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还是那种味道

2017-05-30翟元斌孟军

雷锋 2017年7期
关键词:郭明义全总工友

翟元斌 孟军

千百次的我问自己/我的人生/我的爱/在哪里。

答案总以热血的名义/我真心地告诉你/这就是我守候的唯一。

来吧,朋友/让我唱起心中的歌谣/来吧,朋友/给你一片蓝天,/放飞这世界的爱翼/把幸福给你。

……

这是六年前,郭明义参加爱心活动,看到身处逆境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情不自禁写下的一首诗。“把幸福给你”诠释了郭明义对幸福的理解与感悟。

时光荏苒,六年过去了,郭明义你好吗,曾经的那份幸福是否还有最初的味道?

一 、“老郭”是最舒服的称呼

第一次见郭明义,还是2011年的春节前夕。郭明义把仅有的一辆自行车送了人,只能步行上班。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知道了很心疼,要把自己的一辆自行车送给郭明义。于是,我陪着乔安山夫妇一道来到齐大山铁矿。

那一次访问,最令我震撼的是郭明义的小屋。这是八九十年代老式楼房,不到四十平的单间里,几乎没有任何摆设。门边一张低矮的小号双人床,铺着洗得发白的旧床单。窗边还有一张小床,被褥也是旧的,好在有些色彩,让人很容易猜到这是郭師傅孩子的天地。南窗的另一侧有个矮柜,上面放着一台好像是19寸的液晶电视,这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奢侈品了。

“郭师傅,你的家太简单了”我脱口而出。

“这不挺好吗,我什么都不缺---”郭师傅笑呵呵的说。

当时,我曾感叹郭明义处处替他人着想,在别人眼里他活的挺累,其实,他活得挺轻松,因为这是本我的自然释放。

六年后当我再一次走近郭明义,叙旧的惯性使话题自然从小屋开始。出乎我意料,也在预料之中的是郭明义小屋没了,郭明义又把它送了人,而且送的很彻底,产权证也改了别人的名。

原来,为了工作方便,鞍钢公司奖励给郭明义一套旧楼房,面积60多平米。郭明义一直不肯接受,他觉得原来的房子挺好的。

直到有一天,老郭遇到从内蒙古来到齐大山打工的陈师傅一家。看着这一家人,连连租房搬家,折腾得家不像家,日子不像日子,郭明义动了帮他们的念头。一天傍晚,郭明义下班直接来到陈师傅租住的房屋,说:“你们一家不要老是东搬西搬了,就到我现在住的房子住吧----。”陈师傅一家人听了老郭的话,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郭明义拍拍陈师傅的肩膀说:“别愣着了,过几天咱们去办过户手续。”郭明义转身走了。陈师傅还呆呆的站在那里,这个从不向生活难处低头的汉子,竟掩面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这就是郭明义,我们的老郭。

他甘愿平凡,尽管5年间,当选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荣获全国“当代雷锋”称号第一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许多荣誉,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大人物,但是他依然那样质朴,那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工友们依然亲切地称呼他老郭。

嗨,老郭!还是保持20多年的工作习惯,每天提前两个小时上班,到采场徒步巡检道路。

嗨,老郭!还是每天工休时,在采场里给工友们唱歌;每天下班后,到浴池给工友们搓澡。

嗨,老郭!上工路上,工友们亲切地和他打招呼,他还和从前一样,老远就向工友们挥手问好。

嗨,老郭!工友们遇到难心事,还是像从前那样找他唠唠,听听他讲讲话,心里就有了“主心骨”

单位要给郭明义转岗、提职、涨工资、配车配司机……征求他的意见,他毫不迟疑婉拒了。郭明义的工资收入,依旧是采场公路管理员的岗位薪酬。他常说,我要和在采场里工作的工友一样,就在这里退休。

郭明义外出的任务比以前多了,他自己给自己加码,每次外出都要尽早回家,哪怕下半夜1点、2点到家也行。好赶上第二天早上准时上班。六年里,无论是漫天飞雪、大雨滂沱,在露天采场这个异常艰苦的环境里,他每天巡路步行至少在10公里以上,双休日、节假日从不休息。

