投放旺季与节后回笼期间,只能“望钱兴叹”, 需配送的现金送不到需要的营业网点,网点回笼的现金无法及时清点、无法及时向人行发行库缴存。

3 现金流动性风险的表现方式及危害

(1)日间现金流动性管理的制度建设较为薄弱。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普遍都未针对日间现金流动性风险的特点制定管理策略、制度、流程、办法。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日间现金流动性管理主要依靠营运部门的现金头寸管理,业务部门实际参与较少,这使得日间现金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难以在业务部门中得到有效传达和落实。

(2)缺乏监控时间错配现金流动性指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日间现金流动性管理缺乏对时间错配的日间现金流动性管理进行监控。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现金流动性指标中有两个指标与日间现金流动性管理关系紧密:一是日现金流缺口指标,它反映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流期限错配的缺口情况;二是备付率指标,主要包括日超额备付率、日现金备付率,是监测和考核即日现金流动性管理的主要指标。但是,这两个指标也都未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时间错配的日间现金流动性情况进行监控。

(3)现金流动性管理的技术手段和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日间现金流动性管理尚处在静态监控、人工估算的阶段,对日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缺乏有效的识别、动态监控和报告,普遍依赖人工头寸申报、大额现金预申报、账户余额查询等手段,漏报、错报的现象较为普遍。现有的现金信息管理系统大多还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大额、紧急现金流动进行实时识别、监测和控制;还不能有效评估日间现金流入流出量,以判断不同时点的现金流动性缺口情况,有效管理日间流动性头寸。

4 现金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现金流动性预测和分析。现金流动性预测和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金流动性需求的变化;二是现金流动性供给状况。现金流动性需求相对于供给来说基本上是外生变量易于变化,因此实现现金流动性均衡就必须首先预测其变化趋势。现金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主要包括:首先是存款人净提取存款的需求和新增的有效贷款需求;其次是归还借款和同业清算等现金流动性需求变化。

(2)使用成本分析法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成本分析法就是分析现金持有成本的各项因素,对现金持有成本相关的现金时间价值,包括现金管理成本、超额现金成本以及现金机会成本进行量化分析。运用成本分析法确定最佳现金挂有量,可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发行库所在地进行,同时对基层机构进行“解剖麻雀”,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互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效益。

(3)建立实时的日间现金流动性管理模式。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以日为单位建立现金流动性管理框架,通过最小化日间现金流动性风险暴露,精确掌握客户与银行之间的现金流进出,以精确度量自身现金流的情况。日间现金流动性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日现金流时间错配管理。分币种监控现金流的时间错配情况,在正常和压力状态下,资产和负债产品的现金流状况,并可按产品、业务条线和营业机构进行细分和分析;二是存款与贷款的日变化管理。分币种实时监控每日贷款和存款的变动以及日存贷比的情况,并能按产品、业务条线和营业机构进行细分和分析;三是大额现金交易日变化管理。分币种实时监控结算、外汇买卖、资金等业务的大额现金交易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四是重要客户现金日变化管理。分同业和非同业对银行存款有重要影响的客户,例如对占存款总额1%以上的客户存款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

(4)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是通过深入了解客户的大额现金支付需求,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现金管理服务,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实现对大额现金流动的实时监测和跟踪;二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对最紧急的现金支付加以特别标识,在头寸申报环节,就对紧急现金付款进行实时的识别和监控,提前做出准备,安排支付;三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模型和参数,评估日间现金流动性流入流出量,并预测流入流出的可能时点,以判断不同时点的现金流动性缺口情况,以便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安排现金调度。

(5)央行通过现金需求模型运算,加大历年数量分析,将现金发行额度按层分解各级发行库,各基层发行库将当地发行数量逐级上报,上、下双向进行数据比对,并考虑偶发事件及不可抗力等因素,提高现金需求分析的精度,确保市场对现金的需求。

5 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流动性控制展望

(1)四行资产负债表显示,浙江省工、农、中、建四大行2012年末库存现金余额分别为:47.76亿元、74.11亿元、64.09亿元、40.92亿元;占总资产比率分别为0.55%、0.97%、1.51%、0.67%;库存现金占资产比率平均控制在1%左右。随着客户现金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银行存款大客户采用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增加,可缓解现金支付需求。

(2)流动性是金融机构经营三原则之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流动性分析日逐深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现金收付波动趋势、金融机构业务库与人行发行库物理距离、金融机构配送能力、金融机构营业机构数量及发行库的规定等对现金流动性进行综合分析与预判,进行开户单位现金投放与回笼事前预约,掌握市场现金需求,及时向发行库申报现金头寸,确保金融机构适量现金备付。

(3)银行卡、网银、本票等非现金结算方式及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展,存款人可以更轻易地进行资金划转,可减少柜面现金支付业务量。

参考文献

[1] 张永军,康森.基于现金流动的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2(12).

[2] 罗芙蓉.现金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初探[J].会计师,2015(09).

猜你喜欢

风险防范流动性金融机构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