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瓷器业确保传承“远离”商业

2017-05-24冯雪珺

中国信用 2017年9期
关键词:工场贝格画师

◎文/冯雪珺

“每天待在工作室8小时,一晃就是25年。但我每天一睁眼最期待的,还是赶紧来这里工作。”德国迈森瓷器工场的瓷器画师爱尔可·丹能贝格说。

丹能贝格展示她的各类绘图笔——从可以描绘动物毛丝的细笔到能够大块晕染的粗豪笔。丹能贝格的祖母、母亲都是瓷器画师,在迈森瓷器工作了一辈子。从小酷爱绘画的丹能贝格自然地从家人手中接过画笔,成为第三代画师,主攻釉上彩绘画。

“一家三代都在同一个地方工作,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不厌倦吗?”笔者忍不住问。

“怎么会?这里可是迈森啊!”丹能贝格的回答自信又坚决,“不只是父母,女儿也为我骄傲——‘我妈妈是迈森瓷器的画师’。”

丹能贝格的自豪感不无道理。300多年前,德国炼金术师约翰·弗里德利希·博特格造出了欧洲第一件白瓷器皿。1710年,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在迈森建起欧洲第一家瓷器手工场。从此,迈森瓷器就享有“欧洲第一名瓷”的美誉。

底部带有蓝色“交叉双剑”商标的迈森瓷器,自诞生之初就是彰显财力与地位的藏品物件。近年来,迈森瓷器跨界家具装饰、珠宝饰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身处“轻奢”产业的迈森瓷器也在亏损与盈利之间跌宕反复。

“迈森瓷器工场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无论如何,萨克森州政府都不会把它卖给私人企业。”迈森瓷器工场公关部主任桑德拉·耶什克说,迈森瓷器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要为普通大众所熟悉,手工制瓷技艺也必须得到传承。

萨克森州政府于2014年提供资金成立了迈森瓷器基金会。基金会接管了迈森瓷器博物馆与迈森瓷器技师学校,将两者与盈利部门剥离,以确保技艺的传承不受商业环境的影响。

迈森瓷器技师学校绘画专业三年级学生露易萨·福尔曼今年23岁,“我一直喜欢绘画、历史和艺术。高中毕业后,我一度对生活感到迷茫。”在迈森瓷器进行两期短期实习后,她深深爱上了这份职业,便义无反顾地来到这里。

每年从德国各地来迈森瓷器学习的年轻人有8位~12位。然而,瓷器制造需要高精度的手工技艺,学业周期长达3年~5年。对年轻人来说,在迈森度过四五年的小镇生活,并非易事。“所幸瓷器工艺对从业人员的数量要求不高。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有才华、耐得住寂寞的学生。”瓷器技师学校绘画老师马努艾拉·葛森说。

猜你喜欢

工场贝格画师
速滑大师顿贝格
偷画的人
威尔逊视角下的劫后南京栖霞山——兼论辛德贝格与“威尔逊栖霞山之行”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手艺网+手艺工场
做企业的“技术合伙人”——访联创工场CEO及创始人刘猷韬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
一份保单的温暖
联想打印工场体验分享
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