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末清初御用器物“减爪”小识

2017-05-13梁基永吕子远本刊图片部

收藏·拍卖 2017年4期
关键词:龙纹官窑青花

文:梁基永 吕子远 图:本刊图片部

专栏·梧轩鉴画

明末清初御用器物“减爪”小识

文:梁基永 吕子远 图:本刊图片部

(左图)清康熙黑地绿龙纹盘(北京东正2011年秋拍)

(上图)康熙青花蓝地绿釉龙纹盘之五爪原状细部,私人收藏

最近朋友在拍卖会得到一只海外回流的蓝地绿彩云龙纹大盘,背后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该器大器釉美工精,是二次烧成,先通体施青花釉,烧成后画线描稿,后再线内填绿彩。龙的造型凶猛,体态矫健,五爪开张,劲健有力。友人得宝,相邀共赏,复约我查找相关资料。浏览网上历年拍卖此种官窑器物本来不少,然而细辨之下,发现两件与此相类似的大盘,均有瑕疵,如北京东正2011年秋拍上的“康熙黑地绿釉盘”,四臂的五爪下,有一爪青花笔触明显加深,像画“糊了”的效果,使得五爪龙活生生地变成四爪,白璧微瑕,似属可惜。这两例大盘都是由著名大拍行所拍出,从器型画工款识上看,属真品无疑。通过继续搜索,发现英国戴维德基金会所藏瓷中,也有这种明显被涂去一爪的龙纹盘。

正是这一爪之缺,背后多少暗示了该官窑器的流传经历。御用器物中使用五爪龙,这种观念在宋元之际开始形成。如元代就有法令特别申明官民不许“服龙纹文”,何谓之龙,当时注明“龙谓五爪二角者”,可见当时已用五爪龙象征天子,不得民间僭越。虽则如此,元代官窑瓷器上却以三爪龙居多。明初无论服制和瓷器都延续了元代的做法,如《大明令》明确规定,除皇帝衣物之外,“衣服并不得用金绣五爪龙”,官窑瓷器上的龙纹装饰也逐渐向五爪转变。明代笔记《戒庵老人漫笔》记载了宣德年间钱塘画家戴进保举进京,考试令其画龙,他随意按照日常画龙的方式绘图,画出来的龙皆是四爪,上呈御览时,皇帝见到四爪龙非常愤怒,骂道:“我这里用不得五爪龙?”于是着锦衣卫将戴进重打十八,打发回乡。这则故事说明龙爪在当时已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等级,在宫廷之内,对此非常敏感。而这种区别又特别体现在服制之上,如《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所云:“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

皇帝赏赐大臣具有五爪龙的丝绸锦缎和官窑瓷器是常有之事,大臣受赏之后,器物有明显皇家标识,不能直接使用,如锦缎有五爪龙,瓷器有五爪龙,俱挑去一爪,便可不至于僭越礼制,也能彰显器物是得自于圣上的恩宠。还有一种情况是,官窑瓷器烧造产生的次品,除了打碎掩埋,也有部分流入民间,明代后期也得到官方默许,其中五爪龙也是要被铩去一爪,方能流入民间。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到官窑瓷器在明末市场上的流通情况,文中写道:“今市所争购,多当年不中御用者。其有龙纹五爪,不落民间,或碾去一爪,而亦市之次。”

清代官窑瓷器上的云龙纹几乎都是五爪,也是鉴定官窑瓷器的一种方式,《饮流斋说瓷》写道:“御窑画龙必作五爪,尤其显著之识别欤。”是有一定道理。但是由于明末礼教崩坏,直至清初,民间僭用龙纹情况非常普遍。清初笔记《在园杂志》记载:

衣服上所织四爪者,谓之蟒,民间通用。五爪者,谓之龙,非奉钦赐,曁诸王赏赉,不得擅用。此定例也……近见五爪龙、四衩袍穿者颇多,人少为注目,即曰某王所赐,无从稽考,听之而已。

可知当时民间使用龙纹虽属僭越,但一般也不会遭到追究。而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看到康熙年间,朝廷特地有旨禁止服用五爪龙。据《大清会典则例》卷六十五记载:

(康熙)二十六年题准:凡官民等不得用暗花之四爪龙、四团、八团龙段,及照品级织造暗花补服,又似秋香色之香色、米色亦不得用。大臣官员有上赐五爪龙段,皆令去一爪用。

明初剔红龙纹盒,其上龙爪挖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段朝廷谕令说明:一是在康熙二十六年之前,官民在服饰上僭用四爪龙,官员使用五爪龙情况普遍;二是在此之后,凡有御赐五爪龙之物,都得援例去其一爪,方得使用。禁令在某段时间之内得以执行,《会典》上“令去一爪用”这一句重要的文献分析,可知御用五爪器物是可以“去”一爪后由非皇室成员使用的。至于“去”的方法,大概因应不同器物,有不同之术。之前学者已经留意到,用于丝织品中,是挑去龙的一爪。笔者又发现另外一件实物,是故宫博物院所藏明初剔红龙纹盒,其上四龙爪亦被人为挖去一爪。而用于瓷器上,则似未见有提及。由是可见,拍场上出现的两只“减爪”(此概念为笔者所加)大盘,反过来却更可验证为真器。

至于瓷器减爪之法,从目前所见,似乎在御窑厂中已经用青花涂去,因此可能的解释是,这些是当时窑工在第一道工序即画上青花之后,发现有瑕疵,又不至于即毁去,即前揭所谓“不中御用者”,于是便涂去一爪,继续挂绿釉烧。至于为何导致盘类器物有此现象,则待他日更多考证。此种“减爪”现象,亦似乎仅见于明末清初器物,清中期以后,等级观念再度松弛,不仅官窑瓷器不断流入民间,民间仿官的龙纹瓷器上也多绘五爪之龙。

可以说,瓷器上去爪的龙纹,像是另一种方式的年款,有意无意中更确切地记录了该瓷器的制作年代。假以时日,再系统地梳理文献和传世器物的关系,以龙爪为线索,某种程度上,也能作为瓷器鉴定的一种有效手段。

(编辑/刘星辰)

猜你喜欢

龙纹官窑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青花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西夏官窑瓷器
此“官窑”非彼官窑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西夏寿陵残碑龙纹复原研究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