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改进

2017-05-25董文刚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工艺改进罗红霉素处方

董文刚

摘 要:目的: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工艺的改进。方法:利用系列试验来进行火红霉素微囊植被以及崩解剂等辅料的筛选,从而确定可改进之后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在进行或红霉素微囊制备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羧甲基淀粉钠和羟丙基纤维素来当做是崩解剂,从而取代原有的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并且使用硬脂酸镁当做是润滑剂,使用乳糖和微晶纤维素当做是填充剂。结论:罗红霉素分散片的改进工艺是科学合理的,新工艺下的罗红霉素分散片是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的。

关键词:罗红霉素;处方;工艺改进

罗红霉素是一种衍生物,主要是红霉素A的衍生物,这种衍生物有着强疏水性,而且分散片在制成之后,就能够有效的将整个生物利用度提升,并且在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二部)中进行记载,根据原料的处方工艺进行分散片的制定是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的,而且在制定的过程中,溶出度、分散均匀性等都是符合质量要求的,但是口感过苦,需要使用微囊化工艺将苦味掩盖,但是这种工艺在使用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粘冲,这样就会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可以使用微囊化工艺向里面加入羧甲基淀粉钠和羟丙基纤维素,这样就能够解决压片存在的问题,使得口感变得更好。

1 仪器与试药

DHG-902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益恒实验仪器有限公司);ZP-19型旋转式压片机(上海第一制药机械厂);PYC-A型片剂硬度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厂);FAB-2型脆碎度测定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ZRS-8G型智能溶出度试验仪(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UV-1601型分光光度仪(I:1本岛津)。罗红霉索(丽珠制药厂);乳糖(新西兰乳糖有限公司);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美国ISP公司);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聚丙烯酸树脂1V(连云港万泰医药材料有限公司)。

2 法与结果

2.1 微囊制备

取罗红霉素原料,粉碎过100目筛,采用聚丙烯酸树脂Ⅳ乙醇溶液制软材,用60目筛制粒,60℃干燥,水分控制2%以下。

2.2 分散片处方工艺优选取不同处方的辅料,过100目筛,与原料混合均匀,再加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即得。罗红霉素分散片不同处方见表l。

对不同处方生产的样品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l,1附录I和本品原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可见,罗红霉素微囊化可掩盖罗红霉素的苦味;微囊工艺艺基础上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作崩解剂制备分散片,在压片时易粘冲,用量越大则粘冲越重;若不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作崩解剂,则分散时间又不符合要求;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羧甲基淀粉钠共同起崩解作用,替代交联聚乙烯毗略烷酮,虽然分散时间较原处方延长,但片面光滑细腻,而且其他各项质量指标都能达到要求。

2.3 新处方工艺验证

按新处方工艺(处方4)制备了3批样品,考察其质鼍。结果见表3。可见,按照新处方工艺制备的罗红霉索分散片质量较好,因此新处方工艺町替代原处方工艺。

3 结论

罗红霉素是一种对于化脓链球菌、表葡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球菌、淋病奈瑟氏菌、粪链球菌和厌氧菌都是有着一定的抗菌作用的,罗红霉素分散片在使用的过程中,是适合用于化脓性链球菌导致的扁桃体炎或者是咽炎、敏感菌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炎以及敏感细菌导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上述的这些症状都可以使用罗红霉素来进行相应的治疗,而且有着显著的效果。

罗红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是有着相似之处的,但是罗红霉素是新一代的大环内脂类的抗生素,这种抗生素主要就是为了作用于支原体、衣原体和厌氧菌的,尽管在抗菌作用上与红霉素是有着相似之处的,但是在体内的抗菌性上却比红霉素要强,是红霉素的1-4倍,需要注意的就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是对红霉素有着过敏性的人群是不能够进行服用的,也不能够与二氢麦角胺和麦角胺进行配合使用,如果是肝功能不全的人也要慎重服用,如果必须要服用,那么就必须要将量控制好,一日只能够服用一次,用量大约在150mg左右,如果超过了这一用量,那么在服用的过程中就极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生命安全问题,罗红霉素与红霉素也存在着较差药性,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有着较高的血药浓度,在服用的过程中,需要与水一同服用。在用药期间,一定要注意肝功能的反应,如果肝功能出现一定的异常,就必须要及时的控制,尤其是孕妇,服药的程度要谨慎,遵照医生的嘱咐服用,不能够随意的服用这一药物,否则就会对腹中的胎儿噪声威胁,自身的身体也是极为不利的,一定要注意。

使用微囊化技术进行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制备是有着很好的优势的,能够轻松的解决存在的口感问题,在罗红霉素原本的制备中使用的是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做维护分散片的崩解剂,这一崩解剂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着优良性,但是极容易吸湿,在与树脂微囊进行混合制备的过程中,罗红霉素分散片就会出现一定的粘冲,因此可以使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这样就能够充当崩解剂,也能够当做是粘合剂,在受压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十分严重的变形,能够有效的改变整个罗红霉素分散片的脆碎度、硬度和外观,比较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整个片剂的崩解速度,而且在崩解之后分散的细度也会增加,对于分散片的制备是极为有利的,而且羧甲基淀粉钠也有着极好的崩解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这种崩解剂不会出现产生较大的副作用,也能够有效的避免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會产生的粘冲,溶出度和均匀性也极好,因此这一改进工艺是可以使用的,对于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应用是极为有利的,有效的改变了罗红霉素的口感,使得罗红霉素在压片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粘冲的现象,对于罗红霉素霉素药效的发挥也极为有利,因此可以使用此种改进工艺,对于罗红霉素的生产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史毅.罗红霉素药理作用及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2).

[2]蒲兰涛.罗红霉素片工艺改进[J].海峡药学,2011(09).

[3]李国琼,林茂生.罗红霉素干混悬剂处方工艺的改进[J].中国热带医学,2007(01).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5-6.

猜你喜欢

工艺改进罗红霉素处方
罗红霉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人间处方
临床上罗红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探究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分析比较国产与进口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经济效果
处方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咳嗽的复方新制剂
祝您健康处方(7)心悸、过早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