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采购风险的有效管控措施

2017-05-27邓广贤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管控措施政府采购风险

邓广贤

摘 要:政府采购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采购方式。但是这种采购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政府应建立有效管控采购风险的相关制度,完善信息管理,加强招投标中的风险防范。分析构建政府采购风险管控的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府采购运营策略。

关键词: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169-02

引言

政府采购风险主要是由于政府采购在运营中因运行失当、管理缺陷等因素导致采购的失败,从而造成的损失。政府采购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1],其具有突发性、隐藏性、连续性等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完善制度的手段来避免风险,无论在哪种经营活动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危害,只要是有利润的地方,风险一定必不可少。

一、构建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

政府采购风险管控主要是对各种意外损失进行识别、反馈、评估、预警和防控等处理方式,而这些意外通常是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然而我们可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意外的产生进行及时处理,避免采购中发生风险,保证政府预期采购的目标得以实现。但是由于風险管控是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其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类似问题,所以,我们在分析政府采购风险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发生风险的因素,以至于构建合理规避风险的管控机制。风险识别、风险反馈、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是风险管控机制的主要内容:(1)风险识别。在一定的风险管控范围内,对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描述、判断、识别,然后确定各种风险点、风险源,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类,让采购人员对采购的风险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同时构建采购风险目录,主要针对多发环节的进行目录。采购风险工作是不但复杂,而且环节多,因此在识别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去伪存真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比较,对其倾向和趋势进行判断。必须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识别,如环境分析法、德尔菲法、事故数法。(2)风险反馈。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做好检验风险的方案处理措施,观察其中存在的缺陷,当遇到问题时必须及时反馈。风险反馈是从损失中获取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构建有效的风险反馈机制。它的主要目的是总结风险管控中的知识与经验,从而形成“事件—理论提升—指导实践—再理论提升”的循环过程,最终以有效性、针对性的手段完成险管控工作。(3)风险评估。在各种风险识别之后,应用各种风险方法进行分析,衡量各种风险的重要性,一般包括风险可能性、风险等级确定性、风险可控性、风险后果等分析。风险评估是风险管控机制的重要环节,通常在对各种政府风险识别后,需要衡量采购中的不确定性,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按照风险造成影响的破坏性为原则,构建分级标准,评估的方法和风险识别的方法必须是统一的。(4)风险预警。风险预警通常是指通过迅速的探测、判断、发现将要发生的意外,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达到减少意外损失的目的。政府采购风险预警是通过采购风险评估后的结果做出的“风险预警”,例如在对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出现的风险问题,可提出不同等级的风险预警,通常分为常规预警、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等,然而在此基础上下发不同的预警通知书,针对一级预警下发的是《一级预警通知书》,针对二级预警下发的是《二级预警通知书》,针对三级预警下发的是《三级预警通知书》,而常规预警则说明情况比较良好,只需做好相应的改正,防微杜渐,及时遏制就可以了,并没有必要下发预警通知书,但必须保证采购风险的预防真正落到实处。(5)风险防控。风险防控也是属于风险管控的核心内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都是为风险防控做铺垫的,其是一项重要的风险处理方法,可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防控主要阻止活动中产生的风险,从而降低风险的危害程度。政府采购风险防控一般对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的环节进行分析,并通过采取积极防控行为,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后果严重性,增强风险承受力,它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控方案。

二、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运营策略

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的有效运用策略,需要依托完善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2]。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的框架已逐渐成立,其工作的重心是将基本框架转移到与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具体规定中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主要原因是政府采购没有具体细化的法律法规,再加上实际的操作性不够强。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做好政府采购的具体管控程序,以及采购人员培训方面也要做好,显现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在政府采购领域中,对于风险管控机制的推行,需要分析采购人员权利行使的失误、行为示范等一系列不良行为所导致的问题,并从中查找关键环节所产生的风险,然后提前做好应急的准备。政府采购属于一项政策性、程序性相对较强的工作,对于采购政策来说,政府应遵循采购政府的制约,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采购活动;对于采购程序来说,政府在每次采购中,必须遵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程序操作。政府采购风险管控的重要环节是风险防控,则在政府采购系统的内部和外部中,应制定一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3]。一方面,从强化内部管控人员的职能入手,建立全面的政府采购内部管控体系,并构建有效的政府采购内部管控流程和制度,管控好内部的采购体系是政府采购风险管控的重要核心。另一方面,通过邀请有关部门和单位来参与采购监督的过程,以及构建程序清晰、配合有序、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政府监督体系,从而完善外部监督系统,最终实现良好的外部监督管控体系。在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的运营中,应对其时效性加以重视,并对其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处理,预警采购中发生的风险,同时完善政府采购工作评价指标体系。采购方式是否合适、采购是否必要、采购数额是否适度、采购项目的购买是否标准、采购的成本是否合理等问题均是影响政府采购效益评价的主要原因。所以,建立政府采购评价指标体系在政府采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以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对政府采购的结果与目标进行总结,在政府采购预警机制的作用下,不仅可以降低发生政府采购风险的几率,还能有效提高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的运营。

结语

政府采购是各级政府所需货物以及服务进行的一种交易行为,它属于市场经济国家管理政府公共支出的主要手段,其采购的优劣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政府采购工作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工作过程中,环节比较多,范围又广,规模很大,采购频率较高。然而在这复杂的系统工程中,风险必然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政府采购工作时,有必要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制度,与实际的采购工作相结合,在遇到现实问题时,应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不断适应新形势。这样才能使采购资金得到有力保障,最终实现优质高效的政府采购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白积洋.建立风险管理导向的政府采购内控体系的思考——兼论深圳市政府采购中心的实践[J].中国政府采购,2016,(71):

69-73.

[2] 颜波,石平,丁德龙.物联网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与控制[J].管理工程学报,2014,(28):173-202.

[3] 高慧,王宗军.EPC模式下总承包商风险防范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30):114-119.

猜你喜欢

管控措施政府采购风险
浅析施工企业在海外项目中的财务风险管控
政府采购商业保险服务刍议
房地产企业涉税风险分析与管控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家庭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计量器具政府采购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