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亦雅亦俗的赣南客家对联

2017-05-24杨遵贤

对联 2017年4期
关键词:赣南对联

●杨遵贤

早期迁居赣南的客家人将生活习俗带来的同时,也把中原文化带到了赣南。对联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尤其是宋代、明代,对联在赣南就有了长足发展。清代与全国同步,是对联发展的鼎盛时期。

赣南客家对联从内容上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民间对联,二是文人对联。从形式上来分类就更多了,一般有如下几类:

一为胜迹联。即为装饰名胜古迹或山川地理而题写或镌刻的对联。所谓胜迹,指名山大川中的建筑物,台榭楼阁等。胜迹联融书法与文采于一体,赞美山光水色,寓情于景,或鉴古观今,抒物言志。赣南山清水碧,景秀物美,名胜古迹遍布各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气势雄伟的翠微峰、飞瀑腾跃的三百山、险峻雄奇的大梅关……圣地胜景,姿态万千。隐于千山万壑之间的庙宇道观、书院牌坊、宗祠墓地、桥亭寺塔,与湖光山色,茂林修竹相掩,更是美不胜收。书写在这些地方的胜迹联,构成了赣南客家特有的景观,为一方山水增辉。如赣州章贡区八境台联:

万家灯火依山堞;百转滩声绕石楼。

八境台为赣州主要胜景之一,坐落于赣州城东北隅的宋代城墙上,章贡二水经此台下,汇合成千里赣江,向北奔流。八境台始建于北宋,知军孔宗瀚鉴于江水岁岁环城,故以石筑城,并建楼于台上。

此联写夜景,别开生面。夜静时登上八境台,只闻江水奔流不息发出的涛声,朝远看去,只见碧海青天之下,依山建起的城堞之中,灯火万家,熠熠通明。写出了当时人丁兴旺,市面繁华的景象。

如石城宝福塔联:

浮屠势欲天阶去;琴水能将月印来。

用夸张之法,将塔的气势、河的气魄写得何等恢宏、形象。

再如邱履逊题写的宁都潜亭联:

此邦有八印坛、双鱼洲、翠微峰、金精洞,溯名胜千古,物阜民康,场圃陂塘饶地利;

其人为董少保、陈都谏、曾司马、卢太常,更易堂九子,砺名砥节,事功学行是吾师。

上联写故乡名山胜迹,下联嵌故乡名人名事,对仗工整,确实是一副卓然有奇气的对联。

再如舒同题写的章贡区郁孤台联: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崇义聂都仙鹤岩联:

景入洞天原绝俗;客来仙境自超群。

信丰正平乡仙济岩联:

灵钟叶氏,产属雄帅,十六令平地飞身,宏开仙境;

迹显蓉岩,泽流桃水,亿万姓登山稽首,拟上天台。

兴国冰心仙洞联:

诗情画意冰心洞;玉溅珠飞仙女潭。

大余牡丹亭联:

光照临川笔;春风庾岭梅。

这些对联切时切地,各有特色。

凉亭是客家一道古朴的风景。在崇山峻岭中,那耸立的凉亭,为路人避风遮雨,纳凉歇息。凉亭是我国古代建筑之一,它又称路亭,亭中备有茶水,供路人饮用,又称茶亭,亭中书写有情趣盎然的对联,为凉亭增加一道风景。安远县濂江乡山川潭有一座玉兔亭,门上书有一联:

玉趾忽庆遥临,憩一刻顿觉山川增色;

兔足休夸善走,息片时自然筋肉舒松。

对联以兔作对比,意思是说,不要夸奖兔子善于奔跑,行人的脚力并不逊于它。只在此亭中休息一会儿,精神自然大振。联语选材奇特,造语风趣,把风尘仆仆的艰难旅途写得何等轻松快活。

由于佛教文化的兴起,寺庙对联与宗祠对联更是方兴未艾。凡寺庙皆有对联,以对联来颂扬佛教,劝人信佛修善积德,学习佛陀的慈悲、智能、威力,及其殊胜功德,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完成人格,成就佛道。

赣州城区西北的通天岩,系我国南方古代艺术宝库之一。岩中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广福寺,门上书有一副对联:

