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现代语文课程教育的思考

2017-05-20张红艳

经营者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程教育思考

摘 要 就语文课程而言,教科书中每篇课文都可以作为学习案例。在进行现代语文的教学时,先要进行识字辨句开始,然后进行篇章结构与用词造句等学习。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语文课程的教育现实意义,同时深入研究现代语文课程的教育重要性,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的认识现代语文的课程。

关键词 现代语文 课程教育 思考

一、前言

《语文課程标准》中指出,进行识字教学时,需要把学生熟识语言因素当作主要的材料,并充分应用学生生活的经验,将识字方法告知学生,同时重视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应用形象直观教学的方式,设计教学的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现代语文课程的教育现实意义

(一)语文属于关键性交际的工具

在人类社会联系活动中,交际属于主要工具,用来交际的方式比较多,其中语文属于使用比较广泛、最重要与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语文这种关键性交际工具性质主要表现于外延上,主要指的是语文贯穿于人类所有交际的活动之中。就语文的内涵而言,指的是语文可以实现人类各种交际的重要功能,包含创新的功能、信息概括与传递功能、按照不同对象产生影响的功能、自我表现功能。

(二)语文属于人类文化中主要的构成部分

在文化的要素中,主要包含价值观念、哲学、伦理道德、宗教以及艺术等,比较重要的一个是价值观。而语文作为文化的要素之一,同样属于文化主要构成部分,语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传达情意,在人们交际的活动中,有着沟通作用。语文还是文化储存与积淀手段,人们通过语文可以进行文化互动与沟通,继而促进文化发展,实现文化的创造。并且在文化各方面都需要经过语文进行传播与反映,应用可以从事社会活动与精神活动,并且能够创作各种文化,属于人类特有属性。[1]

三、现代语文课程的教育重要性

(一)朗读训练的教学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朗读与讲解,需要重视学生读与教师读的融合,结合读段与读句,教师还要科学指导学生探水朗读规律,强调不重复、不错、不唱、不丢字与不喊。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不可以看一个读一个,需要记住一句话再朗读,读整句话。当学生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以后,需要引导学生认识课文内容感情、文字运用与内容描述,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在训练朗读时,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找到文章情意点,掌握文章朗读的基训;掌握文章形象点,引导学生进行细读、了解文章韵律点,引导学生进行品读。[2]

(二)现代语文的识字教学

在进行现代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不只是进行枯燥记忆,识字的教学需要重视学生情趣培养,而不是盲目地、纯粹地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情趣,旨在提高识字效率,将各种枯燥的文字知识变得生动与灵活。此外,对于现代语文教学而言,活动也是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师进行教学时,需要重视结合生活场景,让学生可以从自我世界拓展到周围的环境,打开学生的生活圈子,使得学生能够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而拓展学生思维与想象空间。所以在学生充分掌握识字的方法,并且喜欢识字以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文字,并识字。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充分掌握朗读的要点,而不是要求学生会手写全部的字,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只要求学生会组词、会认字与会读就可以。换句话说,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倡导学生情景教学中去认识生字,在日常生活中去认识字,应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应用学生自身喜欢的途径去识字。教师在将识字方法告知学生以后,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字,让学生喜欢识字,进而主动参与识字教学,拓宽学生识字的范围,加大学生的识字量。[3]

(三)在现代语文教学中重视实践活动的课程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即理论联系实践,在实际操作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而现代语文实践活动需要体现于营造真实有意义与创设教学情,使得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下学习。同时,教师用合理应用教学的资源,对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应用唱、议与画等方式来组织语文活动,把教学任务的完成作为目标,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和语言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另外,在语文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形成性的评价作为主要部分,重视学生自信心与积极性的激发、培养,重视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合理应用师生互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四)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作为中心

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能力,无法流利的阅读,就难以真正掌握语文知识。若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时间比较早,且理解的能力发展比较快,那么学生自学能力就越强。换句话说,学生自学能力得以提高,可以降低学生学习负担。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使得学生真正理解阅读的必要性,真正进入到意义场语文的教育,同时现代语文的教育作为人们智力素质提高的入口。而经阅读教学,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尤其在信息更替不断加快的时代,如果固守静态解析,容易封锁了学生思维,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因此,需要建立新思想,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同时与各种新知识进行联系,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在现代语文的教学中,需要按照学生内在发展规律,把课堂实践当作主要的阵地,把学生的实践活动作为中心,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外延,进行课外实践的教学,以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而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为沈阳市浑南区第二小学)

[作者简介:张红艳(1988—),女,辽宁兴城人,研究生,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农村教育,语文。]

参考文献

[1] 武玉鹏.现代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研究四题[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04):76-81.

[2] 张冰洁.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外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22(17):2-3.

[3] 王学进.“林—树课程”:语文课程的结构重组与价值回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11):31-34.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思考
在小学课程教育中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浅析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教育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创新模式探究
从课程体系设置的角度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