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点力条件下的力学平衡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评析2016年全国卷三道力学平衡试题

2017-05-17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344000刘大明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图解法动态平衡拉力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344000) 刘大明●



共点力条件下的力学平衡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评析2016年全国卷三道力学平衡试题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344000)
刘大明●

一、2016年全国卷概析

纵观2016年全国3套理综物理试卷,总感受是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常规.笔者认为,这种“回归”不是守旧,而是一种朴实的力量,体现了对“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度重视.有些用尖端科学、前沿科学、科学新闻等信息包装的所谓信息题,确实能够考查学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但是,在容量巨大且考试时间限定的理综考试中,信息题势必要花费考生大量宝贵时间,致使整个试卷的区分度不足,导致选拔性功能减弱.所以,今年全国3套试卷都没有出现“文字繁多”的所谓信息题.

实际上,“回归常规”试题,除了可以考查双基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考查筛选、鉴别有用信息的能力.例如,几乎所有物理试题都有所谓的关键字眼,只有甄别它们并正确解读才能顺利解题.

力学平衡试题可谓是常规中的常规,全国3卷中都命制了有关试题,涵盖了力学平衡试题中的3种题型.本文对3道试题进行点评分析作为线索,对力学平衡试题进行了问题界定、题型归总、解法探讨.

二、力学平衡概述

所谓力学平衡,是指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动力学角度而言,即所受几个力的合力为零.力学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试题中最重要的传统题型之一.

在减负的要求下,各学科的知识要求都有所减弱.就力学平衡方面,主要讨论共点力条件下的平衡问题(下文简称共点力平衡),下文自然探讨共点力平衡.

其中,共点力平衡里有一种称之为动态平衡.所谓动态平衡,首先是“平衡”,即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次是“动态”,即某个力或某几个力发生改变.

综合起来,就是在某些力发生改变的平衡问题.共点力动态平衡又是命题专家最热衷的题型,因为它能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态平衡”思维能力(与空间智力紧密相关).共点力动态平衡问题,题型种类丰富,解题方法多样,但每一种方法都是高中物理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师生重视并强化动态平衡问题,不仅仅可以应对力学平衡试题,更重要的是对高中物理学科基本技能(矢量图、正交分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的培养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力学平衡试题基本解题方法及其原理

1.基本原理

图1

力是矢量,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即遵循数学中的向量加减运算法则.根据向量运算法则,共点力平衡下的所有力构成的矢量图必定首尾依次相连,即表示各力的带箭头的线段,箭头与箭尾依次相连.例如,三个共点力处于平衡状态时,构成了如图1所示的矢量三角形.

另外,向量加减运算还可以使用解析方法,即坐标法.根据向量这一方法不难得出结论:共点力平衡的所有力正交分解到任一方向上,其代数和都为零,即在这一方向上依然处于平衡状态.

2.基本解题方法

(1)图解法

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构建图1所示的矢量三角形进行直接观察、分析的方法,称之为图解法.

例1 (全国Ⅱ卷)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2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

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

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

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

答案 A

解析 对绳中O进行受力分析,OB段拉力等于重力mg.这属于动态平衡问题,F与T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拉力T图示箭头为了观看方便进行了处理——本应位于矢量三角形顶点上,OB段拉力未标出),可得:F→F′→F″↑、T→T′→T″'↑.

点评 采用图解法,可以直观、形象得出结论,这是图解法的优点.然而,有些力学平衡题型,并不能按照题目要求画出正确的中间矢量三角形,而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详细解读参阅题型三分析.

(2)解析法

物体受到三个力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合力为0构建相关代数方程或函数关系进行运算、分析和判断的方法,称之为解析法.

例2 (全国Ⅰ卷)如图4,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答案:BD

图4 图5

解析 由题意,在F保持方向不变,大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物体a、b均保持静止,各绳角度保持不变;选a受力分析得,绳的拉力T=mag,所以物体a受到绳的拉力保持不变.由光滑轮性质,滑轮两侧绳的拉力相等,所以b受到绳的拉力大小、方向均保持不变,C选项错误;a、b受到绳的拉力大小方向均不变,所以OO′的张力不变,A选项错误;对b进行受力分析,并将各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如上图5所示.由受力平衡得:Tx+f=Fx,Fy+N+Ty=mbg.T和mbg始终不变,当F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支持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选项正确;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D选项正确;故答案选BD.

