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洛克珍珠的“艺形”之美

2017-05-13刘星辰

收藏·拍卖 2017年4期
关键词:巴洛克人偶珍珠

文/图:刘星辰

赏鉴

巴洛克珍珠的“艺形”之美

文/图:刘星辰

19世纪晚期艺形珍珠搭配银质坐像

自然孕育的物体大多不可能实现标准化的美,也不符合工业化对美的硬性界定。但所有的自然之美就是如此闪耀而美丽,它们是生命音符的乐章,是自然造就的精灵。“珠圆玉润”是国人长久以来对于珍珠的判定标准之一,但或许我们还应关注另一些浑然天成、形态各异的珍珠,可以称它们为异形珍珠,但这种独一无二的美,称之为艺形或许更为恰当。

谈及珍珠,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美好画面,碧海蓝天、纯净湖面,碧波荡漾,渔女们的笑脸和闪耀着七彩光芒的砗磲贝。珍珠分为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天然的海水珍珠多产于波斯湾地区,世界上最优质的天然海水珍珠以巴林岛附近的为最佳;而世界上的养殖珍珠主要产于中国和日本。 著名的珍珠有:南太平洋(澳大利亚、缅甸和菲律宾等地)的珍珠,颗粒较大,一般直径在 9mm-20mm ,色白,光泽强,属于珍珠中的佳品,有“珍珠之后”的美誉;法属波利尼西亚境内的大溪地珍珠,它产出了世界90%以上的黑珍珠,几乎成为了黑珍珠的代名词,最独特的是带有孔雀绿伴色的黑珍珠更是极品;日本西南部沿海的养珠,是养殖珍珠中的优良品种,主要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直径在 2mm-10mm,多为粉红的白色、奶油色和银蓝色;中国长江流域的河川与支流培殖的淡水珍珠,形状有正圆形、近圆椭圆形和异形等,多为纯白色、橙色及玫瑰色。

艺形珍珠的审美发现

在《圣经·创世纪》中就记载了珍珠,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珍珠在人类文明开始时便已存在,天然珍珠的利用可追溯到千年之前,在古代由于珍珠是十分稀有的真品,其价格也是十分昂贵的,在古罗马时期佩戴珍珠是非常荣耀的事因为它象征着权贵的身份。

但当历史发展到文艺复兴后期进入巴洛克时代,人们对于珍珠的审美和应用态度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巴洛克一词来自于葡萄牙语“Barocco”,缘起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有一部分带有先锐思想的艺术家针对当时“追求永远的协调和平衡”的流行艺术倾向,提出了采用“变化和动态过程中平衡”的艺术主张,并逐渐形成了带有抗争流行的审美意识和设计风格,改变了当时近乎陈腐和颓唐的物质设计价值观,最终导致在建筑、音乐、装饰和珠宝设计等众多领域在内的巴洛克艺术诞生。巴洛克的全新样式是反抗的,但也是自然生命秩序中的创新美学。

天然形成的珍珠都拥有独特的自我形态,这是自由情趣的最佳表达。艺形珍珠的价值早已不是作为“废料”研磨成粉供人使用,它们搭配起不同的非贵金属材质可以完美地运用于首饰设计,几何手法与民族传统图案图形的设计可以充分显现地域特色。珍珠可成点、成线、成面,通过不同的手法表现出全新的内涵。甚至于那些颗粒微小、表面凹凸不平的艺形珍珠对于独特设计有着重要的贡献,它们可以使作品更加真实、有生命力。所以异形珍珠又称为巴洛克珍珠(Baroque Pearl)。

日本著名艺术家黑川雅之就曾谈道:“我特别喜欢那些拥有悲情身世和凄美容颜的异形珍珠们,因为当我贴近她们,并且感受到她们肌肤的时候,发现她们绽放出的光辉如此惊艳,她们的美,是标准的珍珠们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她们永远都是那样的个性、那样的自然、那样的努力展现出另类的委婉,以及别样妖娆的生命!”

