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载入史册的2017纽约之夜

2017-05-13刘越刘星辰

收藏·拍卖 2017年4期
关键词:品相成交价佳士得

文:刘越 图:刘星辰

海外

载入史册的2017纽约之夜

文:刘越 图:刘星辰

明永乐青花紫菀石竹图抱月瓶

明宣德 蓝地白花牡丹花果纹大盘 《大明宣德年制》款

明永乐甜白釉暗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今年春天的纽约亚洲艺术周,苏富比、佳士得都推出了重要专场,精品云集,拍卖现场火爆。虽已落下帷幕,但仍有很多经典拍品值得我们回味。

苏富比此次专场亮点频现,《明·国风》专场拍卖,汇集明代三百多年来的瓷艺典范,探索大明国风的影响,展示了明代陶瓷创新精进的面貌。

近年来拍卖公司在不同地区投放不同拍品的策略有所变化。华人尤其是大陆藏家,非常偏好明清时期的宫廷艺术,尤其是御用瓷器。作为拍卖巨头之一的苏富比,每年都会推出若干重要的明清官窑专场,并几乎都集中在香港举办,以满足华人藏家的需求。而此次在纽约能推出此类专场,无疑是罕见而令人兴奋的。这样高级别的明清宫廷专场,之所以会在纽约,据我推测,这与部分拍品的提供者有关。其中一些重要的拍品来自于美国某基金会,基金会藏品中有大量异常精彩的中国明清宫廷瓷器。

不可不说专场

此次专场封面是一件明永乐甜白釉暗花缠枝牡丹纹梅瓶,落槌价260万美元,是一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永宣青花固然招人喜爱,但实际上在明代永乐年间,最高档的宫廷用瓷非甜白瓷莫属,也是永乐瓷器品种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永乐白釉凝润肥厚,釉极莹润,莹亮光致;所用瓷土提炼精纯,釉料主要用釉石而不用釉灰制成,釉面质感有别于其他时期的瓷器。它所独具的温润柔和如玉般的乳白釉色,白如凝脂,素犹积雪,给人一种“甜”的感受,故称“甜白”。

上手查看实物后,发现此件梅瓶品相超然,几乎没有明显瑕疵。这样好的永乐梅瓶,罕见于世,下一次再想遇到相近的作品,怕是要很多年后了。2000万人民币左右的成交价,我个人认为是合理,甚至可以说是略低的,这恐怕和现世许多藏家的偏好有关。历年来的拍卖市场中,白釉都是作为高端品种出现的,但能够领略白瓷之美的藏家可能并不太多吧,虽然大家承认这件官窑名品的地位。

专场中另一件重要拍品明永乐青花紫菀石竹图抱月瓶,起初我个人非常偏爱。这件作品与我曾有一面之缘,大概两年前,我在波士顿美术馆稍显昏暗的灯光下,被它的美所折服。后来才知道,当时这件器物应是被波士顿美术馆借展。真正的主人,还应当是前文提到的美国某基金会。

南宋 建窑黑釉兔毫纹盌

明嘉靖 黄釉印云龙纹高足 《大明嘉靖年制》款

明万历 五彩百鹿尊 《大明万历年制》款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抱月瓶中绘有此类纹饰的作品比较罕见,和一般永乐宣德图案化的纹饰风格不同,画面宛若庭院花丛,花枝出于土中,野趣天然。画法施法自然,与中国传统花卉绘画一脉相承,是独具画意的永乐瓷器精品。画有这类花卉风格的作品,可以说在历代瓷器装饰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当看到它又出现在苏富比的拍卖图录上,我既兴奋又疑惑,在我看来,这样重要的作品,完全冠绝全场,堪当封面,可事实上它并没有受到如此礼遇。而当我来到拍卖预展现场,见到展柜中的这件瓶子时,我恍然大悟。实际上它的品相并不太好,瓶子整个颈部、一边耳部,甚至整个肩部都有修理过,依稀可见曾被打过锯钉的痕迹,这说明它曾经的破损状况比较严重。所以,这件抱月瓶也成为这场明代瓷器专场拍卖中,唯一一件流拍的拍品。

