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文化语境下工笔画的语义转换

2017-05-24彭秀华

艺苑 2016年6期
关键词:工笔画表现手法材质

彭秀华

【摘要】 工笔画在当代艺术多元互生的文化背景下,由传统师自然达寓意而描摹物象的表达形式,转向当代关注个体情感表达的叙述方式;由以统治阶级审美为意志的程式化工笔样式,转向个体追求风格多样自由表达的绘画语言。传统工笔画在当代被重新解读和重构,更多在思想观念、丰富的新材质、多元的表现手法上寻求转换,尤其是在表达物象已突破工笔以往的程式堡垒,重塑新的视觉经验,探索新的工笔语义和精神内涵。

【关键词】 工笔画;观念;材质;表现手法;语义转换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画种之一,依托历史悠久的文脉延续至今,在历代都呈现出它不同的样态。如唐代的盛世瑰丽、宋代的精致独到都折射出工笔画的典雅精致,但由于种种原因,传统工笔画在文人画兴盛之后逐漸式微,从明清两代到近代工笔画的表现语汇基本是效仿唐宋样式,艺术语言的发展几近穷途末路。看似停滞不前,期间也出现个别有灵性的画家寻求突破工笔画这座程式化堡垒,出现了昙花一现的星光。可以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文化思潮的更替,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化语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工笔画的思想观念、材质演变和表现手法被解构、重组和转换,其目的在于寻求符合当代人自身文化语境的表达语境。

一、绘画观念的转换

传统工笔画是通过再现和关照自然的认知方式,来描绘事物的自然状态,是借物寓意抒情自然的表达方式,是形成统治阶级审美范畴下的一套程序严谨的画学套路,发展到唐宋两代绘画语言完善到极致,奠定了工笔画深厚的审美品格。处在高度发展的工业信息时代,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高新科技带来的文明和物欲享受,社会时尚流行文化的极度自由开放,不断地改变当代人的生活感官,传统借物寓意、抒情自然的表达方式已逐渐远离喧嚣的城市,传统文化观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消解和转换。虽然工笔画典雅精致的言说方式一直被参照,但对于不断膨胀的城市人来说,传统工笔画的单纯语境已经越来越难以融入当代多元文化的表达氛围。反之,当代人有其自身的文化语境,诉求当代人情感语言的表达,而这种表达又是建立在工笔画自身的文脉传承及文化土壤的基础上进行重构当代工笔的言说方式,可以说绘画观念的转换是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一种观念型表达方式。

绘画观念的转换,是指作者不满足于单纯的传统自然主义审美情怀的工笔套路,试图从关注自我意识,生发新的工笔绘画观念,意图传递个人私性的情感,以此达成当代人的审美情怀,构筑符合当代人视觉感官的工笔画图像。当代新工笔这一路画风,正是借鉴多元渗透的文化语境,转变以往经验性的工笔绘画观念,寻求绘画语言表达的突破,作品更多呈现出新颖独特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当代工笔画家徐累的作品(图1),画面反复出现人们熟悉的马、青花、蝴蝶、鸟笼、帽子、地图、假山、屏风等物象,意图构筑陌生化的图式,营造东方文化的意境和情调,表达一种寓意深刻而非传统常态的静观图像,而完成这一切又是将各种视觉艺术的经典元素融会到宋代工笔画的传统技术里,画面感觉仍旧是传统工笔画的表现技巧,但形式却完全打破旧有工笔画样式,转换为一种当代人审美视角的艺术语境。还有姜吉安的观念性工笔作品,仍借用传统的工笔画语汇,勾线、赋色、晕染等古老技法,但站在他的作品前,会让你觉得完全没有工笔画画种的影子,更多是凸显思想观念呈现和解释作品的内涵和意义,给人一种完全脱离传统工笔画的视觉图式,只有作品视觉的呈现,你只能获悉到作者似乎在表达一种观念,而这种思想观念会触动你的内心,唤醒你的认知方式,让你对工笔画的表达界域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而彭薇的作品,借用装置艺术的观念,试图把原有平面工笔概念转换成立体装置的空间艺术,她的思路从人体纹身的概念获得,把宣纸裱在人体装置模特上进行绘画,作品虽然运用的是传统中国画材料、技法和题材,但是在视觉呈现上却充满当代艺术的新鲜感,显现出工笔画开放和包容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用观念先行的思想来表达当下工笔画,越来越受到有学院基础的画家们关注,他们在不抛弃学院传统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以新观念解释传统美学的画法,诠释当下社会的精神价值取向和个人的情感表达,强化作品表达的深度和精神实质,寻求以一种新的语义来解释当代的艺术观念,新工笔的态势体现了当代人的文化审美情节,亦是当代人视觉经验下重新转换古典绘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工具材质的演进拓宽了艺术语言的表达

材质和载体是作者个人喜好的选择,是个人的审美习惯,特定的媒材产生特定的艺术效果。基于对艺术品质的追求,艺术家会寻求合适的媒材,为实现个人的艺术目的而进行实验材质与自我情感表达的平衡,工具与材质的选择是艺术家在表达中的偶然与必然。传统宋画大都是单一的绢本材质,这无形限定了画家的自由表达,所以宋画有很强的时代面貌,而个人艺术主张却不明显。当然宋画在有限的绢本材质也能把工笔画纯粹的表现手法完善到极致,成为经典的典范。但像宋人这种追求品质和极致的精神,也许只是那个时代文化的产物,在今天多元的文化语境中已无法重复和回归。

