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策分析

2017-05-23刘铃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8期
关键词:制度改革养老保险事业单位

刘铃

摘 要: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服务部门,承担着向社会提供生产、生活性服务的任务,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符合了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这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文章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引言

医疗机构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科技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聚集地之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仅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权益,对于医疗机构人事制度,卫生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及收入分配机制具有重要影響,同时对促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保障医疗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也具有重大意义。虽然我们国家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展开的改革工作还处于试点阶段,但成效明显、意义重大。努力推动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事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工作当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它的持续完善说明已经向合理、标准、公平科学的社会保障系统又迈近一步。

1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问题

1.1缺乏明确统一的政策法规支撑

自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试运行以来,就国家层面而言,只是笼统地要求先进行试点运行再大范围推行,而各级的经办机构,只负责执行本级相关政府颁布的有关措施加以实施。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各地论调不一,导致了全国范围内政策的不匹配和不协调,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就目前的状况来说,不论是从改革的力度还是强度考虑,机关事业单位都远远滞后于企业。因此,若不及时加快有效的改革行动,将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改革进程。

1.2参保条件差异较大

对于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也设置了不同的参保条件,力求通过对参保范围等的调整,拓展工作力度,吸引更多工作人员进行参保。由此引发了各地参保条件、参保范围不尽相同,比如目前的“三支一扶”人员,在不同市地参的是不同的养老保险险种,有的参加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有的参加的是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各地政策不统一,不仅增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难度,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改革。

1.3抗风险能力比较弱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统筹能力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很多地方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统筹计划,这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非常不利,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当前,随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导致事业单位参保人数逐渐降低,但是由于退休人员每年都在递增,使得退休人员与养老保险之间出现了矛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2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策

2.1完善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正逐步完善,并取得了一些实效性的进展,但相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法制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从宏观角度来分析,我们要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重视社会保障问题,并监督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相关权利,社会保障制度应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并能有效作用于经济,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不是政府的公益行为,而是政府的责任,政府部门应利用强制性的措施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增进改革的实施性。同时,完善相关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为推进改革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坚强的后盾,有效消除改革中的不良阻力,从观念和制度上全面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

2.2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

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条件差异性较大,人员养老金转移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可以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首先,制定具备可行性的养老金转移接续制度,结合不同机关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以及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以满足工作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多样化需求。其次,要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立法工作,通过配套法律制度的建设,实现制度的统一、有效执行。最后,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管理类机关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类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公益服务类机关事业单位。并针对三个层次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等进行优化调整,在三方结合下,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意识到自身的义务和职责,从而提高我国整体养老水平。

2.3提高统筹层次,提高事业单位抗风险能力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抗风险的能力,必须要提高其统筹能力,保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效进行。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结合我国的国情,并以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事业单位要提高其统筹层次,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基金的价值,体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互济性,提高其抗风险能力。事业单位在统筹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统筹对象是退休人员;二是要统一缴费基数,这样才能让单位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建立起统筹机制,提高统筹层次,最终促进事业单位抗风险能力,促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效进行。

2.4下降代替率,调整退休岁数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费用支出的金额也越来越多,给我国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也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公平,所以我国应该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社会保障不仅包括退休金,还包含失业、医疗、生育等各类保险项目,这些项目都需要财政支持,而相对养老金来说,这些项目的支出比例较低,所以应对其合理调整。同时并采取有关措施降低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代替率,让退休年限与退休年龄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养老个性化,从而减轻财政的负担,满足人们的需求。其次,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退休岁数,使国民的退休年龄增加,有效控制养老退休金在财政方面的支出数额。

2.5适时启动补充养老保险

建设补充养老保险要充分展现事业的特征,调动与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动性。要渐渐建设统一标准的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对基本的补充养老保险待遇进行统一管理,让其基本的补充养老保险待遇加上基本养老保险所产生的取代率略高于城镇企业职工根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同时,渐渐建设展现不一样事业单位特征的补充养老保险方法。此外,要渐渐建设事业单位有突出贡献的各种人才的特殊补充养老保险。让这种人员在做出突出贡献退休后,获得相关的补偿。并且,补充养老保险水平也要随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逐年下降而逐年提升。

结论

总而言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是为了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社会矛盾,这满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当然,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各行政单位共同努力推动和完善,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强制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同时,也应充分考虑机关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国际惯例,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这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穆娟.浅谈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13)

[2]刘瑞龙.刍议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新西部(理论版).2016(12)

猜你喜欢

制度改革养老保险事业单位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浅议中国死刑制度改革
对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几个难点问题的思考
浅谈实验室管理与改革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