有一次,暴风雪肆孽,采场内的车辆寸步难行,生产被迫中断。郭明义第一个赶到采场,从早上5点多开始指挥除雪。工友们轮流休息,老郭却一直奋战在现场,直到主要道路恢复后才下山。当他回到办公室想要换双鞋时,才发现脚和靴子冻在了一起,怎么也脱不下来,最后还是在工友张师傅的帮助下才换下鞋子。

二 、 诗意的生活

郭明义有些文学细胞,写下许多诗歌,网路上公开了他的诗作,或激昂慷慨,或柔情缠绵,无不透露他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

“你还写诗吗?”我问。

郭明义对我突然提出的问题,有些迟疑,不过,回答的足够坦率“不写了”。

“没有激情了?”

“不,准确地说没有时间了。”

的确,郭明义担任全总副主席可不是虚位,他很认真地尽守一个工会干部的职责。他始终坚持不离矿山生产一线,自然时间对他来说恐怕以分秒计算了。也正因为这一缘故,有人担忧会不会顾此失彼,影响他全总职位的履职,以及工作的效率。

郭明义的回答很干脆,“坚持在生产一线,不会影响我在全总的工作,相反,会有‘加分效应”。

这使我想起毛主席一句名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郭明义该是对毛主席这一思想学习得最为透彻,理解得最为深刻,应用得最为娴熟吧。一线长期工作的经历让他比谁都深刻认识到,一切真知灼见、一切方法措施、一切发明创造、一切成功胜利、一切进步发展、一切效益收获、一切辉煌业绩,等等,都来源于实践,都得益于实践,都植根于实践。无论哪一级领导,凡是涉及到改革发展,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具体干的都离不开实践。从实践中悟出的道理、产生的认识,是一切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源头,同时也是创新实践、收获实践的不竭动力。

我手里有一份郭明义工作日志,上面条理清晰的记载了他在全总主席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一项项建议,譬如《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做好‘大国工匠,让产业工人、农民工感受创造伟大、劳动崇高》《一问题为先导,搞好工会调研》《工会工作要保障职工利益与权益》。这些建议受到全总主席会议高度评价与重視。据别人介绍,郭明义现在是全总主席会议最受欢迎的人,因为他的建言最接地气,反映基层职工的心声,而且操作性很强。

除了全总副主席这个重要的职位外,郭明义还有一个很大的头衔,遍布全国的郭明义爱心团队总领队、总指挥。

郭明义爱心团队是2009年7月组建的。这是一个1到10000的裂变。郭明义是当代雷锋,他的挚爱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有一个钟情于雷锋文化的女作家曾说,我没有见过雷锋,看到郭明义就好像看到雷锋了。这种很具代表性的心理移情,构成新时代郭明义现象的民意基础。郭明义好比一个巨大的磁场,不断增加着能量,吸引着无数追随者,从最初影响身边的一个人、一个家庭到影响一批人,一个企业,再到影响一座城市、影响亿万人。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鞍山,已经成立了200多支爱心团队的分队,志愿者总数超过了10万人。201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机关和117家中央企业全部成立了爱心分队,标志着郭明义爱心团队从鞍钢和鞍山市走向了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700多支分队、170多万名学雷锋志愿者。

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再次掀起了广大志愿者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的巨大热情和干劲。郭明义爱心团队成为新时期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相融合的典型样本。

有人这样讲,雷锋助人为乐是为了感恩新社会,而郭明义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出于一名共产党员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的信念,更是出于一种自觉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还有一份踏踏实实的认真和执着。

一次,老郭从报纸上看到,重庆有个叫张猛的小男孩,他的父亲在矿难中受伤,导致高位截瘫。张猛的母亲外出打工,再也没有回来。爷爷奶奶承受不了沉重打击,半年间相继病故。6岁的小张猛挑起照顾爸爸的重担。每天给爸爸做饭,处理大小便。他明知爸爸的腿没有知觉,还要每天坚持给爸爸做按摩。学校老师到他的家中劝他上学,他说:老师,要是允许我每天迟到早退,能有时间照顾爸爸,我就去上学。