严居冬暖夏凉,诚哉广福;禅坐月明风定,信矣忘归。

通天岩又称忘归岩,其地理形势,决定了其宜人的气候,冬暖夏凉,确实是一块福地。夜晚,在此坐禅入定,月明风清,万籁俱寂,如入无我之境。上下联末尾一语双关,巧借『广福』寺名,对通天岩。一年四季给人们带来的美好风光加以赞美。又借『忘归』岩名,来写乐而忘返痴迷禅意的心境。

再如兴国县江背镇郑塘村的钟鼓山寺的对联:

钟鼓山寺威灵显应名扬四海;佛门圣地德静无为光照十方。

对联嵌入寺名,颂扬寺的名声与佛的威灵,言辞恳切,心地真诚。

宗祠对联更是林林总总,撰联者多从本族的大儒贤达、文臣武将、隐士孝子的业绩、道德、修养、学问、处世等方面加以赞颂。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此来缅怀祖德、标榜家声,期望后辈承赓祖业,光耀门楣。

如兴国县城岗乡杨氏宗祠联:

清风慕四知,励节却金,廉吏贻谋光世胄;白雪深三尺,亲师重道,名儒德业耀宗功。

对联为先辈东汉太守杨震的清廉品格与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的尊师笃学精神自豪的同时,告诫后人以他们为楷模。

二为喜联。喜联包括春联、婚联、乔迁联、寿联等。它的内容是祝愿性的,格调明快而热烈。

春联,即为庆新春的到来而拟写的对联。如:

白雪银枝辞旧岁;和风细雨兆丰年。

表达了辞旧迎新的欢乐心情。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以干支的纪年方法,将干支依次相配组成年份名称,如甲子、乙丑、丙寅等。有一种春联,就是在『干支』上作文章的。此类叫嵌字联。如清代庚辰年(一八八零)有一副春联:

光耀东方,庚星孕李;春回南亩,辰日种瓜。

上联中的『庚』,即长庚星的简称,因为它清晨出现在东方,又称启明星。『孕李』是用李白母亲梦见长庚星坠入腹中孕李白的故事,因长庚星又名太白星,故李白的字为『太白』。下联融入《齐民要术》中『种瓜宜用戊辰日』的语意。农家因春日到来而自然想到农事,与春联的迎春用意相符合。

婚联,就是夫妇新婚之日,自家人撰写或亲友赠送以表示祝贺的对联。如:

琴瑟春常润;人天月共圆。

吹箫引凤成婚礼;举案齐眉敬佳宾。

婚联还要根据特定的环境和时间来撰写,分类较细,针对性较强。在一年中,有季节联,还有月份联。如季节联中的春日婚联:

柳暗花明春正半;珠联璧合影成双。

秋日婚联:

借得花容添月色;且将秋夜作春宵。

再如月份中的二月婚联:

燕舞莺歌春正丽;鸾鸣凤翥日方长。

八月婚联:

兰幕宵长香馥郁;桂林荫满月团圆。

乔迁联,就是新屋落成或迁入新居,用以道喜的对联。一般乔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建房时要上梁,这是第一阶段。如:

立玉柱天长地久;架金梁人寿年丰。

此联希望房屋永固、人生长寿、年成丰收,表达了在上梁之日的美好愿望。第二阶段是新屋建成,如:

架金梁多谢至亲助力;立玉柱全凭良友帮忙。

在房屋落成之日,表达了对亲友助力的感激之情。第三阶段即乔迁。如:

共庆乔迁喜;同吟致富诗。

上联写迁入新屋大喜的气氛,下联表达美好的祝愿。再如:

择居仁里和为贵;善与人同德有邻。

则独辟蹊径,阐述了与邻里之间的和睦关系。

寿联,即为祝贺生日而作的对联。如:

松龄延岁月;鹤舞纪春秋。

威名高北斗;勋业寿南山。

赞颂了长寿者高过北斗的威名和功业。

写寿联除一般的通用联外,都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遣词造句都有讲究。如五十岁男寿联:

半百春秋凝碧汉;十千筹算泛霞觞。

如九十岁女寿联:

瑶池果熟三千岁;海屋寿添九十春。

三为挽联。挽联是把对死者的哀思和生者的意愿,拟撰对联,借以哀悼死者,激励后人。如:

魂归九天悲夜月;名留四海忆春风。

如崇义县的古天球挽钟母张孺人联:

颍川垂母仪,子孝孙贤传淑德;曲江留壸范,钟礼郝法嗣徽音。

四为墓联。明末兵部尚书杨廷麟在清兵压城的危急形势下,率部固守赣州,以身殉节。死后,人们在杨梅渡上游江岸他的墓前华表上刻有一联:

千秋俎豆留章贡;一代忠诚炳日星。

全联言简意深,高度赞扬了杨廷麟光耀日月星辰的浩然正气,抒写了后人对这位抗清英雄的崇奉之情。

五为行业联。行业联是张贴、书写在店堂门前的对联。它不仅可以美化门面,招徕顾客,起到一定的广告作用,而且往往给人以艺术享受和思想启迪。如灯笼铺联:

皓月无光得此偏明明亮亮;夜行以烛同君共雨雨风风。

对联道出了夜行时,灯笼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再如雨伞店联:

虚心原具冲风力;瘦骨犹怀向日心。

以拟人手法,赞扬了雨伞的精神和志向。联语如同警句,令人振奋。又如:

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南西北人。

对酒的渲染,很具挑战性。

此外,还有书院私塾联、政务机关联、戏台联、讽喻联、格言联等。

书院私塾联。江西是宋明时期中国的理学名区(即所谓『圣学之区』),而赣南又是江西的理学名区,因为宋明理学的几个关键人物中,有四个是在赣南完成了其理论构筑,并在赣南开始理学的传播和学生的培养。理学的兴盛,书院私塾应运而生。

赣州濂溪书院联:

我生近圣人居,教泽如斯,敢忘鲁壁金丝,尼山木铎;

此来继贤者后,风流未泯,窃愿士崇礼义,俗尚弦歌。

濂溪书院在赣州市老城区南。宋理学祖师周敦颐通判虔州(即赣州)时,程颢、程颐兄弟从其受学,后人因建祠于赣江之东以为纪念。正德十二年,巡抚王阳明迁建于旧布政司故址,改称濂溪祠堂。清顺治十年,赣抚刘武元始改名为濂溪书院。

赣州阳明书院:

薪传本孟氏七篇,吾道不孤,况此地曾留手泽;

梓里溯姚江一派,典型未泯,与诸君同爇心香。

阳明书院在赣州市郁孤台下。明正德间,王阳明巡抚赣南镇压农民起义(即他自称『破山中贼』)后,在此聚众宣讲其『致良知』学说,以期『破心中贼』,后人因建书院。

如赣县白鹭天一池书院联: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此联以对比与衬托的手法,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如赣县田村私塾联:

庭前山水文章趣;塾内童生翰墨香。

对联将塾外山水与塾内童生描绘得形象生动。

政务机关联。如赣南道署联:

生幸休明世,亲蒙英达顾;自惭居处崇,未瞻斯民康。

对联为集句联,集谢灵运、韦应物诗句,对联抒写了为政者承蒙上司的信任,地位太过高贵,却未能顾及平民百姓有无安康的惭愧之情。

戏台联。如宁都县梅江镇衡仙庙戏台联:

啊,哪来大胆英雄耀武扬威真热闹;呵,都是风流子弟装模作样假排场。

以感叹发端,揭示了做戏的功用,令人解颐。

赣州蟠龙戏台:

戏非儿戏,任凭戏笑戏言,做戏岂无观戏日;

台是舞台,莫论台高台矮,上台终有下台时。

一语双关,以戏剧语言,隐含世相,富有哲理。

讽喻联。讽喻联是寓意含讽的对联。解放前,宁都县城有位警察局长名子调,此人见钱眼开,暗中贪行,且生性嗜好狎妓,整日沉湎于烟花柳巷,弄得面黄肌瘦,人瘦如猴,人称『半条命』。当时城里有位才子邱履荪撰写了一副嵌字联讥讽他。联云:

子闭百姓冤,银水金山常介意;调通半条命,花街柳巷最关情。

对联揭了这位警察局长的阴私,顿时威风扫地,不得不辞去职务,逃之夭夭。

格言联。也称言志联。即通过对联来抒写抱负、志向、理想,用以鞭策自己,激励他人。它包括自题、自勉、砺志、无题等。在崇义县有一秀才在书室自题一联抒情:

