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2017-05-15任庆武

求知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任庆武

摘 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对大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文章着重分析了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时遇到的难题,并且指出了培养人文精神的重点,就高校如何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提出了相关措施,以期高校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新一代大学毕业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12-11

一、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

1.人文精神培养的重点是以人为本

人文精神是一种精神观念,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总的看法与理解。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之前,首先应该清楚人文精神的实质与内涵是以人为本,就是重视人的主体作用,增强个人在社会中的主体价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培养,一方面是对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另一方面是现代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完善。

2.人文精神要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要真正形成并發展人文精神,只是在课堂上宣扬人文精神是不可取的,这样并不能让大学生真正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帮助大学生真正体会并理解人文精神,一方面教师需要对人文知识有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则需要开展具体实践活动。大学生只有参加了相应的社会活动,才能切身感悟到人文精神,才能升华这种精神,这才是对大学生进行培养的最终目的。总之,实践活动是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中之重。

3.人文精神的培养还需要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很多高校人文精神的培养方式为增加人文课程及组建人文社团,虽然这种做法的成效比较快,但并不是治本之策,长时间开设人文课程,学生很容易失去热情,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及课程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气质及人文情怀。因此,逐渐将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去,要比专业的人文教育课程教学更有意义。学校教师应该加强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全面开展人文精神培养。

二、人文精神的培育方法和措施

1.向大学生普及常识性的人文知识

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对人文精神有个整体上的认知,是形成人文精神、人文气质的前提。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是长时间的文理分科,这种分科教育的后果就是使得文科生和理科生都存在人文认知上的缺陷。具体表现为,文科生对自然知识很陌生;而理科生则缺少一定的人文情怀,对传统人文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总之,大学生在人文认知上的缺失,使得人文精神的培养比较困难,存在巨大阻碍。

古人熟读四书五经,对人文知识的了解比较全面。现代的分科教学,使得人文精神的培养变得困难。现代高校的专业划分明确,为各个行业培养了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但是功利性比较明显。对比古代和现代教学,并不是让我们恢复古代学习四书五经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更多地借鉴古代教学在培养人文精神方面的优势,特别是高校需要更多关注教育主体,对学生加强素质方面的培养。

2.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更多地关注经济利益,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浮躁之气。特别是在公共环境当中,由于人们不需要支付费用,一些不良行为凸显,说明人们公德意识存在缺失。然而,在整个学校教育当中,相关各方并没有重视公德教育。公德意识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素养,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对学生加强社会公德意识方面的教育。

法治社会需要人人知法守法,人民知法守法是一个现代民主国家的重要标志。要做到人人是守法的好公民,就需要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捍卫公民的人格尊严。现代社会培养人文精神离不开法制观念的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高校需要全面利用教学资源,不断创新人文精神培养模式,加大力度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育,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国臣.以人文精神为载体,构建大学生思政工作新模式[J].学园,2011(1):33-35.

[2]黄云鹏.人文精神在大学生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2013(2):262.

[3]朱桂青,王瑞兰.人文精神培育: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课题[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5):114-116.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