看到这则消息,郭明义落泪了。他开始月月给孩子寄钱,写信鼓励这对父子。2010年郭明义事迹报告团刚刚抵达重庆,郭明义就急着要到张猛家去看望。由于张猛家远在大山深处,无法成行。当地政府得知这个情况后,连夜派车去接小张猛。第二天下午,报告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小张猛赶到了会场。当孩子手捧鲜花走来时,郭明义紧紧的抱住孩子,泪流满面。这温馨感人的场面,让现场的一千多名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陪送小张猛的校长说,他们学校还有许多学生,每天要步行2、3个小时才能上学,如果能有一所寄宿楼,不仅能解决小张猛的困难,也能让方圆几公里内山区的孩子住校学习。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郭明义回到鞍山后,立刻向爱心团队志愿者发出捐款的倡议。短短一周时间,来自鞍钢集团公司机关、股份公司机关和矿业公司机关的志愿者就捐款50多万元。2012年年底,小张猛的爸爸给工作室打来电话说,学校的寄宿楼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学校为了照顾他们父子,特意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房间。这样,小张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可以更方便照顾他了。电话那端,小张猛的爸爸哽咽了。

郭明义太忙了,尽管他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写诗,却诗意的生活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郭明义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郭明义用智慧与汗水写下一首责任与担当的交响诗,意境是为公,韵脚是为民,韵律是共振。

三 、 理论要有足够的真诚

时间是一位伟大的作者,它记载着沧桑,书写着荣耀,追溯着成长。六年间,郭明义激情中有了许多沉稳,忙碌中平添了更多的沉思。

郭明义的办公室不很大却很特别,整整一面墙上,贴满了他手抄的习近平经典语句,室内中央摆放一个长条案子,上面堆满厚厚的几摞书。如果说这是一间办公室,不如说是阅览室更为贴切。

书案上每本书都插着书签或者纸条,方便书的主人随时可以找到接续阅读的页码。我随手翻看一下,有《毛泽东选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共产党宣言》------

“工作已经够忙了,怎么想起读经典著作?”我问的很直接。郭明义正思忖着怎样回答,我接了一句“是形势逼的吧。”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不学跟不上总书记的思路,不学担负不起自己的责任。”郭明义说“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

“太经典了,赞一个,郭氏语录。”我说

“可别这么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郭明义很认真地纠正我的话。我脸上有些发热。

郭明义转身走到墙边,指着一段手抄语录说,“这是总书记在2015年,为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中讲的,他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人们常说,做人真诚才能赢得人心,理论何尝不是这样,理论唯有真诚,才能化成物质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是最真诚的理论,它从对商品的剖析中,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从对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郭明义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大的收获有两条,一是坚定了信仰,不再是朴素的跟党走的感情,而是对社会历史必然趋势的理性把握。二是懂得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老百姓的事不分份内份外,都是共产党员的大事。

一次下班的路上,一群素不相识的农民拦住了郭明义,哭诉他们的土地被占用了,原来承诺给付的千万补偿金,拖欠了几年都没有到位,失去了土地,生活没有着落。

郭明义详细询问了情况,“你们放心吧,要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按照政策法律妥善解决此事”。郭明义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在一次调研会上,他郑重地将此事向有关部门做了报告。不久,这件事获得圆满解决。

老实巴交的农民,拿到土地补偿金后,又一次在下班的路上拦住郭明义,这次不为别的,是要集体加入郭明义爱心团队。

什么是幸福?脱离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当然算不上幸福;如果将幸福等同于物质享受,无限制地追求感官刺激,肯定也不是幸福。在物欲与精神追索之间取得一个平衡,逐步将物欲升华到精神需求,这是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郭明义说:“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觉得自己被群众所信任,被社会所需要,我就会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

郭明义的幸福依然是那种味道。

猜你喜欢

郭明义全总工友
工友艺苑
工友艺苑
工友艺苑
全总十七届三次主席会议在京举行王东明主持并讲话
全总慰问团“两节”期间送温暖
全总十七届一次经审会议召开
郭明义:倾听最真实的声音
全总十七届一次经审会议召开选举全总第十七届经审会主任、副主任、常务委员
当选党代表后,找他的人更多了
工友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