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2017-05-17陆彩虹张兵施美新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应用价值诊断

陆彩虹+张兵+施美新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34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检验有效率为76.47%,观察组患者检验有效率为96.47%,观察组患者检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 生化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值及耐糖量进行检验,可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糖尿病分型,有效提高临床检验有效率,为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分型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生化检验;糖尿病;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062-02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代谢异常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近几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对象趋于年轻化发展[1]。糖尿病具有起病隐匿、病情长的特点,早期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症状表现不明显,确诊率不高。在糖尿病诊断的实验室检验中,传统常规尿检是常用检测方法,但尿检操作复杂、检验时间长,具有一定的漏诊率,延长了早期患者的救治时间[2]。临床有研究指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近几年在基层医院普及开来,在各项疾病诊断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生化检验操作简单,可对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值指标进行准确测定,有效反映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且操作简单,实用性更强[3]。该文为探究不同检验方式对糖尿病临床诊断的指导作用,在参考近几年国内外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该院收治的3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340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2.39±7.41)岁,其中男性患者182例,女性患者158例,体重41~75 kg,平均体重(61.08±10.20)kg,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易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症状,符合糖尿病“三多一少”临床特异性表现特征,在入院后综合检查排除患者合并有恶心肿瘤、肾脏疾病及血液疾病等,初步诊断为糖尿病。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将3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70例采用常规尿液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170例采用生化检验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验,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中段尿液10 mL,经尿液分析仪采用干化学葡萄糖氧化酶检验法进行常规尿液检测,测定计算患者尿液的中葡萄糖含量。

观察组患者采用生化检验,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值进行分析并进行耐糖量检验。①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监测采用氧化酶法,在抽取血氧前8 h要求患者禁食,通过氧化酶作用下,血液中的水、氧气、葡萄糖反应并经过苯酚催化生成醌亚胺,根据醌亚胺光谱吸收度的颜色深浅判断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葡萄糖含量越高,则颜色越深,检测结果可直接发硬患者为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症。②血清甘油三酯:血清甘油三酯检测采用磷酸甘油氧化酶法,要求患者在检验12 h内禁食,且禁止剧烈运动、吸烟、饮酒。在脂蛋白脂肪酶作用下,血清甘油三酯可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经磷酸化反应后生成磷酸甘油,酶催化反应生产过氧化氢,通过显色反应在500 nm吸光度下观察颜色深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含量高于1.69 mmol/L则提示患者糖尿病的可能。③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亲和层析法,分离出现出血清中的血红蛋白加入层析柱中,可直接测量出未糖化的血红蛋白含量,糖化的血红蛋白会与硼酸反应结合,测定计算血清中总糖化血红蛋白。根据检验结果,可以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区分患者的妊娠糖尿病及应激性糖尿病类型,指导患者调整药用剂量预防并发症发生[4]。④果糖胺值,果糖胺值检测与空腹血糖监测方法相似,采用氧化酶法,操作简单、方便,检测成本低廉,有助于患者了解血糖平均水平和血糖控制情况。⑤耐糖量实验,耐糖量实验采用口服法测定,在患者检验前8 h禁食,空腹抽取2 mL静脉血,指导患者口服浓度为25.00%的葡萄糖溶液,在3 min内饮用,在服用后的30 min、1 h、1.5 h、2 h、3 h各阶段分别抽取2 mL静脉血进行血氧测定,根据服糖后不同阶段的血糖变化作为糖尿病诊断依据。若患者在服糖2 h以后血糖认为恢复正常水平,则可判断患者耐糖量减少[5],可初步诊断为糖尿病。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有效率。

1.3 统计方法

采集两组患者检验有效率相关指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检验有效率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进行分析。

2 结果

将340例患者的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检验有效130例,无效40例,檢验有效率为76.47%;观察组患者检验有效164例,无效6例,检验有效率为96.47%。观察组患者检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P=0.031 7 <0.05)。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位非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未的得到及时的干预治疗,可引起失明、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足、心血管不良事件、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生存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6]。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关键在于早期干预,传统尿检操作复杂,检验结果一致性不高,由于检验结果准确性不高导致延误患者早期治疗的案例不胜枚举。在生化检验操作中,可从多项指标着手进行检测分析,操作性强,对糖尿病的诊断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常规尿检[7],这与该次课题研究成果相一致。该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检验有效率为76.47%,观察组患者检验有效率为96.47%,观察组患者检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也有效减少了临床检验人员的工作量,自动化及智能化的检验分析也有效避免人为操作不稳定性对结果的干扰,提高工作效率,数据真实性搞,较好反应患者的血糖变化趋势及控制情况在。空腹血糖检测可较好刚反应患者血液中实际葡萄糖的含量水平及变化情况;血清甘油三酯检测通过数值分析进行糖尿病诊断,若明显高出正常范围,则可判定患者有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则可反映患者当前血糖控制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生化检验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对于血糖水平波动较大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过生化检验综合评定,均可较好反应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控制情况,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有效率,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及后期干预均发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8]。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值及耐糖量进行检验,可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糖尿病分型,有效提高临床检验有效率,为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分型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生化检验与传统尿检相比,操作简单、方便,缩短检验时间,检验结果统一性高,可作为糖尿病临床诊断首选检验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霍美英. 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对比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3):1-3.

[2] 姜键.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6,1(2):139,141.

[3] 李克锋.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27):5358,5361.

[4] 张凡,牛震丙.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14):194-195.

[5] 卢玖世.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分析[J]. 北方药学,2012,1(9):30-31.

[6] 邹远芹.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J]. 求医问药,2013,1(2下半月):95-96.

[7] 杨晓曼.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24):76,78.

[8] 桂明,周晓霞.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J]. 临床医药实践,2016,1(12):955-956.

(收稿日期:2016-10-23)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应用价值诊断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