第三件我们来介绍这件落槌价140万美元的明宣德青花云龙纹葵花式洗,底落“大明宣德年制”款。宫廷文房用具,做案头笔洗之用,且绘有龙纹,是宣德御瓷中的高等级之作。这件器物应当算是拍卖市场中有身份的“明星”,曾是克拉克夫人的旧藏,来源显赫。

但从成交价格来说,也不算太高,这与它的状态品相有很大关系。现场可以看到,洗的器身有两道明显的冲,底部也出现了炸底的瑕疵,视觉感官上比较明显,对价格有一定影响。但这件龙纹洗青花发色浓艳,纹饰精彩漂亮,纵然品相稍有遗憾,但依然拍出一个不错的价格。

另一件宣德年间的名品,蓝地白花牡丹花果纹大盘《大明宣德年制》款,也是非常少见的品种。它的直径达到38.6cm,可谓“鸿篇巨制”,气势非凡。180万美元的槌价不算高,争得也不激烈,从细节图中,我们也可以察觉到一个原因,大盘底部有黏砂、黏釉的现象,火石红也似乎重了些,釉面也不算平整。从私人收藏的角度而言,就相对粗糙一点,也许作为博物馆的展览陈列,会是这类名品的最好归宿。

永宣名品之后,一件万历五彩百鹿尊《大明万历年制》款,可谓本次专场我最喜爱的一件,它也曾被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借展。今天人们提到百鹿尊,通常想到的都是清代乾隆官窑的作品,画工精湛,一丝不苟,却略显呆板和程式化。然而明代百鹿尊,却有着令人惊喜的完全不同的面貌。所绘纹饰自由奔放,肆意挥洒,这些小鹿聚在一起相互嬉戏,互相摩挲,好不热闹,有趣极了!这种极具动感的神态化语言,正是明代瓷器独有的艺术感染力,与清有别。此罐品相基本完整,稍有瑕。口沿一道冲,器身局部彩稍有磨损,最后的槌价78万美元也算合情合理。

最后给大家介绍本场我认为性价比最高的一件,明嘉靖黄釉印云龙纹高足碗,估价只有3万—5万美元。它是上承元代至永宣时期的单色釉的模印瓷器,及至嘉靖时期,这类作品已经非常罕见。而且众所周知,黄釉具有尊崇的皇室背景,品级非常高,12万美元的落槌价说明行家们为此拼尽了力气。

据我所知,几个眼力好的行家都是冲着这件高足碗而来。毕竟永乐梅瓶、宣德蓝釉盘和龙纹洗都估价不菲,过千万的东西对于一般的行家或收藏爱好者而言只能是爱莫能及。那么黄釉高足碗就变成了不错的选择,况且它品相尚可,只是口沿有冲,最后的价格也算是到位。

北宋或金 白釉孩儿枕

清雍正 青花海水云龙纹大茶叶瓶

明16或17世纪 铜错金银牺尊

元 定窰白釉饕餮纹四足炉

清雍正 粉青釉大茶叶瓶

备受瞩目的高古瓷

相对于《明·国风》专场,苏富比其他场次的瓷器和工艺品就相对关注度弱了一些。高古瓷部分,热议最多的是一件传承自日本的宋代建盏。有的高古瓷专家评价称这是一件斑毫盏。我们可以看到口沿部分的油滴斑和器身底部的兔毫纹,釉光黑亮,荧光照射下折射出五彩光泽,异常美丽。成交价90万美元落槌,虽然其艺术及历史价值的重要性,不能与去年在纽约拍出8000万元的建盏相提并论,但从收藏角度说,也不失为一件名品。

另外,本场两件定窑也受到行家们的关注,一件金代定窑孩儿枕,成交价200多万元人民币。东西不错,但釉面、工艺都不及北宋时期定窑产品精致。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点我个人的收藏观念,若为投资,不妨选择性价比高的拍品,未来的价格空间也会比较大;若考虑做长久收藏,则一定要选择精品、极品。孩儿枕虽然不错,但似乎并不属于这两类。

