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半山双面泥猫

2017-05-16杭州市拱墅区档案局

浙江档案 2017年1期
关键词:蚕室半山娘娘

张 劢/杭州市拱墅区档案局

天刚蒙蒙亮,一众桑农打扮的人船渡上塘河,泊船依锦桥畔,越河进山,不绝如缕,打破半山清晨的寂静。半山娘娘庙燃起香火,殿前站满恭敬的身影,口中念诵着虔诚的祷告,这厢口音听似是来自杭湖一带,那厢又似嘉绍地区。源地虽不同,所求却别无二致,除祈求蚕花兴旺、家业安康之外,还纷纷请回了泥塑双面猫。这描绘的可不是神话传说,而是半山地区数见不鲜的情景。究竟娘娘庙和泥猫有何神奇之处,竟引得人们纷至沓来呢?

半山原名皋亭山,位于杭州市东北部,地处拱墅区,因南宋时在半山腰建有娘娘庙,故俗称半山,新中国成立后被正式定名为半山。庙里塑的半山娘娘裔出半山倪氏,名叫倪凤,和当地老百姓一样以弄桑养蚕为生。相传,宋建炎年间兵荒马乱,金兵挥师南下,适及半山一带,倪姑娘巧遇宋高宗,救驾捐躯。后宋高宗迁都杭州,想起这位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姑娘,感其大义,赐封她为半山娘娘,并在西南坡半山腰塑庙祭奠。倪家种桑养蚕的娘娘“成仙”后自然也主管桑事。一般桑农为防止鼠食桑蚕都会养猫,娘娘也不例外。庙宇建成之后,娘娘的神位前竟然出现了一只七彩神猫,倪家人见状便仿其形态制成泥猫供奉在娘娘案前。彼时坊间流传,只要去半山娘娘庙求只泥猫放在蚕匾或蚕架上,自能消弭鼠患,可获蚕桑大丰收。久而久之,泥猫就成了桑农的镇鼠之宝,他们把泥猫当作一种吉祥物,希望能消灾祛邪、家业丰足。每逢农历二月初八蚕秧会、三月初三蚕花会和五月初一的娘娘诞辰,桑农们便从各地赶来,上香祈福,并从娘娘庙请回半山泥猫。清代范祖述撰的《半山观桃》一文记载的“半山出产泥猫,大小塑像如生。凡至半山者,无不购泥猫而归,亦一时胜会也”,正是文章开头所述盛况之印证。

泥猫对于驱鼠避害真这么有效?关于这只“双面猫”,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家养蚕的农户,家中饱受鼠患困扰,所养桑蚕十之八九多丧于鼠口,自是苦不堪言。恰逢五月初一半山娘娘庙庙会,这家人看到庙会所售泥猫伶俐可爱、物美价廉,便买了下来,回家随手搁在蚕室的匾架上。说也奇怪,家中鼠患还真的少了。是夜,蚕妇起身至蚕室饲蚕,竟撞见一只花猫追赶老鼠至墙角,不消片刻,蚕室骤寂,猫鼠皆无。而蚕架上的泥猫晃动了一下,便端坐如常。此后老鼠了无踪迹。

传说的真假无从考证。古时昏暗的油灯加上半睡半醒的农妇、偷蚕的老鼠、夜入的野猫、晃动的泥猫,这么多巧合凑成这样一个传说也不奇怪。奇就奇在泥猫还是双面的,两面神情各异,一喜一嗔,老鼠见到这神猫不怒自威的模样也要吓得跳三跳。清代诗人翟以权诗作《泥猫》有“虚威吓鼠辈,功策蚕室奥”之句,可不是空口白话。

双面泥猫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取泥、和泥、入模、出模、焙干、上白粉、线描、上彩等十几道工序,环环相扣。无论是摔打揉搓,还是反复修坯,抑或是漫长等待的阴干和按照次序的层层上彩,都急不得、恼不得,其制作过程是对手艺人细心和耐心的锤炼。繁复的工序完成之后,“旧时娘娘庙中猫”终于得以“请入寻常桑农院”。

如此精细的泥猫工艺在明清时随着丝织业的发展而蔚然成风,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这种情景一直延续到解放前,解放后泥猫几乎销声匿迹。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半山泥猫悄悄“重现江湖”,以崭新的姿态复出杭城。2006年泥猫制作技艺被列入杭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又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半山泥猫今日能重换生机,多亏皋亭文化研究会会长倪爱仁老先生。在他的带领下,倪家重拾泥猫制作工艺。倪家人不拘泥于传统泥猫造型,先后推出了四代双面泥猫,代代生动有趣、让人爱不释手,每一代泥猫的形态设计都紧随社会审美文化的发展不断变化。倪老先生对泥猫塑造秉承“双面”原则,“双面”就是半山泥猫的硬招牌。无论推出多少代,泥猫双面的基本形态都不会改变。以前泥猫做成双面是为了避鼠,现在做成双面的意义是为了观赏与传承,同时当代的双面也被赋予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聪明伶俐”等新寓意。

与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随着时代变化,泥猫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市场化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为解决这一问题,拱墅区苦心钻研并探索泥猫活化项目,以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开发的良性互动。

半山泥猫工艺复杂,曾一度失传。为防止重蹈覆辙,区相关街道和皋亭文化研究会联手对这项工艺进行深入挖掘,并时常走访倪老先生,共同做好泥猫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目前,全杭州会做双面泥猫的人屈指可数,为培养少年儿童对泥猫的喜爱之情,让泥猫获得真正的重生,相关单位部门或是邀请学生来娘娘庙体验活动、欣赏泥猫,或是同半山立夏节相结合让泥猫重回大众视线,或是把泥猫制作技艺推进课堂,或是在工美馆开设泥猫手工制作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已培养出一名“90后”传承人。同时,与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进行合作,第五代泥猫的征集和约稿卓有成效。经专家学者的评选、推荐,结合半山泥猫双面特性与中国传统戏曲中脸谱元素的创意卡通设计脱颖而出,成为新生代的半山泥猫形象。泥猫书包、泥猫铅笔盒、泥猫扇子、泥猫婴儿车等30多种文化产品也随新生代泥猫的诞生纷纷进入市场,在文博会期间崭露头角,引起杭城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泥猫活泼可爱的形象还被融入舞蹈编排。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了泥猫的知名度,半山泥猫得以在活化中保护和发展下去,逐渐成为区域形象品牌。

猜你喜欢

蚕室半山娘娘
一线光阴入洞中
半山,挺好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沼气养蚕的技术
少华山石门半山度假酒店
王安石
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娘娘与唐宋的“恩爱”日常
夸张『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