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拟政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2017-05-24林宏彬

北京观察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民政协民主思政

文 林宏彬

“模拟政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文 林宏彬

多数大学生对有关人民政协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不清楚人民政协的党派、职能等,更不用说对人民政协的深入了解及对我国政党制度和民主制度的认同。同时,大学生渴望通过实践了解人民政协,且有着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意愿。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多党合作是作为静态的制度,主要通过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表现出来。所以,大学生对人民政协的认知直接关乎对我国这一独具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理解和认同,而且关系到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解。

“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人民政协已经成为中国最鲜明、最集中、最经常、最规范的协商民主体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开展模拟政协提案、模拟政协会议等实践活动,能使大学生真切地了解人民政协,进而理解和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北京联合大学课题组对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大一、大二年级的445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人民政协的认知情况是令人担忧的。多数大学生对有关人民政协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不清楚人民政协的党派、职能等,更不用说对人民政协的深入了解及对我国政党制度和民主制度的认同。同时,大学生渴望通过实践了解人民政协,且有着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意愿。调查表明,有高达57.08%的学生希望通过实践活动(如参观政协、旁听政协会议等)了解人民政协。但是,当前多数高校无论是思政课教学还是学生社团活动,人民政协的知识和理论推广活动都是非常少的。调查显示,对于“你对人民政协理论了解的途径是什么”的问题,选择社团或实践活动的仅为14.38%。目前,只有个别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活动。

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采取以下方式将“模拟政协”活动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首先是将“模拟政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访谈得知,有关人民政协的内容,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的不讲,有的略讲,总之不是授课的重点内容。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你对人民政协理论了解的途径是什么”,有65.17%的学生选择课堂教学,在“你希望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人民政协理论”这一问题中,课堂讲授占 65.84%。可见课堂是学生认识人民政协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思政课教师在“讲好中国故事”,将鲜活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案例带进课堂的同时,要围绕“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等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模拟政协提案、模拟政协会议、模拟政协协商等课堂活动,让大学生感受真实、鲜活的人民政协。

应将“模拟政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之中。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切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活、真实,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高校思政课有40多学时的社会实践环节,但当前这一环节,存在着部分学生不主动找寻实践平台,只运用网络资源来完成社会实践的现象,这违背了社会实践的初衷。

学校、教师应积极联系当地政协,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指导学生参观旁听政协会议等社会实践活动。创办于2012年、由致公党指导、安生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开展得相当成功,其核心是通过模拟人民政协的提案形成过程,同时模拟和体验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议事规则等,了解和体会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培养青少年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和道路自信,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参与式的、多层面地感受到我国的政治制度,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增加了制度自信。但当前这项活动主要以高中生为主体,强烈建议这一活动推广到大学生中。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民主意识,更需要这样的活动进行引导。高校具备通过思政课社会实践环节和大学生社团推广、开展“模拟政协”活动的条件。

国外政治教育注重社会实践,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形成民主观念,效果较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探索建立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少年事务联系机制,为青年参与畅通渠道、搭建平台。推荐优秀青年代表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在实践中提高青年政治参与能力。所以,要设立模拟政协等政治模拟类社团,推动开设带有实操性的模拟政协等选修课,积极开展模拟协商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民主参与的机会和平台,理顺机制,创新形式。

总之,大学生对人民政协的认知情况令人担忧,要积极推进“模拟政协”实践活动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认识和体验人民政协,引领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崔晨

北京京源学校高二学生高睿龙:

学习做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者

2016年7月11日,我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模拟政协”推进现场会,“模拟政协”是通过模拟人民政协的提案形成过程、体验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议事规则以了解和体会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活动。

在模拟政协活动中,我们尝试对自己所关心的各种问题畅所欲言。有的同学关心招生考试改革和学校课改问题,有的同学关心公共交通枢纽问题。我的课题则是有关资源回收问题。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发现活动的横幅、展板、易拉宝往往都是一次性使用,在我校的仓库里就堆放着大量此类废弃物品,现在没有相关的企业单位来进行回收处理,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政府应出台相关规定,做到谁生产、谁消费、谁解决。第二、鉴于行业内回收成本与制作成本相差无几,企业回收积极性不大,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扶持办法。第三、像建立信用公示制度一样,建立环保公示制度,做到鼓励支持环保企业,批评抵制为达经济效益放弃环保效益的公司。

实践出真知。虽然我们参加的是模拟活动,但讨论的却是社会生活中的真问题。通过参加“走进两会”和“模拟政协”的实践活动,我们加深了对中国特色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认识,理解了政治教材中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知识,增强了我们对国家政治制度优势的自信。

猜你喜欢

人民政协民主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式民主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思政课“需求侧”
努力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