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80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

2017-05-17李鑫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糖尿病

李鑫

[摘要] 目的 讨论临床针对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方案的研究以及具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在该院治疗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菌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4周之后,将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方案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效果明显,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传统西医常规抗菌治疗模式,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西医常规抗菌;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184-02

消化性溃疡是糖尿病众多并发症中的一种,临床较为常见。消化性溃疡一般以发生在十二指肠部以及胃部居多,主要是由于酸性的胃液对胃粘膜以及十二指肠部有较强烈的刺激,导致溃疡面的形成。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并发症的形式被发现,患者在饮食中会出现,反酸,打嗝嗳气,患者主诉有烧心的感觉,偶尔会有胃部疼痛症状出现,消化性溃疡的出现,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更为显[1]。由于糖尿病的特殊性,患者必须保证每日进食量,以保证血糖的平稳,当消化性溃疡出现时,患者会出现拒食的症状,对糖尿病的整体情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该文随机选取80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在该院治疗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 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菌治疗,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6~43岁,平均年龄为(34.5±1.5)岁,体重62~73 kg,平均体重(67.5±2.1)kg,病程2~6年,平均病程(4.1±1.3)年,胃溃疡患者13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综合性溃疡7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为(40.0±2.2)岁,体重59~78 kg,平均体重(68.5±2.2)千克,病程3~6年,平均病程(4.5±1.1)年,胃溃疡患者1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例,综合性溃疡患者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现所有患者都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无精神疾病存在,并且能配合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P>0.05),无中途因治疗无效转院,或者死亡的患者。患者对该次治疗方案有详细的了解并自愿参加。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西医抗菌治疗方案,具体方法为:口服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盐酸国药准字H36021340,规格为0.15 g/片,2次/d,1粒/次,于清晨和睡前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H23020932,规格为0.25 g/片),1次/d,1次/2粒口服,二者联合用药一个疗程即1個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抗菌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选取药方为中药益胃愈疡汤:枳壳10 g,蒲公英15 g,黄连5 g,甘草6 g,党参15 g,海螵蛸10 g,柴胡10 g,白芨10 g,厚朴10 g,白芍10 g。1剂/d,早晚各1次,100 mL/次。煎药方法:先将中药饮片浸泡30 min,水面刚好没过药材即可,大火烧开后转文火,药液剩余100 mL时,倒出,再次加水,没过中药即可,进行第2次熬制,再将剩余100 mL药液与第1次药液进行混合。在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质量,不要食辛辣、有刺激性、过硬、生冷的食物,以软烂易消化食物为主,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评价标准,分成痊愈:胃镜检查报告显示溃疡面愈合并形成瘢痕,临床症状消失或者明显改善;有效:胃镜检查报告显示溃疡面缩小,临床症状大部分改善;无效:胃镜检查报告显示溃疡面无缩小,临床症状无改善。另外对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按照C14呼气实验进行测定。治疗有效率=(治愈患者+治疗有效患者)/总例数×100%。

2.2 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40例患者,治愈患者有15例,有效为12例,无效为13例,总有效率为67.5%;实验组40例患者,治愈患者有23例,有效为14例,无效为3例,总有效率为92.5%;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P<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近些年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主要原因为胃酸分泌过多,造成多余的胃酸与胃蛋白酶对胃粘膜造成侵蚀,临床表现为反酸,打嗝,嗳气,患者主诉有烧心的症状出现[2]。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血糖值偏高,血液环境也非常粘稠,在这种环境下,血液流速降低,从而导致胃和十二指肠不能得到血液的充分濡养,导致粘膜缺血,坏死,溃疡面形成。高血糖环境的血液中,细胞代谢的速度也有所减慢,已经被破坏的胃粘膜以及十二指肠粘膜自愈功能降低,对外界的防御能力大大降低[3]。形成溃疡面的部位还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毒素,对胃和十二指肠的微血管形成威胁,微血管的病变影响了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与分泌,造成碳酸氢钠的分泌以及血液循环的异常,进而形成消化性溃疡。患者患上消化性溃疡之后,即有临床症状出现,导致患者情绪低落,低落的情绪会使十二指肠以及胃粘膜收缩,血流不顺畅,甚至导致缺血。在糖尿病患者中,该病发展缓慢,所以在疾病初期并没有特殊症状,有些反酸、打嗝等症状出现后,患者对症口服药物可以缓解,一般不会引起糖尿患者的重视,由于糖尿病患者神经的敏感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所以对于溃疡病发展后期的疼痛感知不明显,有些患者直到出现消化道出血后方入院检查,检查后显示患有消化性溃疡,有溃疡面并伴有散在出血点。糖尿病患者伤口的愈合较慢,所以对于溃疡面也一样,不易愈合[4]。在西医治疗方法中,主要是对症治疗,使用抗炎药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使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对现有的溃疡面进行抗炎治疗。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西药的副作用较大,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肝肾功能较正常人较差,所以对身体也有一定的伤害并且易复发[5]。从中医角度来讲,消化性溃疡属于胃脘痛范围,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①脾胃虚弱型,主要原因为饮食没有规律,饥饱无常是脾胃受伤,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倦怠乏力。②脾胃虚寒型:原因为经常食用生冷食物,导致阴寒内盛,脾阳不足证,表现为喜温暖,四肢冰冷,空腹疼痛加重,饭后减轻;③气滞型,糖尿病患者易患此类型,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阴虚火旺,易引起情志不畅,加之气血瘀滞,气机升降失调,导致胃脘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者排气后可缓解,同时患者有情绪不稳,易怒,胸闷的症状出现[6];④肝火犯胃型:原因为肝郁气滞,日久化火,肝火犯胃,症状为口苦,大便干燥,心烦易怒。在该次研究中采用的是益胃愈疡汤,其中黄连和蒲公英有清热祛火的功效,白芍可以缓解胃部疼痛,白芨有消肿生肌的功效,柴胡有疏肝顺气的功效,党参可以补充气血,保护胃粘膜,增强免人体疫力,是此方剂中最重要的一味,甘草对幽门螺旋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海螵蛸可以改变胃内病态酸性环境,有效的改善了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该研究结果表明,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明显的效果,治疗中西医药物治疗可以快速的改善症状,有效的控制疾病,防止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出现,同时中医方法进行根本治疗,使疾病治愈后不易复发。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方案的研究,中西结合治疗方案效果明显,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传统西医常规抗菌治疗模式,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庆南,梁运啸.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J]. 广西医学,2004,26(10):1499-1500.

[2] 胡志恒,谭松,陈薇.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J].贵州医学,2006,30(6):539.

[3] 黄小民.老年人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 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2,21(3): 227.

[4] 李颉.粘膜功能恢复与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关系[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6,26(4):256.

[5] 刘志扬,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杂志,2004,14(2):197.

[6] 杨卫文,黎莉,杨景林,等. 丹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机制探讨[J]. 2007,22(7):438.

[7] 恽海峰,葛惠男.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江苏中医药,2007,39(5): 65-66.

(收稿日期:2016-10-25)

猜你喜欢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