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敬人书籍设计中的本土文化元素

2017-05-19韩岩岩

关键词:书籍设计本土文化

韩岩岩

摘 要: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将中国本土文化和书籍设计巧妙地融合,设计出了大量精美的书籍作品,开辟了一条具有浓郁本土文化艺术风格的书籍设计之路。本文通过对吕敬人先生作品进行研究,并结合当代书籍的设计风格和发展方向,认识和了解其作品中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吕敬人;本土文化;书籍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4-0115-03

一、当代书籍装帧设计风格与发展

当代书籍设计融合了很多新的技术与元素,呈现出许多新颖的具有创意的设计风格。随着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标准和文化品味的不断提高,书籍装帧设计也开始趋向于综合化发展。

(一)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风格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每一部书籍设计作品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设计风格,通过特有的形式、文字、色彩和装帧工艺体现出不同的内容和个性。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门设计艺术,其设计目的不仅是表达书籍内容和传递文化信息,也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市场的需求。

极简和复古两种风格是目前的书籍装帧设计主要风格。复古并不是对古代书籍装帧的照抄和搬用,该类作品大多数以书法字体为主,在纸张、色彩和装订工艺的运用上都带有古典书籍的韵味,并充分与书籍内容相结合。设计师们通过对传统文化书籍的再发展和创新,将其装帧形式、文字图案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古朴之感油然而生,充分展示出书籍内容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如图1,《中国锣鼓》书籍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复古风格,在封套的设计上以鼓身木材的视觉肌理作为背景,结合祥云图案和鼓钉以及木纹纹理,给人以极强的视觉真实感,整体设计既符合书籍属性特征,又烘托出了整本书的历史文化气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仅是一本书籍,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简单并不等于单调,而是对复杂的设计语言进行的提炼和升华。在对图形文字的处理上,要求去除无关紧要的视觉元素、华而不实的杂质,保留并且加强主题的画面,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刺激 (如图2)。

(二)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

我国的书籍装帧设计形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现代书籍设计不再是单一的设计活动。在信息时代化的背景下,书籍作为人类信息的载体,其艺术内涵越来越丰富了,现代书籍设计不再局限于固定的风格、手法和思维方式上,而是呈现综合发展之势。近年来西方的设计元素不断涌向国内,设计师们意识到了中国的视觉元素和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时将中西方文化巧妙的融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这种融合中国传统式设计和西方文化的元素的综合式设计开始出现,不仅适应了现代社会和读者多元化审美的需求,也培养了当代设计师的创新意识,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书籍设计风格。

二、《敬人书籍设计》本土文化的合理运用

吕敬人先生在对书籍进行设计时很注重将现代设计手法和本土文化进行巧妙的融合,这一理念在《敬人书籍设计》一书中具有充分的体现。将本土文化作为创作的基础,开辟出了一条新的设计道路。

(一)对本土文化中文字的合理运用

吕敬人先生将本土文化的文字完美的表现出来。如图3,在书籍《朱熹大书千字文》的设计中,他就是从书法字体的角度入手的。他认为朱熹的字体风格粗狂洒脱,在保留作者风格的同时,又要加以创新,融合了现代设计元素,使人耳目一新。阅读全文,读者看到的不单单是一本书籍,还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沉淀而表现出的独有气息。该书创造性地融合东西方书籍独特的设计形式与风格,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既能欣赏到它完全的艺术形象和语言,还能感受到它深刻的东方文化蕴涵。

(二)对本土文化中图形的合理运用

合理表现本土文化的图形,不仅可以丰富书籍内容,同时还可以营造独特的趣味性。如图4,书籍《梅兰芳》中在封面的设计中采用古朴素雅的颜色,并将其剧照放置于封面的右下方,使整个封面既不显得空洞又体现出国画中留白的技法,同时也突显出梅兰芳的生活时代背景。在颜色上以古朴淡雅为主,彰显出历史沉淀的韵味,与传纪类图书相近,引人遐想。再将书法字体梅兰芳三字竖式排列,浓厚的墨迹与淡雅的色彩形成对比,古朴之感油然而生。浓淡轻重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表现出中国书法轻重缓急的韵味。切口的设计更是本书设计的亮点,随着书籍的翻动,演绎出梅兰芳台前幕后丰富的生活形象。别出心裁的设计简介明了地表达出全书的主题,使人在未读其书之前就了解到梅兰芳大师传奇的一生,将传统文化完美阐述出来。全书没有华丽鲜艳的外表,也没有张扬活泼的色彩,古朴素雅,透出一股浓浓的中国风,这些传统文化美学元素是整本书籍设计的总体特征。吕敬人先生认为书籍在翻阅的过程中是有生命的,一本书籍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人们的阅读,更是为了让人感受到书籍的美感,全身心地融入到书籍所传达的感情色彩之中。该书在设计上通过对传统设计中的纹样、色彩、图案、技法等进行加工和提炼,使传统元素与设计语言更加契合。

(三)对本土文化中色彩的合理运用

吕敬人先生认为,文字、色彩不仅仅是传递信息之物,并赋予了其图形化、符号化的特质,使其作为一种表达特殊情感意义的符号在设计作品中出现。如图5,在书籍《家》的创作中,以黑色、昏黄色为主色调,体现了整个设计的感情基调“爱、憎、悲哀、希望”。在封面的设计上选用传统的灯笼元素,与黑色的背景相搭配,传递出封建社会冰冷和黑暗的气息。红色的“家”体现出家庭的温暖,也代表着希望。微弱昏暗的灯光与纤长的背影形成对比,衬托出本书的凄美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艳丽的红色、冰冷的黑色充分溶于该书灰色的感情基调中,表现出在文革时代“家”的沉重感,让人们犹如身临其境,过往的历史历历在目。

三、本土文化对我以后的设计道路有着很深的影响

在吕敬人先生的书籍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将本土文化与书籍内容相结合,作品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色彩,趣味性十足,意境深远,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融入其中感受书籍设计的美。吕敬人先生的書籍设计正是因为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才呈现给读者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和了解,我从中学到很多,对我以后的设计道路会产生很深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不仅能体现设计师的情感理念和对形式的理解,同时也折射着设计师自身独特的个性和对现代艺术美的追求。吕敬人的作品带有浓厚的东方主义色彩,其对本土文化的合理运用必将启发后来者,影响他们的书籍设计道路。当然每个人的设计风格和理念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通过自己不断摸索和尝试出来的,不能盲目的照抄和搬用,否则只能得其形而被禁锢在他人的思想之中。在学习吕敬人的设计风格时,要结合自身的水平和风格特点,融合自身的情感色彩,找到一条新的设计之路,这样才能避免自己的作品成为吕敬人先生作品的复制品。

在信息化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坚持本民族特色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国家设计的重要手段。中国传统文化的涵韵极大的丰富现代书籍设计的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书籍立足于国际书籍设计的根本。在本土文化的运用上要结合现代设计元素,才能使作品富有生机,才能使中国书籍设计在世界书籍设计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宋艳华.论中国当代书籍形态设计的新理念[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

〔2〕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3〕宋艳华.论吕敬人书籍创作的本土文化观[J].中国图书评论,2010,(37).

〔4〕高婧.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书籍装帧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中),2011,(02).

〔5〕王晓芬.探索书籍设计的新形态[D].北京林业大学,2010.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书籍设计本土文化
浅谈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设计艺术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现代书籍设计中纺织材料的应用
迷人的书《S.》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青田本土文化和中学篆刻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