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探索及现实意义

2017-05-20林艳霞

新农村 2017年2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探索

林艳霞

摘要:“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共产党人通过流血牺牲,在革命实践中得出的真理,这一经典论断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逐渐认识发展的过程,它不仅适用于革命时期,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枪杆子;探索;现实意义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来的,它的背景条件是在大革命运动后期,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破坏国共合作,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八七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不仅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还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更重要的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 “枪杆子里出面政权”这一经典的论断,为处于迷茫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么毛泽东是怎么探索并最终提出这一论断的?

1 “枪杆子”给共产党的经验教训

什么是枪杆子?顾名思义,枪杆子指的就是军队、武装,它是夺取政权,维护政权稳固的重要保障。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之后,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共产党是在吸取了血的经验教训后才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的。那么到底是谁最先把枪杆子带进中国政治的呢?

1.1 袁世凯是最先把枪杆子带进中国政治的

袁世凯是北洋新军的创始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袁世凯奉旨在天津督练新军,掌握了军权的袁世凯,声誉鹊起,让不想接纳他的清廷不得不接纳他。他通过对枪杆子的纯熟运用,在清廷的地位扶摇直上,清廷知道他不容易控制,把他撤职安排回河南项城赋闲。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为了镇压革命,又不得不把袁世凯请回来,辛亥革命期间袁世凯以武力做后盾,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统一国家。没有军事实力的孙中山和拥有强大枪杆子的袁世凯在首任大总统的较量中,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也不得不把大总统拱手让给袁世凯,让他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1.2 蒋介石最先把枪杆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中国共产党人对枪杆子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是血的经验教训,是在大批的共产党人被逮捕、被残害、被屠杀而无力对抗的过程中让对手教会的。蒋介石先于共产党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他凭借着枪杆子,从一个名声并不大的参谋人员,变成北伐军总司令、变成校长、变成国民党的党魁、变成蒋委员长,一跃成为国民党内最强大的实力派。蒋介石通过“1926的三二二中山舰事件”、“1927整理党务案”、“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大开杀戒,比如蒋介石处置共产党人的电报都是“见电立决”、“斩立决”、“立决”,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血雨腥风向共产党人扑来,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清党、被屠杀,蒋介石在共产党人面前把枪杆子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当时共产党人因为没有强大的武装,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残害,只有一让再让、一忍再忍,对蒋介石的忍让实际上也是对武力的忍让,对枪杆子的忍让。可以说,是蒋介石一步一步教会了共产党人怎么认识枪杆子。

因此,当八七会议召开之时,毛泽东同志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时候,意味着共产党对枪杆子的重要性有了质的转变。而实际上毛泽东对枪杆子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不赞成不认识到逐渐认识再到深刻认识的过程,他经历了一个最初的“合法斗争”不言枪到渐识“枪杆子”到最后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样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

2 毛泽东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探索过程

2.1 “合法斗争”不言枪

1919年之前毛泽东的思想还不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他初期的革命活动的斗争方式基本是采用罢工罢市、游行示威、写标语、喊口号之类,斗争的目的是为工农劳苦大众谋取物质福利,并不触及旧政权和旧的社会制度;1919之后,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他不赞成马克思的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打倒强权,不赞成暴力革命,倡导“无血革命”,目的是避免社会“起大扰乱”。他还说如果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得到的仍是强权。毛泽东当时赞同温和的改良派道路,觉得“这派人的思想更广、更深些”。这表明,此时他还没有认识到政权和夺权的重要性,当然也没有涉及“枪杆子”问题,这就是毛泽东早期的主张——“合法斗争”不言枪。

2.2 渐识“枪杆子”

2.2.1 1910年第一次目睹了“枪杆子”的厉害

1910年毛泽东17岁时,第一次目睹了“枪杆子”的厉害。当时,因为灾年粮荒,成群饥民结队到湖南巡抚衙门,要求平粜救灾,惨遭镇压,许多人被捕。这件事给毛泽东留下深刻印象。毛泽东初步认识惨案的原因是农民手中没有“槍杆子”。

2.2.2 1917年第一次认识到“枪杆子”的巨大威力

1917年1月17日,北洋军阀溃退长沙,毛泽东联络当地警察向溃军真枪射击,高喊“交枪没事”,溃军纷纷缴械。通过这次事件,毛泽东第一次认识到枪杆子的巨大威力。

2.2.3 1920年主张走俄国革命的道路

十月革命以后,毛泽东的思想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赞成用俄国革命的方法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并批判了他过去的“温和革命”的思想,逐渐认识到了枪杆子在夺取政权中的重要性。

2.2.4 1923年毛泽东开始论述枪杆子

“敌人如今已开枪,一定要掌握情况,防止敌人袭击”,1924年3月,毛泽东直接参加了黄埔军校的招生工作。

2.2.5 1926年强调武装斗争重要性

“我们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敌人便给我们以致命的打击”,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中山舰事件发生后,毛泽东指出:“我们的革命民众若将政权夺在手中时,要不客气地镇压反革命者”。

1927年1月,毛泽东在湘乡考察时,明确要求各省一致努力建设农民武装,组织农民自卫军,将枪杆子交予农民自卫军手中。至此,毛泽东已经在革命斗争中清楚地认识到了枪杆子的重要性,一个深刻而明确的军事思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已经呼之欲出。

2.3 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泽东在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背叛革命以后,描述自己“心境苍凉,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陈独秀也十分悲痛的说,我们一年来的迁就、让步、忍耐,不但是一场幻想,而且变成了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代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无数的共产党人、革命群众被杀害。毛泽东对于枪杆子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1927年5月14日,毛泽东第一次指挥军队赴湖北麻城剿匪,并取得完全胜利,这坚定了他的“枪杆子”理论。

1927年6月,毛泽东号召人民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他反复强调,要用武力对付反动军队,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不要再徘徊观望。

至此,毛泽东关于枪杆子与政权的关系思想已经明确。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至此党中央确定了以武装斗争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方针。

此后,他的这一思想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语言反复强调,坚持宣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逐渐成为全党的共识。

由此可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著名论断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付出了巨大的流血牺牲后总结出来的,成果得之不易,过程弥足珍贵。

3 “枪杆子里出面政权”的现实意义

“枪杆子里出政权” 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得出的真理,它不仅适用于革命时期,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世界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一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世界局势并不太稳定;二是由于经济利益冲突、民族宗教矛盾、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局部地区战乱不断;三是恐怖主义威胁更加凸显。特别是一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國强大,千方百计对我国发展进行牵制和遏制,我国周边安全风险增多,海上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和风险挑战,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没有世界一流军队,就不能铸就和平之盾。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只有以强大的枪杆子作支撑,和平发展才会有保障,繁荣兴盛才会有根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探索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