另一件是元代定窑白釉炉,口沿一圈刻有文字,底足也有纪年款,非常罕见,而且后来查到有早期著录,被我一位好友竞得。

这次清代瓷器部分,苏富比最重要的拍品是两件雍正时期的茶叶罐,器形相似,一件青花绘制,一件施粉青釉。两件从品质上来说都非常不错,但成交结果却不理想。特别是这件雍正青花龙纹茶叶罐。它曾于2012年拍出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这次估价130万美元竟惨遭流拍。另一件雍正粉青釉茶叶罐价格也不理想,估价80万美元,起拍价只有26万美元左右,现场叫到40万美元左右的时候就落槌了,加佣金才合300万人民币的价格,应该说也是偏低的。

成交价的不理想,跟它们都是拍场上的熟面孔有很大关系,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再次拿出来,很难收获一个好的结果。另外从艺术性而言,这两件瓷器也只能算是相对中档的官窑瓷器。

苏富比的杂项部分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这件标为明代的错金银瑞兽牺尊。这类中古青铜器近几年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这种错金银的工艺,在行业内受到关注,以49.2万美元成交。

8件过亿拍品载入史册

苏富比的回顾暂告一段落,本季佳士得的拍卖则更令人热血沸腾,从官方发布的统计数字看,此次佳士得共实现3亿多美元的成交,创造纽约地区中国艺术品历史拍卖的最高价格。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宗器宝绘——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拍卖功不可没,可谓空前绝后,仅这一个专场31件标的共斩获2.6亿美元(折合约18亿元人民币)。并奠定了它们在此次纽约艺术周独领风骚的地位。

青铜饕餮纹方尊

青铜饕餮纹方

青铜饕餮纹瓿

青铜羊觥

其中8件作品超过亿元成交,是单场成交价过亿件数最多的一个专场。唱重头戏的一组是著名的4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共卖出8亿多元人民币,另外一组为6张古代书画作品,是清末民初藤田美术馆通过山中商会,购自清王府旧藏。均经《石渠宝笈》记录,共拍出8亿多人民币。

4件青铜器都来自于商晚期的安阳殷墟,青铜饕餮纹方尊成交价2.57亿元,青铜饕餮纹方罍成交价2.33亿元,青铜饕餮纹瓿成交价1.87亿元,青铜羊觥成交价1.87亿元。

首先说这件方尊。尊是古代酒器,用于盛酒。这种器型是青铜器之中最重要器物之一,为古代王公贵族所拥有,展现的是至尊气象,这件尊不仅器型硕大,而且铸造工艺非常高,尖角处的龙首凤身装饰铸造精确,运用先分铸再合铸到整体之上的。曾有学者比较过,与之相类的器型,也有这种肩部的装饰,但常用铆钉与主体衔接。与之相比,先分铸再合铸的工艺更复杂,对铸造经验的要求也更高。

第二说方罍,其实这件是我预测四件中成交价最高的,许多青铜专家也认同这种观点,最初觉得这4件第一件过亿的应该是这件方罍。的确,像铸造如此精密,达到这种品相的大型方罍,在全世界范围内罕见。它运用殷墟时期最复杂的青铜装饰工艺,在云雷纹的地子上,又装饰有高浮雕的纹饰,之上又有阴刻的线纹,在过去古董鉴赏学中俗称“三层花”,代表了商代青铜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器大且制作精密,非常厚重有王者之气。

青铜饕餮纹瓿亦是难得重器,高63.5cm,尺寸巨大。关于它还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我看完苏富比的预展第二天,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一件造型、尺寸、纹饰都与这件非常近似的青铜瓿,且入藏年代也是20世纪早期。所以当时就想,它会不会和这件藤田美术馆旧藏的瓿,当年是一对呢?而在佳士得图录中,用以比较的是宾大人类学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尺寸相对小一些的瓿,他们认为两者可能是一对。