点评 分析绳、轮上的作用力时,必须熟悉相关模型及其特点.例如轻绳上各处力的大小都相等,绳上的力可以发生突变,其跨过光滑物两端力的大小依然相等(注意:区别打了“结”的绳,“结”两侧的绳受力不一定相等).在分析物体b所受力的变化情况时,采用了所谓的正交分解法,从正交的两个方向上合力均为零建立方程,从而使问题得以进行代数分析.

(3)综合法

图解法和解析法是解决力学平衡问题的两个基本方法.在多数力学平衡题型里,要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特别是如例2一样的多个物体通过轻绳、轻杆连接在一起的多物体平衡问题,多半要综合采用两种方法.

四、力学平衡题型及其具体解法

1.三力平衡问题

题型一 一个力恒定,第二个力方向不变,而第三个力大小和方向都改变的情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图解法(或矢量三角形法).

具体解法介绍 如例1,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试题中“缓慢”关键字说明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OB绳上拉力恒定,F方向不变,T方向改变,即属于一个力恒定,第二个力方向不变,而第三个力方向改变的情景.这种情景,运用图解法能够直观形象地看出两个变力的大小变化情况.使用图解法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2)画定恒力,平移两个变力,构成首尾相连的封闭矢量三角形,即得初态矢量图;(3)根据条件,逐一画出若干中间过程矢量图,以及末态矢量图;(4)观察两个变力的大小变化情况.

题型二 一个力恒定,两个力的方向都改变的情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方法是相似三角形法.

例3 如图6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今缓慢拉绳使小球从A点滑到半球顶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FN及细绳的拉力FT大小变化情况( ).

图6 图7

A.FN变大,FT变大 B.FN变小,FT变大

C.FN不变,FT变小 D.FN变大,FT变小

答案:C

具体解法介绍 缓慢拉绳使小球从A点滑到半球顶点过程,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其中重力恒定,球面的支持力FN和绳子拉力FT的方向都在改变,即属于一个力恒定,两个力的方向都改变的情景.这种情景,仅使用图解法很难获得正确结论,而综合使用解析法.针对本题型,我们称之为“相似三角形法”.运用相似三角形法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2)适当平移力,构建封闭的矢量三角形;(3)仔细观察,构造(或寻找)与此矢量三角形相似的几何三角形;(4)利用“对应边之比相等”建立方程,解得所求力的数学表达式;(5)根据已知条件,从数学表达式中得出变力的大小变化关系结论.

题型三 (a)一个力恒定,两个力的方向都改变,但这两个力的夹角不变的情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方法是辅助圆法.

例4 如图8所示,物体G用两根绳子悬挂,开始时绳OA水平,现将两绳同时顺时针转过90°,且保持两绳之间的夹角α不变(α>900),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在旋转过程中,设绳OA的拉力为F1,绳OB的拉力为F2,则( ).

A.F1先减小后增大

B.F1先增大后减小

C.F2逐渐减小 D.F2最终变为零

图9

解析 对质点O进行受力分析,作出初态矢量三角形,如图9实线三角形所示;然后作初态三角形的外接圆.根据题意,改变两个变力的方向,作圆的若干内接矢量三角形,即得中间过程矢量图.从图中,直观形象地看出绳OA的拉力F1先增大后减小,绳OB的拉力F2逐渐减小.

具体解法介绍 在动态平衡过程中,重力恒定,绳OA的拉力F1,绳OB的拉力F2的方向都在改变,但夹角不变,即属于一个力恒定,两个力的方向都改变,且夹角不变的情景.就此情景,运用图解法不宜控制两变力的夹角保持不变,从而影响观察,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借助辅助圆,可以攻克这一困难.运用辅助圆法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2)画出初态矢量三角形;(3)作初态矢量三角形的外接圆;(4)依据题意,以恒力为一边作圆的内接三角形,即得中间过程矢量三角形;(5)观察过程矢量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得出结论.

(b)一个力恒定,两个力的方向都改变,但其中一力的大小不变的情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方法亦是辅助圆法,但做法与情景(a)不同.