当代与过往朝代最大不同的是生产力发达,物质丰富,五花八门的画材层出不穷,新工具、新材料的发现与运用,必然产生许多新的画法,孕育出新的表达方式和审美定势。媒材既是绘画的载体,又是画家在绘画中所选择与运用的材料,同时其本身也具有各自独特的审美价值。如新制作加工的各种凸显质地的纸张:棉料宣纸、麻纸、草根皮纸等,画家会因纸张的质地而衍生新的表达手法,目的是充分展现和追求与众不同的画面效果,体现出材质肌理的美感与恰当的表现语言,营造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无疑是当代人比较时尚的一种工笔方式。当然,追求物质感官的同时,重要的还是要有工笔画的韵味和精神内涵,而不是一味直观制作。当代文化交流频繁,也使得艺术家的视域开阔,每个画家都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试用新的材料,而不只停留在传统毛笔的使用基础上,更多会考虑作品的展览方式与功能选择方便的工具,如使用西方绘画的水粉笔、水彩笔、排刷、油画笔、喷枪等。此外,在颜料的使用上,增加了丙烯、水粉、水彩、金银粉及高温结晶仿石色和活性染料等颜料。事实上当代工笔画在材料使用方面,越来越不局限在传统工笔画材质,更多是增加和借鉴其他画种的作画工具。恰到好处的材质表现能给人新鲜的视觉印象,丰富工笔画的表现语言和拓宽文化视角。

丰富多样的绘画媒材造就出不同的艺术表达,如揉纸法、拓印法、贴箔法、打磨法、堆积法、拼贴法、肌理制作等开拓性的试验,给工笔画增加了更多的表达空间和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如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苏百均工笔画艺术》,作者大胆打破传统的工笔画材质和技法,把丰富的现代材料结合多种表现手法引入工笔画,使画面色彩斑斓,肌理制作十分丰富,有很浓烈的装饰风格和流动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由此可见,新媒材和新技法的创新运用势必为当代工笔画的表现手法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三、多元的表现手法转换了工笔画的表现视角

中国工笔画要发展就离不开对异质文化的吸取和对西方绘画的借鉴。实际上当代工笔画在表现视角和超现实时空表达的同时,赋予了传统工笔画的现代审美精神及鲜活而陌生的视觉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工笔画的这种转换更多地借鉴于西画的水彩、油画和版画等不同平面艺术的审美范畴,大大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感;题材上不再单一化;技法上大面积的渲染替代了古典留白,体面感的造型替代了细线双勾设色;画面构图上采用平面构成方式替代了自然形态的折枝程式;在绘画语言上,由本体语言向非本体语言或边缘语言地带转换。显然,当代工笔画的作画方式受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工笔画的表现视角。

首先是題材与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笔花鸟和工笔人物,更多选择与当代人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事物入画,如都市的高楼大厦、时尚家居、靓丽的年轻人、高科技产品等,这些接近自己现实生活的题材(图2)。其次是技法语言上,注重个人的生活感受、经验、直觉、甚至梦境的表达,强调作品个性化、符号化的精神指向,逐渐脱离以往传统经验性的表达形式,形成与自己成长经验有关的视觉审美意味,这种思考传统语汇向当代意义的转换,实际上是对传统工笔画表达方式的突破。比如徐华翎的作品(图3),画面完全去掉了工笔画勾线的步骤,保留了染的方法,借用西方写实绘画的一些表现手法与渲染的方法融合在一起,进行西式化造型。她的渲染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渲染,选择在透明的丝绢上渲染她的作品,再借用实物或者图像等其它方式与其重组,若影若现的视觉效果为当代工笔画提供了一个有意味的隐喻情境。从画面的图式语言上看,她的作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笔,但似乎也不能说她的作品是其它类型的绘画方式,事实上,工笔画不管如何变化出新,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作品既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有当代艺术性,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绘画形态呈现出当代艺术的人文景观。最后是图像营造上(图4),进行工笔画本体语言和现代语义结合的尝试,更加明确自身的表达意图和结果,作画的方式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观念主义等影响,采用自我主观的情景虚构组成画面,试图在虚构的图像经验中表达个人化的认识和判断。比如徐累的作品,最早探索图像性的“非固定意义”表达,思考图像寓意和现实的关系。虽然长期坚持用工笔画的传统材料作画,但在图像营造上有个人谨密的观念和典雅的风格,他创造性地融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画法,而又不失中国传统法度,这是因为宋画的端然、超现实主义的奇思、波斯风格的绮丽、庞贝壁画的冷寂可以巧妙地融合为个人化修辞符号,成为另一种现代主义的视觉文本。又如陈林的作品(图5),在继承传统典雅语汇的同时彰显当代文化语境。虽然他的工笔花鸟画严格用勾、填、点、染等传统手法,但版式平面分割的构图方式,让每一只雀鸟都唐突地出现在“错误”的地方,眼神表现出如人的思想精神,传统表现鸟的工笔技法似乎在当代语境中转换成新的视觉呈现。

四、结语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文化环境和历史语境,当代工笔画若没有转换成特殊的形式与当代结合,就很难有传承与出新。虽然工笔画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由于文化脉络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已经不可能回到完全传统意义上的工笔画了。因此,当代工笔画只有立足当代文化语境,用当代艺术观念去转换传统模式,或借用传统的某些元素去建构中国式的工笔语汇,让传统文的化资源与当代文化碰撞与融合,直接促成工笔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准确表达。

参考文献:

[1]王志纯.引文文题[G]//中国工笔画学会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浙江画院工笔画研究所.格物致知-南北工笔画对话学术展高峰论坛论文选[G].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工笔画表现手法材质
刚柔并济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
吴绪经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