最后一件青铜器是商晚期青铜羊觥,这种动物造型的青铜器在拍场更是百年难遇的极品。据佳士得研究者介绍,在市场上除了这只羊觥外,只在上世纪末拍卖中出现过一件商代青铜牛形觥,当时拍卖就创造了亚洲艺术品的世界纪录。但在此次专场,它的成交价却是4件中最低的,同时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按照图录编号的拍卖顺序来说,这4件恰恰是一件比一件低。从3300万美元,到3000万美元,到2400万美元,羊觥的稀少性应是4件之最,却也是2400万美元。

除了舆论对它们过高的期望和关注的因素外,佳士得在本场也实行非常严格的签署付款协议,竞价者要支付1000万美元的保证金。所以很多人会受到财力的制约。竞买现场,大家有更加直观的感受。第一件方尊是买家委托佳士得专家电话竞价,买到后即放弃了后面的竞争。第二件青铜方罍落槌后,它的买家也放弃了后面的竞争。买到一件作品就满意,就收手了,大家抱着这个目标去参与竞投,也许是导致价格渐趋走低的一个原因。不过事实上价格已经足够高了,这4件青铜器成交价格都创造了青铜器的世界纪录,这一瞬间足以载入青铜器拍卖的史册。

1959-1964年间梅原末治着所编撰的《日本搜储支那古铜精华(六册全)》

清乾隆窑变釉盖碗尊

清雍正黄釉金钟碗

元龙泉青釉印缠枝牡丹纹凤尾尊

元龙泉青釉刻缠枝花纹荷叶盖罐

16-17世纪明代黄花梨三足香几

接下来,就是这6张宋元绘画。书画方面我不算专业,但我相信大家在翻看佳士得图录的时候,可能也注意到了图录中有一则很特别的免责条款,表示佳士得不能担保这6件作品是艺术家本人的真迹,只能担保它们确实是得自于《石渠宝笈》为宫廷珍藏的作品。很多书画收藏的朋友们都知道,《石渠宝笈》中收藏的画毫无疑问是宫廷收藏,如果是清代绘画,乾隆年间或是稍早的雍正、康熙时的画家的作品,基本可以保证是真迹。对于宋元绘画,当时的鉴定条件有限,所以此次出现的李公麟、赵孟頫、甚至陈容的作品,究竟是不是作者本人作品,就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情怀”牌依然重复打

藤田专场之外,我还想说说佳士得的另一个《家族遗珍:玛丽·泰瑞莎·维勒泰亚洲艺术珍藏》专拍。预展现场的布局陈设与2015年安思远专场如出一辙,包括家具的摆放,单色釉瓷器的搭配,都和当年的专场酷似。虽然这是西方贵族家庭中并不罕见的陈设装饰风格,但佳士得此次巧妙重复打“情怀牌”,通过怀旧及讲故事的方式,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这件16-17世纪明代黄花梨三足香几,成交价500多万美元。在传世的黄花梨家具中,香几是存量非常稀少且最受人关注的品种,其中四足、五足、六足多件,三足者极少,存世可能不足10件。而三足香几却是造型最为简约秀美,亭亭玉立的,如伊人在畔。

这一场的单色釉瓷器中,也有两件成绩佼佼者,一件乾隆窑变釉盖碗尊,加佣金近150万元人民币,再有这件雍正黄釉金钟碗,也卖了近190万元人民币。得益于专场效应,价格不错。因为像第一件器物,应该在国内拍场是常见的,视颜色品相,价格通常60万-80万人民币。雍正黄釉碗相对比较少见,釉色高级,但这只品相也不算满分。这样的价格,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老窑方面印象相对深刻的也是藤田专场中两件龙泉窑瓷器,元龙泉青釉印缠枝牡丹纹凤尾尊和元龙泉青釉刻缠枝花纹荷叶盖罐,器型均硕大挺拔,典型的元代风格,分别以70多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买家是英国超级著名古董商埃兹肯纳齐(Giuseppe Eskenazi)。

在常规专场中,被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两件金代钧窑作品,一件是天蓝釉葵口屈卮,又叫“板沿洗”,它被热议的原因,是因为它凭借着残破的品相却创造了70多万美元的好成绩。从局部图中大家可以看出,它的把手缺失,口沿有大冲,还有修补。但由于器型罕见,造型美观,又来源于赛克勒家族旧藏,所以大家还是予以充分肯定的。另一件钧窑三足炉,也是同样情况和来源。

