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高频考点总结

2017-05-17河北省邯郸市第四中学056107李红红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分力斜面牛顿

河北省邯郸市第四中学(056107) 李红红●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中学(056002) 郭金珂●



《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高频考点总结

河北省邯郸市第四中学(056107)
李红红●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中学(056002)
郭金珂●

高频考点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

(1)位移是指由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

高频考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Ⅱ)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恒定,且初速度为零或合外力与初速度在一条直线上.

(4)v-t图象可以直观形象地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高频考点3 力的合成与分解(Ⅱ)

(1)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关系,合力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小于分力,还可能等于分力.

(3)力的分解方法:效果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

(4)分解的最小值:若已知F合的大小和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则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F1⊥F2.

高频考点4 共点力的平衡(Ⅱ)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的受力分析:

①若对物体系统分析受力要善于将整体法和隔离法结合使用.一定要养成画出受力分析示意图的习惯.

②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4)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

①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通过两个力的合力求出第三个力.

②图解法:分析物体受三个力的动态平衡时,如果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大小方向的变化时,可平移三个力构成一个动态的矢量三角形.

③解析法:分析物体受三个力的动态平衡时,若出现直角三角形,常用三角函数表示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再根据角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④正交分解法:共点力合力为零时,各力在x、y轴上分量的代数和为零,即∑Fx=0,∑Fy=0.

21世纪主体地位的继续上升,物质空间的扩大,个性生存方式的转换使日常生活审美问题提上了议程。《文艺争鸣》2003年发表的一系列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文章,开始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虽未形成正式流派,却是21世纪美学讨论中极重要的一个命题,加上它与21世纪的审美文化研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及21世纪受传媒支配的大众审美现实,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俨然已成为审美实践中一项主要主张。

高频考点5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Ⅱ)

(1)牛顿第一定律:①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②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③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运动状态)的原因.④注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所体现的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牛顿第二定律:①表达式F=ma,式中的F为合力.②由该定律可知,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即加速度与力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力与加速度具有因果关系.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③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常用的方法有正交分解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等.④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问题时,应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桥梁——加速度,画好受力分析示意图和运动轨迹草图.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待求的某个力不容易求时,可通过转移研究对象,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再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反过来求待求力.

图1

例1 甲、乙两汽车在一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0~t1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1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

说明本题以两物体的直线运动为背景,要求能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比较或计算平均速度、加速度及位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图2

例2 如图2所示,一个物体a静止于斜面上,现用一竖直向下的外力压物体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可能保持不变

C.不管F怎样增大,物体a总保持静止

D.当F增大到某一值时,物体a可能沿斜面下滑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要求会运用几何关系、物理方法(整体法、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等)、空间想象能力、建模能力等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突出考查学生推理能力.

例3 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

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3甲所示,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3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轻绳的拉力等于Mg

B.轻绳的拉力等于mg

C.M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sinα)g

答案BC

说明本题通过斜面上用轻绳连接的两静止物体位置互换,构造新情景,考查受力分析与牛顿运动定律,突出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

G

B

1008-0333(2017)10-0077-01

猜你喜欢

分力斜面牛顿
斜面之上探动能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对一个平抛与斜面结合问题的探析
牛顿忘食
当两分力的方向不变时,是否分力越大,合力也越大?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外圆车削中的切削力分力夹角与切削参数关系分析
风中的牛顿
失信的牛顿
一题多变 搞定斜面上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