著名的天然艺形珍珠

世界上著名的艺形珍珠有“老子之珠”“亚洲之珠”“摄政王珠”“坎宁海神珍珠”等。这些珍珠的形态不仅为人们惊叹,而它们的发现故事也充满了丰富的故事色彩。

老子之珠

1934年5月7日,风和日丽,在菲律宾巴拉旺海湾中,一群土著达雅人的小孩像往常一样,一边嬉戏,一边下海捕捞海生动物。当他们上岸后突然发现少了一个伙伴。经过寻找和打捞,人们发现这个小孩在潜水时,被一只砗磲贝死死地夹住,人们无法将小孩拉出来,最后只好将这只巨大的砗磲一起捞出水面,发现它起码超过250磅重。当人们把砗磲劈开拉出小孩的脚时,意外地发现里面有一颗巨大的珍珠,它长241毫米,宽139毫米,珠重达6350克。这就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大的珍珠,它被命名为“老子之珠”,因为发现于巴拉旺海湾,也叫“巴拉旺珠”。1936年,一个偶然的机缘,美国医生哥普因治好了“老子之珠”的主人——当地酋长儿子的病,酋长为感谢他,将这颗旷世奇珠送给了他。哥普将这颗珍珠带到了美国,当时估价高达408万美元。后来,此珠几经倒卖,1980年珠宝商霍夫曼成为“老子之珠”的新主人。现在,这颗珍珠被珍藏于旧金山一家银行的保险库中,此珠现在的估价约为2300万美元。

“老子之珠”从不同方向看,能发现释迦牟尼、孔子和 老子三个圣像。还有一种说法,贝蚌被植入珍珠核后,备受折磨,之后奉献出来的是一颗珍珠,这也就是老子“以德报怨”的理论,于是这颗“ 佛、儒、 道”三位一体文过饰非的圣珠,给悠久的珍珠历史增添了几分宗教和哲学色彩,表达了“天人合一”“包容”“和谐”的人生哲理,发人深思。这些阐释或许就是异形珍珠的奥妙所在了!

而对于艺形珍珠的赏鉴,我们可以以下表的要素为基准。

精美的艺形珍珠文物艺术品

虽然艺形珍珠产量巨大,但艺形珍珠精品之作并不多见,而历经岁月浸润的艺形珍珠作品则更为少见。除博物馆藏品之外,在一些世界顶级拍卖会中也只有少量的艺形珍珠作品,在此呈现,与大家一同欣赏。

这一件作品则是近年来拍场上出现的十分重要的艺形珍珠作品之一。2014年在伦敦苏富比拍场中释出,当时的成交价格是38.65万英镑。此作的制作年代是1720-1730年,这正是巴洛克珍珠的创新起点,所以意义十分深远。这一金银镶宝石及硬石配珐琅人偶,属于宫廷御用珠宝匠约翰·海涅希·库勒同期风格。

有关此人偶在诺森伯兰家族收藏的最早记录是一张纪年1823年5月14日的发票,发票者是伦敦著名珠宝商兰岱尔,布里奇·兰岱尔工坊(Rundell,Bridge & Rundell),他们为诺森伯兰公爵三世的珠宝和贵重餐具进行大规模的翻新。当日的发票上列出九件物品的“清洁及全面翻新”,共计款项5.18英镑。其中包括一枚代表英国最高荣誉的嘉德勋章(Garter star)、紫水晶鼻烟盒、一件珍珠、黄金镶珐琅、红宝石及钻石人偶和一个同款的玻璃罩及底座。第二日发票上增加了另一件玻璃罩配黄金珐琅人偶,款项为10/6 便士,可能是发票有错误。1847年伦敦诺森伯兰公馆记录了此人偶(一件精致的黄金镶珐琅“男子人偶配珍珠鹅,底座镶满珍贵宝石”,财产清册Sy.H.VIII.1.b,诺森伯兰公馆,伦敦,1847年,页75,画廊,玻璃展示柜1号)。此柜是诺森伯兰公爵三世委托家具匠莫雷尔与休斯(Morel and Hughes)制作的一对展示柜之一 ,大约与清洁及翻新此人偶的时间相同。有足够证据显示,此人偶是在1823年前购入,但无人知晓此人偶在何年及如何成为诺森伯兰家族的收藏品。诺森伯兰第一代公爵夫人在诺森伯兰府邸所建立的“博物馆” ,收藏数目宏大,在1770年代及1786年整理出的收藏清单中,此人偶并不在其中。尽管此人偶的形象在当时并不流行,它应该较为符合第一代公爵夫人、而非其后代的品位。

自然材质的获得,人为的利用加工,自然界的每一天都在变化,设计源于生活,通过艺形珍珠我们将惯性的视线和思维引入另一个未曾开启的艺术领域,在差异中感悟生命的本质,这是对个性的尊重,对未来的期许!

(编辑/刘星辰)

异性材质珠宝的鉴定分析要素

20世纪晚期艺形珍珠马头胸针

艺形珍珠花形胸针

金银镶宝石及硬石配珐琅人偶

17世纪晚期马形项链吊坠

猜你喜欢

巴洛克人偶珍珠
“小珍珠”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为了喝到珍珠
《暗调巴洛克之二》
“种”珍珠真神奇
绿珍珠城(上)
小议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魅力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师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