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科技竞赛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7-05-26朱建平曹新鑫管学茂

科技资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对策

朱建平++曹新鑫++管学茂

摘 要:科技竞赛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文通过调研详细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科技竞赛组织及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达到发挥科技竞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科技竞赛 对策 创新 创业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160-02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Zhu Jianping Cao Xinxin Guan Xuemao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He`nan,454000,China)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ndergradu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n the positive role.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Countermeasures;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本科生阶段是学生从高中迈向社会或研究生阶段的过渡,是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是奠定学生未来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将非常重要。相比于中学阶段来说,本科生知识面更广,知识积淀更深,有更多的空余时间,也有丰富的精力和参与竞赛的热情,这为众多创新创业竞赛的产生提供了机会[1,2]。目前各种范围各个学科的竞赛繁如星辰,如全国性的全学科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有地方性的比赛,如北京市大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也有各学科专业竞赛,如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比赛几乎涵盖全国各个高校、各个学科专业,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机会非常多,也为大面积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3]。

这些竞赛提供了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平台,促进了学校之间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参加这类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提高了创新创业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经调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参加这类竞赛的大部分是三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刚进学校,对很多情况不太了解,主动积极参与科技竞赛的意识尚未建立;四年级的学生面临毕业,升学就业的压力比较大,大多没有心思参与这些活动。作为主力的二、三年级的学生中也并非所有学生都参与了相关竞赛,主要原因如下。

①学习无用论。这部分学生认为读大学就是60分万岁,混个学历文凭,反正以后也不一定从事这个行业,好成绩不如有个好老爹,还不如及时行乐,玩玩电子游戏、逛逛街、谈谈恋爱、买买东西,把学习庸俗化,感觉学得再好也没用,这是典型的学习无用论。虽然是少数,但是危害极大,可能导致学生终生的遗憾。对这些学生,需要做深入的思想工作,调整他们的学习心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理解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管以后干什么事情,现在学到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处事方法、工作方法等都会用到,对未来也会产生影响。如果现在大学期间得过且过,将来也很难形成高效的工作方法和思维习惯,在事业上可能会慢人一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思想问题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②被动型性格。有一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敛,可能心里想参加,但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没有勇气表达出来,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这些学生通常考虑的困难太多,思想包袱重,习惯于把困难放大,想象会遇到各种可能或者不可能的困难,还没有开始就把自己吓退了。如有的学生担心自己学习不是很突出,老师会不会嫌弃自己而不让参与,或者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跟老师开口,难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有的学生担心自己参与了,要是做不好其他组员会不会排挤自己,老师会不会把自己踢出团队,等等,这些没有答案的困难困住了这些学生,让他们难以开始。所以对这些学生需要进行鼓励引导,给予他们勇气,使其敢于表达自己,敢于设置美好愿景,敢于与他人合作,告诉他们自己所想到的困难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只有勇于迈出第一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一般情况下,这些学生开始会比较困难,而一旦开始会稍微放得开一些,觉得自己之前的顾虑很多都没有必要,而且他们一般比较注重细节,可以防止团队产生大的纰漏,细节也更加完美,对于团队的工作会起到积极的贡献。

③没有兴趣。还有一种学生觉得科学研究枯燥,因此不感兴趣,这其实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偏见。科学研究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科学技术竞赛很大部分的选题来源于现实日常生活中,或者是在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现象中提炼出题目,学生可以通过从现实中提炼问题、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所学对问题进行分析分解并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模型,然后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问题可能是事先想不到的,问题的解决也不会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行到水穷处”的为难,也可以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动,或者“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绝处逢生。在科技竞赛过程中还可以结识不同的朋友,接触不同的知识,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有的学生对于新型的研究方向比较感兴趣,如功能材料、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等。诚然这些是比较前沿的方向,但是传统学科也是一直在发展的,很多新的材料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应用到传统材料中,而且学生需要意识到本科期间的科技竞赛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是问题解决方法的锤炼过程,而非就业方向,所以不管是哪种专业都可以积极参与。

