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2017-05-19陶西平

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斯宾塞树人立德

陶西平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写成了《快乐教育》一书,提出了快乐教育的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其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由于斯宾塞提出的是一种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所以,它为各国教育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但我国快乐教育的研究则更多地是将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力图形成具有特色的快乐教育价值取向、科学依据及实践探索,并逐步将快乐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全程和全员中。

立德树人是中国快乐教育的价值取向。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首先强调的是传道。也就是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所体现的是我国先贤忧国忧民的价值追求与真挚情怀,也理应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尚品德。所以,中国快乐教育的价值指向是教育学生将个人的快乐融于他人和集体的快乐之中,將个人的快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统一起来。

因此,当代中国的快乐教育应当是以实现中国梦激励学生的进取心,润泽学生的幸福感,进而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绝不是宣扬盲目的享乐主义。

心理健康是中国快乐教育的科学依据。快乐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快乐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乐观的性格是学生优良品质的基础和来源,悲观的性格几乎是许多缺点的起源。

《论语》开篇即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快乐的心态、快乐的性格,是学生学习与交往的动力,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创造力的源泉。在推进快乐教育的过程中,大家最大的担心是怕一味强调快乐而放纵学生,放松对他们的严格要求,使其难以改正缺点、错误甚至恶习。

而实际上,快乐教育绝不是降低教育的标准,更不是不让学生吃苦,不进行必要的批评。快乐教育基于立德树人的宗旨,努力让学生在经受成长中的各种困难、挫折、错误、失败的体验时,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良好的心态,从而使自己的生命有一个明亮的底色,为学生乐观向上奠定基础。

(摘自2017年3月22日搜狐教育)

猜你喜欢

斯宾塞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改变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耶!70岁啦!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