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理论引领学校精品课程建设

2017-05-24吴新林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实践核心素养

吴新林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所必须的素养,它引领、指导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应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点,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核心素养理论是指导并促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理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落实到精品课程建设上。精品课程建设指向与核心内容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细化与具体化,精品课程评价的标准在于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建设;实践

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强基础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一方面需要注重“五個统筹”,二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部《意见》在“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内容中强调指出:国家正在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为此,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成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重要的持撑。

一、小学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1.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谢家湾朵力小学校位于重庆主城核心区,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齐备的专用功能室。学校在与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实行一体化管理时,共享“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校园主题文化,独立办学后,学校秉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办学思想,着力于双语教学、小班教学,实施学校精品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适应力,表现力、创造力、和领导力”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最终实现“精彩校园”的办学目标和“精彩少年”的育人目标。由此,让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中国优秀品质、世界眼光的精彩少年,为成就学生未来精彩人生,构建内容完善、特色鲜明、面向未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学校课程体系,办有品位的精品学校。

2.学校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一是确定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课程理念为:传承中西优秀文化,成就孩子未来精彩人生。二是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三是把学校课程建设的育人目标定为:培养具有学习力、适应力、表现力、创造力和领导力的未来精英上。四是构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拓展课程”三大类30多门学科领域的精品课程体系。五是课程实施上学科课程依国家课程计划完成相关内容,活动课程在学校社团活动、兴趣活动、展示活动、节庆活动等多样化活动中进行实施,拓展课程在每天下午3:30——4:30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进行实施。六是课程评价上开展过程性评、终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主体评价、实践效果评价等多元、多层面的评价。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反思

1. 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充实与完善的过程。核心素养研究遵循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专业性”的原则,说明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是不断充实与完善的过程,以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引领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也应根据其成果的充实与完善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创新。

2. 基于核心素养的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目前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有各种学说,如五大支柱说认为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重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再如关键能力说认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三种关键能力,一是交互作用地运用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包括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运用知识、信息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科学素养;运用科技互动的能力;二是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包括同他人建构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与解决冲突的能力;三是自立自主地行动的能力,包括在广泛脉络情境中行动的能力;设计并执行人生计划、个人计划的能力;表达并维护权利、利益、责任、限制与需求的能力。对此,学校精品课程体系建设要加强对于核心素养先进理论的学习与运用。

3.学校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要明确不同责任。在精品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学校与教师的做法责任有所不同。从学校如何做上讲有五个方面的做法:一是明确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九龙坡区教委提出四个任务:科学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选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评价管理。二是强化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学校要建立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全面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领导与管理、实施工作。三是健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激励机制,学校要在年度考评中把干部、教师参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情况作为重要的绩效考核内容。四是提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条件保障,学校要提供必要的专项经费、人员、技术等各方面保障,并对专项经费的使用采取公开透明的监管制度。五是加快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干部教师培训进程,学校要立足于管理人员、课程研究人员和学科教师的超前意识,开展反映当代人类社会的教育、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最新研究动向与成果的培训,对围绕学生培养目标的课程育人要素: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理解,着力提高学校相关人员课程领导力、研究力、开发力、执行力、评价力。

从教师角度讲,教师也有五个方面的做法:一是提高认识。教师要充分认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适应知识社会学生培养目标提升的需要,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打造国家级和市级名校、面向未来的特色学校的需要,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需要,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的需要,是进一步提高学校干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是解决校内现有课程存在问题的需要。二是积极参与。教师要坚持把课堂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把课堂教学作为个人适应深化改革要求的主阵地,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注重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三是开展研究。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就学习内容遴选、学习程度要求等问题开展基础研究;要对推进学科课程实施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开展应用研究;要对国外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就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开展中外课程教材比较研究;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方法、有效途径、实施成效等开展专题研究。四是总结经验。教师要依据“课程、课堂、课题”三课统整的要求,自觉进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在研究中学会提高能力,学会形成物化成果。要采取有力措施,参加优秀建设成果评选和教学名师的评选。五是加快成长。教师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成名成家。

【参考文献】

[1]张世平,吴家平.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推进工作的几点思考《文理导航》,2015年3月

[2]张世平等编.《教师个性化与课程体系建设》.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实践核心素养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