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沟垄全覆盖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17-05-20吴媛媛

新农村 2017年2期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

吴媛媛

摘要:近年来,辽宁凤城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在玉米生产方面对沟垄全覆盖种植方式进行了应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地玉米质量和产量。本文以试验的方式对沟垄全覆盖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展开了探讨,希望对当地玉米种植和农业发展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沟垄全覆盖;旱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地基本条件

本试验选择了辽宁凤城某旱作农业试验站,当地拥有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的气候特点,降雨量最高可达到1200mm,最低位350mm,全年拥有124天~215天的无霜期,5月~9月是作物重要的生育期[1]。

1.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在试验过程中,首先应用沟垄集雨系统取代原有的土壤表层状况,其中拥有60cm和15cm的沟垄宽度和高度值,将塑料地膜覆盖于垄上,同时将秸秆、生物降解膜、塑料地膜和液体地膜分别覆盖于沟内,应用PS、PB、PP、PL来表示,在没有进行地膜覆盖的情况下,应用CK来表示。在沟中垄的两侧对玉米进行种植,保持30cm的株距。每一个试验区的面积为8.1m×3.6m。

在未开始播种以前,应提前30天对沟垄进行修筑,在沟中均匀的撒入基肥,如K2O150kg/hm2和P2O5150kg/hm2。同时翻入土壤,最后展开覆盖工作。

2 取样与测定

2.1 玉米生长测定

对以上试验区域内所有的玉米生育进程进行观察和详细的记录,以具体的播种时间为基准,播种后的第30天作为记录的起始点,一直到完成收获工作以后,每30天进行一次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从每一个试验区中选取5株玉米,确保选择的玉米拥有大致相同的长势,并将明显的标记牌挂在玉米植株上,定期对叶面积以及株高进行测定,并另外选择3株玉米,确保其拥有大致相同的长势。

2.2 土壤水分测定

在测定土壤水分的过程中,需要对土钻取法进行应用,在播种期不需要进行土壤水分的测定,在玉米拔节的过程中,从第45天开始到第50天进行土壤水分的测定,并在地85天到第90天的抽雄期和第105天到第110天的灌浆期中对土壤水分进行测定。测试土层为种植沟内的0~200cm,测试点的间隔为20cm。

3 沟垄全覆盖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1 对旱地玉米生长的影响

通过以上试验说明,在促进土壤温度、水分含量提升的过程中,普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都发挥了重要的功能,这两种地膜使用中,促进了玉米株高在各个生长时期的增长,同时扩大了玉米的叶面积;同时,同当地传统的旱地玉米种植方式相比,玉米种植过程中将生物降解膜、普通地膜覆盖在垄上,能够在生物量、叶面积以及株高等方面对生长过程中的玉米进行改善,但是液态膜的作用并不明显。

据以上试验表明,同CK处理方式相比,PB、PP处理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集雨增温的效果,这样一来,在前、中期的生长过程中,玉米的发育状况良好,玉米的叶面积有所扩大,株高有所提升,同时产生了更多的地上部生物量[2]。但是,在前期土壤温度方面,PS处理方式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导致玉米实际生长过程中,产生了相对缓慢的速度,但是其生长过程中却保持着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同时,PS处理方法的应用,能够在后期的旱地玉米生长过程中,从叶面积、株高以及生物量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

3.2 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试验表明,在促进旱地玉米产量提升、充分利用水分方面,地膜覆盖拥有重要的功能,其中以覆盖生物降解膜处理方式效果最佳。同时,在应用沟垄全覆盖种植模式的基础上,PS、PB和PP等处理方式能够对无效蒸发现象进行控制,降低其在玉米种植沟内土壤水分中发生的概率,同时对土壤水温进行调节,同未覆盖的沟相比,生产出来的玉米拥有更多的穗粒数和更高的百粒重,因此可以说明,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高效利用水分,同时可以提升产量。

同传统的旱作玉米种植方式相比,产量、玉米穗长以及百粒重等指标在应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的背景下要相对较高,但是,百粒重、玉米穗长等指标在秸秆覆盖处理方式下并没有明显的增加,甚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玉米的产量。

近年来,当地在积极应用沟垄全覆盖种植方式进行旱地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引进了各种新型覆盖材料,黑色液膜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玉米种植成本,同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也有所降低,最重要的是,其拥有较强的应急性。春玉米种植过程中,液膜覆盖能够促进土壤温度的提升,也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但是,本试验中,在对土壤水温进行调节的过程中,CK、PL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也没有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这同液膜產品质量等具有紧密的联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比于沟不覆盖处理,在对秸秆、沟垄全覆盖处理等方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土壤水温状况进行改善,从而促进玉米的生长。通过以上试验可以发现,在对沟垄全覆盖种植方式进行应用时,旱地玉米可以产生更高的株高和更多的生物量,其在充分利用水分的基础上,增加了当地玉米种植产量。

参考文献:

[1]李尚中,樊廷录,王勇等.不同覆膜集雨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2):458-466.

[2]李尚中,樊廷录,王磊等.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6):22-27.

(作者单位:辽宁省凤城市农机监理所)

猜你喜欢

水分利用效率
滨海设施黄瓜的减蒸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