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教无类”

2017-05-19王红梅

青苹果 2017年3期
关键词:设置俄罗斯课堂

文/王红梅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教无类”

文/王红梅

从教初中地理十年,笔者发现,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的基本都是以中等生的学习水平为教学基准点,容易忽略对学优生的思维深度培养和对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掌握的训练。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地理课堂,获得成长,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注意的,要做到课堂上的“有教无类”。本文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实例,从课堂的提问设置、课堂小组活动设置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做到有教无类。

我们教师的教学基本都是以中等生的学习水平为基准点,这就很容易让我们在课堂上忽略对学优生的思维深度的培养和对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掌握的训练。笔者从教初中地理十年,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试验,通过设置好课堂教学的一些环节,努力让每个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都能积极参与投入并获得发展,做到课堂上的有教无类。具体做法如下:

1 分层提问,让每个学生各取所需

想要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教师的课堂提问就要尽量把三类学生都兼顾到。针对某一块知识点,课堂提问的问题在难度上尽量可以分成三个层次:(1)简单的知识性问题;(2)知识点的运用性问题或具有一定逻辑思考的问题;(3)具有发散性思维的解决问题式的问题或总结归纳式的问题。

三个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这样可以兼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能积极的参与课堂。同时,教师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也要注意有选择性的挑选适合回答这一问题难度的学生。简单的知识性的问题,交给平时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或害怕表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找到学习地理的信心。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留给学有所余的学生来解决,让他们找到地理课堂的挑战乐趣。

例如:七年级《地球的运动》一节中,讲到“地球的自转及其带来的生活现象”一部分时,在给学生看过“地球自转”的视频后,可以设置如下三个层次的问题,层层追问。

问题一、通过观看刚刚的视频,你发现地球自转是绕什么转的?自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属于观察视频就能得到的知识性问题,比较简单,可以留给地理学困生回答。

问题二、通过细心的观看,你发现,我们在地球赤道上方正面观察地球时,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而我们如果是宇航员,飞到北极上空,你发现地球自转方向该如何描述?飞到南极上空呢(可以结合你的小地球仪模拟试试)?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中等生来说,这个问题,稍加思考,再结合动手实践,可以得出地球自转“北逆南顺”的方向特点。

问题三、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带来的?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较好,可以挑选一部分学优生来回答,并让他们简单解释过程。思维能力好的学生能够很快的抓住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自转带来的生活现象也就是一天里的生活现象为主。如能够很快的抓住这点,生活中的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学生很快就能想到。三个问题层层加深难度,我们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三类学生来回答,让所有同学都能积极加入思考,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2 小组活动,分工到人,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

小组活动是我们初中地理课堂经常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体。小组活动的人员一般是4-6人。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小组内积极参与动手或思考的,总是那两三位同学。如何能让每位同学都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我们在设置活动要求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2.1 巧配组员

每个小组无论人数多少,尽量三类学生都有,而且数量均等。这样任务分配时,比较平均,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小任务操作。切忌有小组整体实力过强或过弱,这样会损伤本组或其他小组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2 任务细化

活动总任务尽量细化成数个小任务,数量恰好可以让每位同学自选一个。例如:七年级《俄罗斯》一节,设置了如下活动:给出关于俄罗斯人民生活特有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一些图文资料,通过4人小组活动,探讨这些生活特色背后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全班可以分为6-8组,每组任选“衣食住行”一个方面,小组4人,一人一个小任务。以“衣”为例,分为4个小任务:

第一,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人冬季穿衣服有何特点?

第二,这说明了俄罗斯自然环境中哪个要素对人们生活影响很大?

第三,这个自然环境要素在俄罗斯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第四,你知道这个自然环境要素对俄罗斯人的生活还有哪些影响吗?请举一些具体实例。

四个小任务,不指定相应学生完成,让学生自己挑选,合作完成小组的总任务,感知俄罗斯人穿“衣”背后的秘密。4位同学,正好每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取一个任务完成。

“有教无类”,是我们每位教师在工作时的基本准则,把握好课堂的提问设置和小组活动设置,我相信,一定能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成长。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猜你喜欢

设置俄罗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另辟蹊径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