(2)中间参与度低。有些学生确实也参与到竞赛中了,但是他们的作用并不明显,在团队中似有若无,总感觉是游离于团队之外,竞赛结束后似乎收获也不大,没有起到锻炼能力的目的。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学生缺乏独立进行思考和实践的能力,老师让做什么实验就做什么实验,让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没有自己的想法,也不问个为什么,把自己变成了老师的简单实验助手,导致自己做实验就是个孤立的过程,没有深入思考,缺乏广泛交流,难有额外的收获。针对这些学生,指导老师通过指定需要独立思考才能完成的任务来强化其独立能力,可以让他们查阅相关文献,在规定的实验步骤交代好之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去干,经过多次的训练之后,可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②功利心太强。有些学生仅仅只是为了参与竞赛,作为学分增加的资历,没有真正想参与并锻炼自己能力的想法,甚至有的学生同时参加多个同类竞赛题目,只是为了增加获奖几率,所以在团队里面的工作也就会比较被动。因为没有从内心想把这个竞赛做好或者通过竞赛增强自身能力的动力,只是形式上的参加,就难免缺乏参与度。针对这样的学生,需要告诉他们参与科技竞赛需要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收获,且在此期间才能真正地锻炼自己,若只是为了获奖,只关注结果则可能把这项活动最重要的部分舍弃了,因小失大,应该把竞赛的重心放在自身的成长上,而非只关注结果。

③夸夸其谈型。还有的学生属于空谈型,有很多想法,也很会表达,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差,仅止于动口,很少动手去试验,但是想法很多,在团队里面作用不大。针对这样的学生,在肯定他们善于表达的同时,也要强调时间的重要性,竞赛就是需要把想法落实到现实中,仅是语言表达出来并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实实在在的作品,应鼓励他们动手把自己的想法用事实表达出来。

(3)竞赛最后一般最终需要提交一个作品,要么是实物,要么是论文或者报告,或者现场作答。在最后的关头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状况。一般有如下表现。

①思想压力大。有些学生竞赛最后太看重竞赛结果,担心失败,害怕最终团队的努力化为泡影,思想负担重,压力大,最后阶段吃不好,睡不好,很容易导致发挥失常,本来准备得挺好的竞赛也可能难以取得好的成绩。对这样的学生要多做思想工作,放下压力,轻装上阵,让他们理解重要的不只是结果,还有过程,只要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结交了朋友、提升了水平,就已经有所收获了,最终比赛的结果并不那么重要。

②掉以轻心。还有的学生恰恰相反,就是材料准备不足,本来选题很好,中间做得也很好,比较自信,但是竞赛过程中不注意搜集数据,各种材料的准备不足,丢三落四,实证材料不全或者不丰富,实验流程设计得不够缜密,实验现象观察或记录不够仔细,实验原理没有搞清楚等,导致最后不能正常发挥。针对这类学生需要加强实验的监督,并不定期地进行总结,及时保留相关实证材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和证明。

③表达能力弱。竞赛的最后不管是哪种形式提交结果,都需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有些学生实验做得很好,但是写的论文内容不全,像是一个实验报告,仅简单罗列了相关实验数据,并未对其原理进行解释,或者最佳的实验方案没有给出,或者汇报的幻灯片粗糙,没有表达出实验的思想,或者汇报人没有认真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评委难以抓住实验的精髓。针对这类的团队,指导教师需要跟学生强调表达的重要性,督促学生进行多次锻炼,从实验的凝炼,到思想的表达,到问题的回复,都需要用富有逻辑的语言表达出来,虽然做得可能不错,但是如果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话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虽然科技竞赛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只要加以积极引导,加强中间监督,强调過程学习的重要性,科技竞赛必能在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春芳.试论科技竞赛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95-97.

[2] 杨珏,张文明.以科技竞赛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30-32.

[3] 沈新华,陈亚鸿,谢鹏.通过科技竞赛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35):174-176.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