图10

具体解法介绍 在动态平衡过程中(如图10所示),一个力F恒定,另一个力F1方向改变,但要求大小不变,第三个力F2随之改变,这种情景不同于情景(a),但是依然运用辅助圆法,只不过辅助圆的做法随之改变,具体做法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2)画出初态矢量三角形;(3)以恒力和大小不变的力的交汇顶点为圆心,大小不变力为半径做圆;(4)此圆上的点即是两个变力的交汇顶点,继而做出过程矢量三角形;(5)根据过程矢量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得出结论.

2.多力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四 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或方向改变时,其他有些力也发生改变的问题,称之为多力动态平衡问题,如例2中的物体b.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方法是所谓的正交分解法.

具体解法介绍 (1)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建立正交坐标系(高中阶段,一般以物体几何中心为原点);(3)把各个力正交分解在两个坐标轴上,得到两个沿坐标轴的分力;(4)根据力学平衡基本原理,建立方程式进行求解.另外,运用正交分解法要灵活使用两个原则:原则一,建立正交坐标系时,尽量使更多的力位于坐标轴上,如此才能减少运算量;原则二,满足原则一的情况下,尽量使未知力位于坐标轴上.

3.连接体的平衡问题

题型五 关于通过轻绳、轻滑轮连接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力学平衡问题,如全国I卷,即例2、全国Ⅲ卷(见下文例5).一般地,多个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首先,要会灵活运用整体法、隔离法,这正是与单个研究对象的力学平衡问题的不同之处;其次,一旦确立了研究对象,要会灵活运用前文所讨论的方法,此时又回到单个研究对象的平衡问题.

例5 (全国Ⅲ卷)如图11,两个轻环a和b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a和b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b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

答案:C

解析 直觉告知我们,a、b两环及细绳关于竖直直径对称.设圆心为O,因为a、b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所以△Oab是等边三角形.选择任一环作为研究对象,轻绳施于的两个张力大小相等,且等于mg,根据三力平衡的矢量三角形原理不难得知,两半径Oa、Ob为对应角的角平分线.设小物块悬挂点为O1(由对称性知,在竖直直径上),由几何关系不难得知∠aO1b为120°,于是得知小物块质量也为m.

点评 因为两环、两球“地位”相当,不难从整体上判断出“对称性”关系;结合对称性,对其中任一一环隔离分析,不难确知∠aO1b为120°,最后再对小物块隔离分析容易选出正确答案.整体法和隔离法在本题中运用可谓出神入化.

五、高三复习教学建议

1.回归基础、重视常规试题对学科技能的训练价值.

物理基本知识、基本学科技能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经典常规试题,对基本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对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掌握,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仅凭主观或个别优秀学生的反馈进行判断并得出结论:常规试题容易使人生厌,降低学习效率.这似乎有点道理,但是目前对常规试题训练价值的批判有矫枉过正之嫌.

2.探究复习,重视专题复习对思维能力的提升价值.

新改课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的获得和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建构主义观点认为,自我构建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在“做中学”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教师提供专题,让学生在专题探究中,对物理概念、公式、结论加以理解、运用.

3.变式训练,重视变式教学对物理本质的顿悟价值.

试题是千变万化的,但物理本质万变不离其宗.有些经典试题犹如万题之源,其试题条件改变会带来意想不到结果,问题重设亦会带来意料之外的收获,但是不管怎样变,怎样设计,其物理内核还是一样.例如三力平衡的多种题型,其共同本质就是“矢量三角形”运用.

[1]刘大明,整体法与隔离法解题原则的探讨[J].物理通报,2014,6:69-70

*本文为《高中物理SK试卷分析技术与摘错本技术综合运用研究》(抚研课字[2014]41号)市级课题研究之阶段性成果之一.

G632

B

1008-0333(2017)10-0054-03

猜你喜欢

图解法动态平衡拉力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基于HTML5的凸轮廓线图解法App教学软件研究
赏析2017年高考物理动态平衡问题
自不量力
析拉绳旋转试题解动态平衡问题
跟踪导练(三)(3)
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
浅谈动态平衡问题的解法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谈CAD图解法和CAD电子图上直点坐标的技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