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

2017-05-19冯来兴

关键词: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冯来兴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愿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不仅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设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根本保障。

关键词: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4-0052-0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不失时机深化各领域改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小康”这一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反映中国人千百年来美好愿望的词语,在改革开放中逐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实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用“小康”“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①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②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三大正式把小康上升到国家战略,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党的十六大指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已经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而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③十七大首次提出“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④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出了“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⑤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当代中国现实国情和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做出的战略部署,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符合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几千年来,小康社会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赢得亿万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而且,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在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壮举,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上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发展,下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足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建设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我们党基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抽象的,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具体来讲,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⑤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⑥党的十八大恰恰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召开的,这一时机离邓小平提出的“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还剩下10年,正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期。为了将这一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的目标和任务。从2011年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个百年的最后1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10年,也是邓小平提出的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最后10年。因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制度建设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以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从十六大报告到十八大报告,三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始终紧紧扭住“全面小康”这一任务不放,三次党代会报告始终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方向下实现“全面小康”,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的现代化,有许多经济的乃至于技术性的指标,但是相对于这些指标而言,方向更为重要。实践已经反复告诉我们,“全面小康”是作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历史任务提出来的,必须也只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实现,必须也只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建成。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宗旨,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而资本主义以资本为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让我们深深明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⑥而坚持社会主义,最关键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⑧也就是说,建设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决定性阶段。能不能坚持我们的制度优势,并通过制度创新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别强调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并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议》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制度建设的总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制度建设的总目标和根本任务。这就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⑨这些目标和任务,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国防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充分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的新思路。

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制度建设是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指标的完成、民主参与的扩大、文化社会事業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恢复上,更重要的是建成一整套系统完备、运转有效的制度体系。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在经济制度建设方面,“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⑩为此,我们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

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⑩为此,我们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建设法治中国;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在文化制度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⑩为此,我们]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在社会建设制度方面,“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⑩为此,我们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⑩为此,我们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⑩为此,我们要特别注重制度建设,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注 释: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②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④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⑤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⑥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⑦习近平.习近平在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6(1).

⑧习近平.习近平在201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隆重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5(1).

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1).

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2(1).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