有闲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寥寥十字,道出了『清闭无事』的快乐,是向往自由的表露。

上犹某人撰一格言联:

好书常读,虽不超群也脱俗;良田勤耕,省得饥荒少求人。

中国长期的农耕时代决定了古代人认为耕读是最佳的两种人生出路。所以在要求人们勤奋读书的同时,还要努力耕种,以充足的物质基础来支撑读书这一精神活动。对联阐明了『耕读传家』的至理。

清代赣县南塘镇大都村人、前清进士谢家树撰写了近百副『家居琐言联』,从多个方面阐述家庭教育内容,既砥砺自己,又劝规家人。如: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是谓谦谦君子;毋因利趋,毋为害避,方成矫矫丈夫。

劝儿孙为人谦虚。切莫趋利避害。如:

大言欺人,人不为欺,可惜欺了自己;横心坏事,事何曾坏,还怕坏却子孙。

道出了欺人,干坏事的后果。再如:

勤搜览岂图名,下帷习静心常泰;寡交游非傲世,闭户养高品自尊。

事可当机立断,若迟疑便有私意起;义在勇往直前,才酌量是乃悔心生。

言辞恳切,字字珠玑,确实是金玉良言。不愧为家庭教育的蓝本,虽隔数百年,对今天的家庭教育而言,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由于对联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经过口口相传,便出现了不少有趣的对联故事。故事联中的巧联妙对较多,这些对联文字优美,妙趣横生,逐字揣摩,仔细玩味,能给人一种特有的艺术享受。故事以对联为中心,篇幅虽然简短,一般都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下面列举几个不同时期的对联故事。

故事一:戴衢亨,大余人。自幼聪慧好学,才华出众,只是七品县令有眼无珠,埋没了他好些年,一直考到三十岁方尽,连一个小小的秀才也考不到手,可惜一块白玉埋没尘沙,难得出头。

那年又值县考,戴衢亨仍是名落孙山,众童生不服,捐助他买了个秀才,才取得了乡试的资格。八十天中,他凭着满腹才华,从乡试到殿试,过关斩将,连中三元,皇帝召见,钦点头名状元,衣锦还乡。那位埋没扼杀国家栋梁的县太爷自知难当其罪,连夜挂印逃跑了。

戴衢亨为了出这口怨气,警告那些玩忽职守的官员,在故乡的祠堂上,亲笔题写了一副对联: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故事二:清朝乾嘉年间,江西南康城里出了个状元谢启昆,相传他赴考时,因为一路耽搁,赶至考场,大门已关。谢启昆很是着急,用拳头捶着大门。主考官听见响声,将门打开,询问原因,方知一考生迟到。主考见谢启昆气喘吁吁的神情,便对他说:『你若要进去,我出一对,对得好,便让你进去应考。』主考当即吟出上联:

半阵微风,敢鼓长江巨浪,曾游东至海,西至海,北至海,遍游诸海。观山观水观人物,宇宙一空;

谢启昆缓缓气,略加思索,吟出下联:

一介书生,常抱宏才大略,定中解之元,会之元,状之元,连中三元。安邦安国安天下,乾坤大振。

主考官见他才思敏捷,大加赞赏,并让他进入考场。果然,谢启昆一考得中,并且连中三元,状元及第。

以上故事应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故事赞扬主人公特有的文才、人品和志向外,也增强了故事的现实性。对联故事一般具有客观的时代背景,历史人物或地方风物作根据。它是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历史,也是人民口传的报告文学。

赣南客家对联文化兴盛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二:一是本地客家人在四时八节或是婚迎嫁娶,都时兴写对联贴对联,以表达自身的心境,抒发独特的感受,同时能增添欢乐的气氛,这已成为一种文化习俗。比如每逢大年初一,一些文墨老者总爱三五相邀,挨家挨户观赏评价各家自撰的对联,看谁家的字佳句美文风好,是否对仗工整,平仄切当,是否王、欧、柳、颜归体。因此,这里素有教小孩作对子、练毛笔字的习惯。不识字的老百姓,在贴对联时,生怕贴错了出笑话,还要向文化人请教,上下联怎么贴,可见一般人对对联重视的程度。

