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

2017-05-17黄菲牟宗平殷美琦刘元君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解决对策影响因素

黄菲+牟宗平+殷美琦+刘元君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n=43)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n=57)。入院后采用自拟问卷调查和住院的实验室检查和中医症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根据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病程、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尿酸、Apo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SBP、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ApoB、ApoA/ApoB关系密切(P<0.05);非条件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SBP、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ApoB、ApoA/ApoB有关(P<0.05)。中医体征的影响因素为:舌质紫暗、皮下瘀斑、肢体麻木、口唇色黯、肌肤甲错、弦涩脉。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047-0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 )是糖尿病(DM)患者中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DM患者的主要致盲因素。目前,DR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稳定的血糖水平及及时的视网膜光凝术则能有效的控制DR的发生、发展。目前,临床上对于DR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其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因此,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DR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24~85岁,平均(50.2±4.2)岁,病程2~20年,平均(14.2±5.2)年。NDR组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25~86岁,平均(51.0±4.1)岁,病程2~19年,平均(14.5±5.3)年。诊断标准:①DR分型采用2002年悉尼国际眼科学会议制定的新DR国际分型;②均经过生化指标、眼底检查得到确诊;③中医症状由2名主治以上中医师判定。排除标准:①排除不符合2型糖尿病患者;②排除合并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其他生理或病理者;③排除合并由于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引起的心律失常。

1.2 方法

对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总结。包括:DM病程、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该课题中,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0%。患者在填写问卷调查时均由该院统一培训的人员进行指导,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者,由工作人员根据患者情况代填[1]。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病程、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尿酸、Apo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SBP、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ApoB、ApoA/ApoB及眼底检查关系密切(P<0.05),见表1。

2.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非条件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

非条件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SBP、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ApoB、ApoA/ApoB及眼底检查关系密切(P<0.05),见表2。

2.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症状区别

DR组的舌质紫暗、皮下瘀斑、肢体麻木、口唇色黯、肌肤甲错、弦涩脉的发生率分别为53.4%、18.6%、51.1%、60.4%、44.2%、18.6%,明显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具体为:①病程:DR的产生和严重程度与病程有着一定的联系,病程越长DR的发病率越高,两者呈正比,糖尿病病程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②年龄:DR的产生与发展与年龄存在一定的联系,年龄越大,糖尿病视网膜发生病变的可能性越高,年龄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之间呈正比关系,年龄也是不可控因素,因此,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应提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预防,降低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的产生。但该次研究未见年龄差异,可能与住院患者普遍年龄较大有关。③“血瘀”体征:“血瘀”是DR发生的病理基础,并贯穿其始终,张风梅等[2]、秦裕辉等[3]认为,肝肾阴亏、瘀血阻络是DR的病因病机,符合“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观点。消渴日久,伤阴耗气,气虚行血无力而为瘀;张佐红[4]认为,气血不足,从而引起瘀血内停,影响眼睛的功能而DR形成;阴伤津停为痰为瘀或阳虚寒凝,温运无力,络脉瘀滞;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目络,目失所养,形成该病。属于中医“血瘀”辨证的“证”有很多,但血瘀症状DR组较NDR组高的为:面色黯黑、眼周色黯、肌肤甲错、细络、颈项强痛、腰刺痛、皮下瘀斑、肢体肿胀、肢体麻木、肢体偏瘫、抑郁、舌质紫暗、舌体瘀点瘀斑、舌脉曲张、口唇色黯、脉弦涩、脉细涩;其中DR组患者肢体麻木、肌肤甲错、皮下瘀斑、口唇色黯、舌质紫暗、脉弦涩出现频率明显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活血化瘀对舌脉改变对DR有预防作用。

该研究发现糖尿病視网膜病变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别为病程、收缩压、脉压差;实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CRP、肾功能、ApoB、ApoB/ApoA。中医体征影响因素:口唇色黯、舌质紫暗、肢体麻木、肌肤甲错、皮下瘀斑、脉弦涩。加强糖尿病患者的体检工作和健康宣教,根据存在的上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活血化瘀的中药改善上述指标,降低DR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秋梅,郝国华,孙壮,等.血浆褪黑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24(5):434-437.

[2] 张风梅,李昊洋,孙明星.补肾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0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4,55(19):1652-1655.

[3] 秦裕辉,李芳,涂良钰,等.双丹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46-51.

[4] 张佐红.滋阴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1):87-88.

(收稿日期:2016-10-25)

猜你喜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解决对策影响因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