清乾隆粉彩大鹿尊

西汉“永受嘉福”及“汉并天下”瓦当

清18或19世纪青白玉苍龙教子图盖瓶

印度12世纪帕拉王朝风格黑石观音像

此次明清瓷器部分,主推这件乾隆粉彩大鹿尊。去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上,曾经卖过一件类似的作品,在我早年任职期间,曾把它编入《嘉德瓷器二十年》精品图录,去年卖了1000多万元人民币。今天出现在佳士得的这件,成交价28万美元低了不少。这是因为这件瓷器底部打了洞,估计早年间被卖到欧美,被外国人改作台灯了。品相有瑕疵因此成交价偏低了。

玉器部分也有引人注目的作品,其中一件清18/19世纪青白玉苍龙教子图盖瓶是山中商会当年得自恭亲王府的珍藏之一,记录在当时编撰的《恭亲王府藏珍》的图录中。一件白玉印章,当时是个小漏,起拍价非常低,是一位大户旧藏。后来藏家们也查出来,“养性斋”的款识在明清帝后的印谱中有记载,最后这枚小小的印章也卖出了200多万人民币的价格。

不要思议的瓦当

我们来看看佳士得的杂项部分,本次藤田美术馆的这批旧藏着实为其增色不少。像其旧藏的两件西汉“永受嘉福”及“汉并天下”瓦当,国内市场不算罕见,价格也不高,但在藤田美术馆重器的烘托下,这两件瓦当居然卖到11万美元左右,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同样夸张的还有在杂项专场出售的这套1959-1964年间梅原末治着所编撰的《日本搜储支那古铜精华(六册全)》,藤田专场中破亿的4件商代青铜器都记载在这本书里。不知是不是买到青铜器的买家也顺便要把著录收了,居然也拍了8.5万美元。可以说又是“藤田美术馆青铜器效应”的连锁反应。

当然有“沾上光”的,就有“没沾上光”的,比如佳士得推出一件西周青铜凤鸟纹卣及青铜斗,和商晚期青铜蝉纹弓形器,得自于美国著名藏家哈里斯旧藏。在藤田美术馆高大上的重器照耀下,东西就显得锈蚀严重,残破了点,又是隔天拍卖,所以成绩不太理想,价格不高。

虽然我们的主题是中国艺术品,但这次亚洲艺术拍卖周还有一位来自印度的大明星。印度12世纪帕拉王朝风格黑石观音像,成交价1.6亿元人民币。类似的雕刻作品不多见,英国伯明翰博物馆内有一尊黑石观音雕像可与之相较,同样是帕拉王朝风格,被定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帕拉王朝,是印度最后一个信奉佛教的王朝,它的造像无论从工艺还是精神属性上,都达到非常高的高度。

我们知道,这些年喜马拉雅艺术热,一些异域造像经常受到藏家追捧,卖出意想不到的天价,这也是本次纽约亚洲艺术周带给我们的惊喜。包括邦瀚斯所拍的五百上师像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它们曾作为一个整体标的去年在香港邦瀚斯估价私洽未果,这次分开来拍成绩也不错,成交价约为4500万元人民币。这五百上师像,经过前人的努力收藏汇聚在一起,如今又各自风云散去,也是一个引人遐思和感慨的事情。

我们的收藏其实也是这样吧,聚散之间,冥冥之中似有天意。我们奔忙在全世界各地去寻访魅力珍贵的艺术品,去见证、触摸、感受、甚至占有。其实那也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历史的回顾。任何的拥有,都是片刻,能做到这些,我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编辑/刘星辰)

猜你喜欢

品相成交价佳士得
政策拍卖成交均价继续回落
41亿美元:佳士得2022 年半年报
CULTURE
面相与品相
Q8 苏富比VS佳士得:巨头战争?
面相与品相
面相与品相
八大山人一只鸟拍出1840万·13年前成交价仅121万
二手产品B2C在线拍卖的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以京东拍卖为例
伦敦和纽约苏富比、佳士得现当代艺术成交比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