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下的大学体育课程设计研究

2017-05-26刘方

体育时空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体育运动

刘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4-000-02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体育事业发展迅速,为推动国家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基础工作,体育课程的设计情况不仅关系着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于大学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以阳光体育运动为研究背景,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念和意义进行阐述和说明,针对当前阳光体育运动下大学体育课程设计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大学体育课程课程目标

“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政策是我国政府根据近年来青年健康状况和我国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而制定和实施的,这一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青年群体的体质,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然而,就现阶段而言,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和体育文化基础的影响,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政策在高校体育中的实施效果并不显著。在此情况下,如何在掌握阳光体育运动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体育课程的设计,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体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在提升学生素质方面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念与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顾名思义,就是使大学生在阳光沐浴下快乐地进行体育方面的运动,进而使大学生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项运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出台主要是针对我国长期以来重视智力培育而缺乏身体素质培养的这一教育情况,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主要在于:一是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身体健康是民族生命力的间接体现,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学校园推行阳光体育运动,使学生能够在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二是促进国民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现阶段,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仍然有待提高,而阳光体育运动在大学校园中的推广和普及无疑会在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同时,使其在毕业后将这一运动理念和相关政策更好地传递给各行业领域的社会认识,从而促进国民全面体育意识的形成[1]。

二、阳光体育运动下大学体育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未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目前,阳光体育运动下大学体育课程中,课程目标大都追求全面性,而并不能够将“健康第一”这一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予以充分凸显,使得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目标多而杂,体育锻炼项目全而不精。具体来看,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政策方面。根据我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了五个维度,分别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以及社会适应、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并未对各目标的关系和层次进行说明,进一步增加了实践难度;二是高校执行方面。目前,对于多数大学来说,其体育课程设计和课程目标间并未良好契合,虽然,多数大学的体育课程目标能够基本满足《纲要》中的要求,但由于开设的课程大都以运动技术项目为主,健康教育课程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体育锻炼实践缺乏理论指导,增加了其参与体育课程的危险,也不利于其正确、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2]。

(二)体育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近年来,大学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大学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然而,因体育教学改革任务相对繁重,使得目前多数大学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多数体育教师也大都是以说教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排球扣球技巧的课程中,教师大都采用的是先讲述要点、而后师范动作的形式,而并未针对排球扣球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如起跳时机、高度、离网距离等和自我保护的相关措施进行说明和实时指导,这不仅难以提高体育课程的效果,而且也增加了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安全隐患[3]。因此,未来,有必要也必须加强对体育模式的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设置不科学

课程内容设置不科学是当前阳光体育运动下大学体育课程设计的另一问题。根据《纲要》,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充分遵循选择性、时效性、可接受性以及民族性和世界性,且要求大学在既有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运动项目资源,丰富课程内容[4]。但从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大都围绕的是传统的国家课程,而关于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的体育课程则少之又少,不仅不利于大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养成,而且对于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阳光体育运动下大学体育课程的设计方法

(一)科学制定体育课程目标,强化健康第一思想

对于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而言,其首先应在充分遵循我国关于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不同课程目标的关系予以明确,并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有针对地将相关目标对应的课程项目予以执行和落实,从而确保体育课程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同时,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体育课程的设计还应同课程目标相适应。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强化体育课程设计中“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加大这一思想的宣传力度,使学生了解到任何体育课程或项目的参与均需要以健康第一这一思想为基础和前提[5]。此外,体育教师还应准确把握好课程实践与健康教育等理论课程的关系,通过对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课时进行合理安排,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论指导下完成实践,并能够在实践中验证相关理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效果。

(二)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创新体育课程模式

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并创新体育课程模式是当前阳光体育运动下大学体育课程设计的有效办法。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在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将体育课程设计工作提升到关系学生和高校本身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上,通过加大体育教育与课程设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全校师生能够形成对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此外,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人员还应不断加强对体育课程模式的创新的力度,尽可能全面且详细地向学生讲授和示范相关动作,同时,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提高学生信心的同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为其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三)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阳光体育运动讲求体育运动的开放性和全面性,因此,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通过设计出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健身性、娱乐性体育课程,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热情。例如,可开设以器械运动为主的无氧运动和以跑步、健美操等为主的有氧运动相结合体育建设课程,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其通过参与体育课程达到塑身、塑性、健美等不同的课程参与目的,全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四、结论

本文在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念与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大学体育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科学制定体育课程目标,强化健康第一思想、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创新体育课程模式和科学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对阳光体育运动下大学体育课程的设计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设计仍然存在着体育模式单一、内容设置不科学等诸多问题,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大对这一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设计方法的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枭.“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新理念[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186-187.

[2]刘江宏,王晓芳.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的高校体育教师短期培训课程设置[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21):81-85.

[3]耿潔.“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惑与反思[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9):63.

[4]冯莉萍,万美荣,李文风,等.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之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8):62-65.

[5]冯莉萍,李文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要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202-203.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程设计体育运动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体育运动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