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筑结构设计中节约用钢量的方法及其意义

2017-05-25孙大伟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1期

孙大伟

摘 要:在目前建筑行业施工中,为了提升建筑物本身质量通常都采用钢筋混凝土这一建筑材料进行施工,但是在混凝土使用大量钢筋就会造成、建筑成本有明显的上升,针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有效减少建筑施工中钢材的使用,为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

关键词:用钢量;宏观控制;建筑体型;结构布置;钢筋构造

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仅能够有效改善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对提高社会经济状态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我国建筑行业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在建筑实施的时候,为了提升建筑物本身质量和稳定性,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材料,这种施工材料对于提升建筑物整体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不得不说在建筑行业中使用钢筋混凝土还会造成建筑单位用钢量逐渐增加,使得企业自身成本提高,对提升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产生一定阻碍作用。针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对建筑施工中的用钢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建筑施工中因为用钢量过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升的现象发生。

1 影响用钢量的宏观因素

所谓的建筑宏观因素就是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对建筑物的体型、柱网尺寸和构件所在位置对建筑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涉及的宏观因素进行全面研究调查,并通过计算的方式确定在进行建筑施工中使用钢材的数量。之后再通过相应涉及方法设计出能在建筑施工中有效减少钢材使用的方案。

1.1 平面长度尺寸

在建筑施工中需要根据建筑物自身特点设立适当的永久缝装置,这一装置的根本作用在于减少超长建筑的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建筑施工中产生的超长建筑会导致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自身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都会受到一定影响,造成建筑物整体需要钢材的数量明显上升。

1.2 平面长宽比

很多建筑物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都需要对自身的平面长宽比做出全面考虑,这样对减少钢材的使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践研究中发现长宽比过大的建筑物会导致两轴方向上存在的动力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会导致建筑物在受到突发状况或者风力影响的条件下,其自身的两项构件受力不均匀,这样就会导致钢筋自身的稳定性遭受破坏。对于这种情况为了提升建筑物自身质量就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筋装置。

1.3 平面形状

在现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建筑物自身美观程度也起到非常高的重视,而且在目前建筑施工中为了提高建筑物自身美观程度采取的施工方法主要是通过不规则平面进行的,这就导致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造成用钢量增多。而且在对建筑物自身特点进行观察研究中发现楼层面积相似的建筑物在钢材使用上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也就是说平面本身形状与用钢量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另外在近些年来我国发生地震的概率有很大的提升,为了全面保证建筑物自身质量和稳定性,就需要使用大量钢材保证建筑物自身稳定性,也就是增加建筑物自身抗衡性,这种情况下也会造成建筑用钢量的增加。

1.4 层高

并不是说楼层越高用钢量就越多,对于高层建筑物的楼层来说,其自身用钢量往往是由钢材在建筑中的用处决定的。对于钢筋混凝土来说,层数越高就会导致使用钢材的数量逐渐增多,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减少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钢材的用量。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施工材料,比如说箍筋,这种钢材在层高越小的情况下,使用的箍筋数量也越少,而且这种箍筋钢材在进行竣工审查的时候还需要进行合理的面积分摊,这就从本质上降低箍筋在建筑物中的使用。

2 影响用钢量的微观因素

在实际研究中,影响整个建筑物施工中的用钢量除了有相应的宏观因素之外还具备一定微观因素。对于微观因素来说主要表现在结构工程师对建筑物整体设计的过程中。在设计师对建筑物整体钢材进行设计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建筑结构布置和建筑施工时的配筋构造。

2.1 结构布置

2.1.1 竖向构件布置

有关柱网大小和疏密,基本上在建筑方案阶段已经确定,抗震墙的合理数量及合适位置一般也在结构工种介入方案设计过程中得到确定。结构设计的具体操作就是合理地确定墙柱截面,墙柱一般是压弯构件,其配筋量在多数情况下至少是多数部位都采用构造配筋,因此在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合理取值且满足轴压比要求的前提下,墙柱截面不宜过大,否则用钢量将随其截面增大而增加。

柱截面种类不宜太多是设计中的一个原则,在柱网疏密不均的建筑中,某根柱或为数不多的若干根柱由于轴力大而需较大截面,而建筑考虑便于装修则希望柱截面相同,此时如将所有柱截面放大以求其统一,势必增加用钢量。合理经济的做法应是对个别柱位的配筋采用加芯柱,加大配箍率甚至加大主筋配筋率或配以劲性钢筋以提高其轴压比,从而达到控制其截面尺寸的目的。这里运用的是个别处理总比大面积增加用钢量更科学经济的道理和做法。

利用竖向交通井道而形成的剪力墙筒体,其外围墙体对结构刚度的贡献最大,而内部墙体则贡献甚微。在满足结构整体刚度的前提下,筒体内部的剪力墙不宜过多过厚和过于零碎,否则会增加该部位墙体用钢量且对结构无大作用。从施工角度看,剪力墙形成的筒体越是完整划一,施工就越方便。从受力角度看,筒体内部隔墙若设梁支承于筒体外围墙上,从而增大外围墙的轴力避免受拉对其受力反而有利,尤其是内筒的角部处。

2.1.2 水平构件布置

以竖向交通井道形成的筒体,采用桩基础一般都形成多桩承台。布桩时应使樁处于墙体下,这时承台避免受剪甚至能抗弯,其厚度可较小,采用构造配筋率配筋则其配筋量就较少。但大多情况下,布桩无法都设在墙体下,而使承台受剪受冲切,为了满足其受剪受冲切,设计中应从加大承台厚度或提高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着手,而不宜采用增加配筋来满足其抗剪或抗冲切要求,否则将使用钢量大增。此外,由承台混凝土来满足抗剪抗冲切后,承台的配筋就可采用低配筋率而不应也没必要提高配筋率。

2.2 影响用钢量的其它因素

即使抗震烈度相同,相同类型的建筑物所处的场地情况和基础型式不同,其用钢量也有相当大的差别。当场地地质条件较好时,其基础用钢量就很少,相反则较多,这“多”与“少”的差别有时为十几或几十个百分点,有时则可能是数倍。因此,在比较建筑物单位面积用钢量时,必须将地下结构与地上结构分别计算,否则将得不出实质性的结论。

结束语

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其自身的钢材使用数量进行有效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包括两个方面,即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而且要想保证建筑自身用钢量得到有效控制,还需要在实施减少钢材施工的时候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进行全面考虑,并且在保证建筑物各个构件受力都达到合理状态的时候制定有效的减少用钢量措施。促使在保证建筑物整体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建筑企业自身成本,对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原在中,张伟.盐碱地伏秋整地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06).

[2]周怀钧,张国良,杨建民.山地经济林建园整地技术[J].经济林研究,1991(02).

[3]迟慧星.营林生产中整地技术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5(03).

[4]赖盛权.营林生产中整地技术的运用剖析[J].农业与技术,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