除了民间热衷对联,本土文化人更是重视对联。旧时的私塾将对课(对对子)列入童蒙课程。教材是《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掌握具体字词的词性和音韵,为创作对联作好准备。初学对联,必须先进行『对课』。对课,也叫『属对』,它的特征就是老师出句,学生对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开始一言对,如老师出『雨』,学生就对『风』。然后,进行二言对,如出『柳绿』,则对『桃红』。这样逐字增加,反复练习。在『对课』学习时,要求『工对』,即字句、结构、平仄、节奏都要遵从格律。其次,在一些节日到来之时或开展某种活动时,可以围绕主题进行对联创作尝试。

秀才或举人也常运用对联这种形式抒写感受,有的自题,自勉,庆功贺业,吟物铭志,更有检验智力,求偶觅对。有隐居山林的士人,如易堂九子中的魏禧和彭士望等以联表达气节。还有为官者也以对联来表达心迹,寄予感受。或题吟山水名胜,或集句抒怀,出现了像并称『西江四戴』的戴第元与其子戴衢亨等撰联高手。

在大革命时期,一些革命者也用对联这种形式言志抒情。如寻乌籍革命烈士古柏,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的兴国籍上将陈奇涵,都曾在家乡撰写过充满对旧社会无比愤慨和对光明前途期望的对联。

古柏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担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他少年时代就深恶痛绝旧制度,胸怀救国救民大志。有一年,古柏刚进入县学,他的家乡寻乌县境,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旱灾。此时,几个乡绅出面,向各乡征集不少银两,举办求神降雨的庙会。不久,乡绅又借口说钱不够,还要征收经费。其实,这些钱大部分都进了乡绅的腰包。古柏得知这种中饱私囊的真相,十分气愤。他正要邀集几个学生前去责问他们时,突然,一个称作李老爹的乡绅来找他,要这位才华横溢的才子写一副迎接龙神的对联。一听迎龙神,古柏便想到这些豪绅恶霸平时鱼肉百姓、借公济私的行径,不禁义愤填膺。他正要发作,转而又想,不如借此机会,拟一副对联,刺刺他们。于是,他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古柏带了一支狼毫斗笔,径直来到龙神庙。古柏站在一条高凳上,面对庙壁,凝神静气,挥笔就写,一副龙飞凤舞的对联便出现在墙壁上:

占人田地,谋人妻子,残害鳏寡孤独,这样凶徒,任其烧香都无益;

孝于父母,悌于兄弟,和睦乡里亲邻,若果良民,到来不拜又何妨。

人群中,顿时爆发阵阵喝彩声。李老爹等豪绅恶霸个个气得脸色灰白。

陈奇涵,兴国县坝南村人,一九二三年,他曾为家乡的陈家祠撰写过一联:

勘乱定中原,万国衣冠朝我族;揭竿除暴政,千秋事业著丹青。

对联语意铿锵,大气磅礴,表达了奋起反抗,根除暴政,书写历史新篇章的雄心壮志。

二是外来的文化人,包括那些有一官半职的官宦。如苏轼、文天祥、王阳明等许多文化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厚重的脚步,也留下了他们的联作。江西赣州,古称虔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苏轼,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仕途上两次遭贬,有一次被贬到惠州,途经『岭南第一关』的大余梅关,写下了两副对联:

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

不必定有梅花,聊以志将军姓氏;

从此可通粤海,愿无忘宰相风流。

他的联风一如他的诗歌风格,既有空灵隽永、朴质清淡,也有大气磅礴、豪放奔腾。

文天祥,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德佑年间,他任赣州知府,专程来到赣县吉塘。当年他寻找在这里教书的父亲,得到了乡亲的照顾。乡亲们兴高采烈地设宴款待他。席间,大家请文天祥题词作对,以作留念。文天祥忆昔思今,感概万千,欣然命笔,写下了『文星聚奎』四字和两副对联:

昔日韦布来章贡;今朝紫袍登颖川。

苜蓿不妩风味淡;游扬早喜道情真。

赣南这块红土地,曾经撒下中国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战斗、工作、生活过。一九三零年底,红一方面军总部在宁都县小布麻糍石下,召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在主席台两侧,毛泽东亲自拟写了一副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对联高度概括了当年红军的作战方针,具有号召力和战斗力。

毛泽东为长岗乡乡亲的菜肴『四星望月』题写的对联是:

