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师的家风

2017-05-15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梁漱溟陈寅恪父子

春节期间,央视发起了“家风”话题的采访,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与热议。不论是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还是幽默的“妻管严”,每个家庭都用善意与正直影响着下一代。

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等为代表的钱家的家风,就是好读书、重教育。有人问钱家为什么出那么多名人?科学家钱伟长戏说:“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这种好读书的家学渊源相传至今,钱玄同父子、钱均夫父子、錢穆叔侄、钱学熙父子等钱氏后代,都是勤奋好学的典范。

国学大师梁漱溟的家风是直道而行。父亲梁济的“尸谏”影响了梁漱溟,成为最有警示性的家风,那就是“道德理想和卓立精神”。梁漱溟因此一生都很少顾及自己,而是为国为民。可他并不薄情,相反,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可圈可点。他给两个儿子取名培宽、培恕,因为“宽恕是我一生的自勉”。

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家风是笃定务实。陈家是书香门第,祖父陈宝箴21岁便中得举人,他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曾国藩所赏识,称他为“海内奇士也”。父亲陈三立为光绪年间进士,官拜吏部主事,以改革天下为己任。陈家重视后代的教育,开设家塾,延聘名师,使子孙很早就发蒙读书。陈寅恪幼承家训,很早就把读书同正心、立志与做人结合起来,在阅读大量经史著作的同时,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观念,濡染了他幼小的心灵。这些都成为他日后的立身之道和行为规范。

文学大师金庸的家风,有临危不惧、坚忍不拔、内敛深沉的特点。金庸的政治评论大胆,观察细微,语言准确。但当跟家庭切身利益相关时,家族中谨慎的一面立刻发挥作用。1951年,金庸的父亲被当地政府镇压。金庸在武侠小说里写了很多身负杀父之仇的少年的成长故事,从隐忍到为家门争光,大约都有家族的遗传。1981年,邓小平和金庸会谈时,主动谈起金父当年被杀之事,说要“团结起来向前看”。金庸点头:“人入黄泉不能复生,算了吧!”后经复查,确是冤案,遂由当地政府平反。金庸为此写信致谢。金庸的隐忍到了骨子里,甚至最后淡化至零至无。

而今,家风是什么?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每个被采访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孝顺,和气,不糊弄人,不干坏事,是中国老百姓眼里最朴素的家风。不管社会如何变化,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作者张光茫,节选自《牛城晚报》2014年2月24日)

运用指南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实际上就是家庭、社会、道德观念等具体化的表现。一个家庭的家风若是积极向上的,那么这个家所有的家庭成员的品格就是高尚的,这个社会就是和谐的。而中国大多数家庭实际上正是受儒家文化所熏陶的,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方面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说明传统文化的根已经深深地植在了百姓的心里。

猜你喜欢

梁漱溟陈寅恪父子
《铮铮铁骨——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陈寅恪的哀而不怨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梁漱溟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