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鸡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2017-05-20张信艳

新农村 2017年2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鸡病防治措施

张信艳

摘要:近年,我县在发展山地养鸡项目的带动下,积极推行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养殖,使我县林下养鸡产业不断向前推进。危害养鸡业的疾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正确了解和认识鸡病动态,对于及时、有效地防治鸡病的发生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疫病所带来的损失,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鸡病;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1 当前鸡病流行特点

1.1 鸡病的种类增多。其中传染病的发病比例增大,占总发病率的80%,病毒病严重,占传染病的60%左右,很多过去没有的病,现在正不断出现,如禽流感、肾传支、腺胃型传支、坏疸性皮炎等,而老病又不断翻新,如超强型马立克,新城疫(ND)、法氏囊(IBD)、变异型法氏囊病等。

1.2 发病的时间提前。许多界定已经消失,如肉仔鸡患马立克病、病毒性关节炎、肿头综合症。发生于商品蛋鸡产蛋期的脑脊髓炎、病毒性关节炎等过去从不发生的病,而今天却屡见不鲜。另外象球虫的发病日龄也延长,又如鸡痘、传支、传喉等病都提前发病了。

1.3 疫病传播速度加快。规模化养鸡最显着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和鸡只密度大。鸡只数量的增加,导致疫病在鸡群中传播流行的速度加快。

1.4 营养代射病上升。主要表现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雏鸡多于出壳的3-5周龄发病。产蛋鸡则以瘫痪、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不佳或突然死亡为特征,还有痛风症增多。其原因是养殖户只重视前期体重,不重视体质;只重产蛋量不重采食量;只重养分含量,不重营养平衡;只重用药和疫苗,不注重饲养预防;只注重饲料价格,不注重死淘率及用药费和饲料品质;只注重产蛋率、不注重产蛋重的结果。

1.5 中毒病增加。主要是喹乙醇、亚硒酸钠、痢特灵、痢菌净、抗球虫药、霉菌、肉毒梭菌等中毒。其原因:盲目加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用药方法不当(如饮水或拌药不均匀);重复用药,如中草药中含一些喹乙醇、唑酮片、磺胺类药物,又如一些低质饲料中含喹乙醇、痢特灵等。养殖户在治疗中用了喹乙醇又用中草药等导致中毒。在用了劣质原料,如霉变玉米、麸皮、豆粕、鱼粉和肉骨粉等造成中毒。另外甲醛、链霉素等中毒也是有发生。

2 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2.1 鸡新城疫

症状为鸡群发病初期,病程较短。最急性的病鸡突然倒地死亡或白天正常,夜间死亡,早晨才被发现,这往往是鸡群发病的先兆;但多数以急性为多见。病鸡精神萎顿,食欲不振,喜欢喝水,羽毛松乱,闭目缩颈,象昏睡状,头下垂或伸入翅下,鸡冠及肉髯渐渐变成暗紫色。病情逐渐加重就会出现特征症状,如咳漱、呼吸困难、流鼻液,常伸头颈,张口呼吸并发出“咕噜”、“咯咯”的喘鸣声。嗉囊空虚,有液体和少量气体,口、鼻有多量粘液,为了排除这些粘夜,病鸡常作摇头或吞咽动作,倒提病鸡时口角流出酸臭液体;下痢,粪便呈绿色、黄白色,后期呈蛋清样。从开始发病到死亡一般为3~5天。

本病流行后期,主要表现为各种神经症状,如腿翅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运动失调,伏地旋转,头颈向一侧扭曲或头颈后仰呈“望星”姿势,最后瘫痪死亡。

目前对本病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具体方法如下:

2.1.1 定期消毒和严格检疫。鸡场、鸡舍和饲养用具要定期消毒;保持饲料、饮水清洁;新购进的鸡不可立即与原来的鸡合群饲养,要单独喂养一个月以上,证明确实无病并接种疫苗后,才能合群饲养。

2.1.2 适时预防接种。在该病流行的地区,适时接种鸡新城疫疫苗可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目前常用的疫苗有:新城疫I系活疫苗、新城疫IV系活疫苗、新城疫N79克隆株活疫苗,由于疫苗的毒力有所不同,在进行预防接种时应根据鸡群日龄的大小、免疫状态和免疫方式等选用相应的疫苗。

2.1.3 鸡群一旦发生了鸡新城疫,应对病鸡隔离淘汰。死鸡应深埋或烧毁。对尚未发病的鸡,应紧急接种疫苗,以新城疫N79克隆株活疫苗为好,通常接种一周后,就不再发生新的病鸡,疫病也就被控制。也可用鸡四联蛋黄抗体肌注。疫情控制后,再用I系肌注免疫。

2.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高度萎靡、昏睡、饮水增多、排白色水样稀粪为症状,以胸、腿部肌肉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为病变特征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鸡,2周龄以下的雏鸡很少发病。本病除造成一些雏鸡死亡外,还常引起病愈鸡免疫抑制,导致免疫接种失败,增加雛鸡对鸡新城疫等许多疾病的易感性。

症状为健康鸡群突然发病,病势严重,两三天内可使60~90%的鸡发病,精神高度萎靡,缩头、闭眼、伏地昏睡,颈部羽毛竖起,全群采食量大减,饮水增多,排白色水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沾有粪便,有少数病鸡掉头啄自己的肛门,少数病鸡头、颈、身躯有震颤现象。一般发病后的第三天开始死亡,7~8天停止死亡,而且症状迅速消失。

防治:

1.疫苗接种。目前普遍应用传染性法氏囊炎(B87、J87)二价弱毒疫苗,囊病3号等,可采取饮水、滴鼻、点眼等方法,一般采用饮水免疫。其免疫程序为:(1)无母源抗体(产蛋鸡未免疫接种或未发生此病),雏鸡在5~7日龄首次接种,5周龄后作第二次接种;(2)有母源抗体(产蛋鸡进行过免疫接种或患过此病)的雏鸡在14~21日龄首次接种,5周龄后作第二次接种。

2.血清治疗。3~6周龄鸡发病时可用抗传染性法氏囊炎血清进行治疗,每只鸡肌肉注射0.5~1毫升,注射一次即可,疗效迅速可靠。目前普遍采用免疫卵黄抗体来治疗,肌肉注射0.5~1毫升/只。

参考文献:

[1]杜广彬.鸡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科教导刊:电子版.[J].2015(6):189-189.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鸡病防治措施
鱼腥草防治鸡病的方法
鸡病主要流行特点与防治措施
基于鸡病治疗过程中的难题及对策分析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