上盘下盘,盘叠盘,猪肉、米粉、芋头片,盘盘装好菜;

主料配料,料拌料,酱油、辣椒、蒜子瓣,料料出佳肴。

他还为在崇义县牺牲的红军团长王尔琢撰写一副挽联:

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却工农难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解放始方休。

与此同时,在国统区,一些政府要员继承中国对联文化传统,撰写不少对联。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江西崇义龙勾合坪肖氏笃本堂宗祠题的对联:

立诚昭祖德;叙本衍宗支。

其语意是树立忠诚,彰显祖宗功德;探救本源,繁衍同族支派。中国国民党的早期领导人胡汉民为赣县储潭白润洞天宫寺题了对联:

觉岸同登,渡出迷津攀佛手;世风共整,宣扬正道挽人心。

上联直言佛事,规劝人们跳出迷惘的桎梏,到达觉悟的境界,下联则希望革命者的思想挽救沉沦的人心与日下的世风,含蓄地号召国人同渡艰难,共创共和。

还有当年主政赣南一隅的蒋经国题写了赣县五云菩提山法云寺联:

菩萨心肠,愿千家万户皆幸福;提携法旨,祝男女老幼永安康。

赣南客家人除了自己撰写对联,也会请在外地有名望的人员题写对联,或是他们亲自为赣南的人、物书写对联,为赣南的风物增色生辉。

皇帝是一国一朝中最高的当权者,能得到他们的墨宝确是一件幸事。据现存的资料来看,历代有五六位帝王在赣南这块遥远的地方留下了联作。宋神宗赵顼为江西兴国鼎龙乡杨村欧阳氏宗祠撰联:

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

此联着重赞扬辅佐宋太祖、高祖和神宗三代皇帝,以及道德文章皆佳的百世师欧阳修。

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即明世宗朱厚熜和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分别为赣南的宗祠题了对联。清代有成亲王、嘉庆和乾隆三位皇帝题过对联,这些皇帝中,只有乾隆帝是亲自到赣南题撰的,可谓身体力行,难能可贵。乾隆帝曾六下江南,一次意欲到赣州察访民情,经吉安乘船逆赣江而上,行至湖江夏府边界赣江十八险滩中的黄泉滩时,为保行船平安,乾隆帝随船家上河西岸的高峰山去烧香拜佛,迎面看到『回龙阁』三个大字,顿感惊奇。行至山顶,登高远望,倍觉心旷神怡,兴致来时,要过笔墨,题书一联:

高属无双,有几个无双士到;峰推第一,可曾来第一人游。

一九二零年,夏府戚氏整修聚顺堂,名绅戚翌亲赴广东,面请孙中山为聚顺堂题联,以作纪念。孙中山欣然同意,遂挥笔拟就一联:

蔚和平景象,振国是风声,发扬章贡英灵崆峒秀气;

恢家族规模,建民治基础,光大楚丘宏业阀阅宗功。

此联表达了孙中山先生期望祖国和平振兴,倡导发扬革命先烈光荣传统,祝愿戚氏家族兴旺发达,光大宗功伟业的心愿。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应赣县夏府举人谢雄文之请,为谢屋敦伍堂题写一副对联:

先人有燕翼贻谋,无论为文德为武功,承绍允推贤子弟;

地势得象山灵秀,从此产英雄产豪杰,勋名彪炳泰东西。

当时,谢屋请了最好的石匠,把这副对联刻在敦伍堂的大石柱上。

对联扎根于人民群众中间,它具有人民性的同时,也具有时代性。建国后,赣南客家人继承对联文化传统,对联创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透露出新时代的激情与喜悦。格律上,要求运用古韵的同时也允许采用今韵(但同一联中不能混用),风格上通俗易懂。撰联者多为普通群众。

新时期以来,文艺界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赣南地区十八个区县市,皆成立有对联组织,有的乡镇和学校成立了楹联小组。对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对联书刊畅行于市,对联作者不断涌现,创作热情不断高涨。对联创作与研究逐步走向文学化、专业化与系统化。对联这朵古代文化的奇葩在赣南这块客家土地上绽放出更为灿烂的光彩。

猜你喜欢

赣南对联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赣南早’脐橙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及转录组研究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国画作品《四季》
巧出对联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