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及不同用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试验

2017-05-13吉晓峰朱青青顾迅摩管霜怡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农业服务中心55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农业服务中心554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农业服务中心55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病指赤霉病粉剂

吉晓峰朱青青顾迅摩管霜怡(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农业服务中心 55;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农业服务中心 554;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农业服务中心 55)

不同药剂及不同用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试验

吉晓峰1朱青青2顾迅摩1管霜怡3(1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农业服务中心 215531;2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农业服务中心 215542;3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农业服务中心 215511)

为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治水平,2016年在小麦齐穗阶段进行了不同药剂及不同用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咪鲜·甲硫磷、戊唑·福美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3组试验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78.0%、77.7%,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多·酮,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63.2%和47.6%;除甲基硫菌灵外,其他药剂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平均防效明显高于1次用药;在2次用药的处理中,第2次在雨前用药比在雨后用药的防效好。

小麦;赤霉病;药剂;用药技术;防效

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一旦发生流行将对小麦产量、品质及食用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主要依赖于多菌灵药剂,因药剂单一,导致病菌对该药剂的抗药性上升,防效有下降的趋势。为了解近年来有关厂家开发的不同新型药剂及不同用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笔者于2016年在小麦齐穗阶段进行了不同药剂及不同用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

供试小麦品种为“镇麦10号”,于2015年11月15日播种。

1.2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常熟市支塘镇枫塘村一种植大户承包田内进行,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田间小麦长势平衡。

1.3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分别为60%多·酮可湿性粉剂(安徽华星化工)、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2%咪鲜·甲硫磷可湿性粉剂(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处理(每667 m2用量):(1)60%多·酮可湿性粉剂100 g(简称多·酮);(2)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20 g(简称戊唑·福美双);(3)42%咪鲜·甲硫磷可湿性粉剂100 g(简称咪鲜·甲硫磷);(4)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简称甲基硫菌灵);(5)空白对照(CK)。上述4个药剂处理分3组进行,第1组于4月15日小麦齐穗初期用药1次(雨前,4月16日下雨);第2组于4月15、19日(雨前,4月20日下雨)小麦齐穗期用药2次;第3组于4月15、21日(雨后)小麦齐穗期用药2次。空白对照为共用。试验采用大区试验方法,不设重复,每处理区面积60 m2。采用台州市路桥奇达喷雾器厂生产的3WBS-16B型背负式手动喷雾机进行施药,各处理每667 m2用水量均为50 kg。

1.5 调查内容、方法

于5月18日小麦赤霉病发病基本稳定时,采用随机方法每处理分别调查300穗左右,并对赤霉病发病程度进行分级,计算病穗率、病指及相对防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的防效比较

2.1.1 病穗率防效

由表1可知,第1组(用药1次)中,病穗率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4)、(2)、(3)、(1),分别为65.2%、50.9%、49.5%、25.9%;第2组(第2次用药雨前)中,病穗率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2)、(4)、(1),分别为85.7%、79.5%、65.2%、63.5%;第3组(第2次用药雨后)中,病穗率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2)、(1)、(4),分别为81.6%、81.2%、61.1%、56.7%。综合3组试验结果,平均病穗率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2)、(4)、(1),分别为72.3%、70.5%、62.4%、50.2%。上述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差异较大,且除甲基硫菌灵外,其他药剂用药2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均明显优于用药1次。

表1 不同药剂3组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

2.1.2 病指防效

由表2可知,第1组(用药1次)中,病指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4)、(2)、(3)、(1),分别为65.2%、64.3%、59.1%、20%;第2组(第2次用药雨前)中,病指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2)、(1)、(4),分别为87.8%、82.6%、67%、66.1%;第3组(第2次用药雨后)中,病指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2)、(4)、(1),分别为87%、86.1%、58.3%、55.7%。综合3组试验结果,平均病指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2)、(4)、(1),分别为78%、77.7%、63. 2%、47.6%。上述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与病穗率防效趋势较为一致。

表2 不同药剂3组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

2.2 不同用药技术的防效比较

由表3可知,3组试验的平均病穗率防效分别为47.9%、73.5%、70.2%,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52.2%、75.9%、71.8%,第2组比第1组的平均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增加25.6%、23.7%,第2组比第3组的平均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增加3.3%、4.1%。上述结果表明,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明显高于1次用药;2次用药处理中,第2次在雨前用药比在雨后用药的防效好。

表3 不同用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对比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4个参试药剂在本试验条件下,咪鲜·甲硫磷、戊唑·福美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理想,3组试验平均病指防效分别达78.0%、77.7%,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多·酮,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63.2%和47.6%。且除甲基硫菌灵外,其他药剂用药2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均明显优于用药1次。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与病指率防效趋势较为一致。在2次用药处理中,第2次在雨前用药比在雨后用药的防效好,平均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增加3.3%、4.1%。

多·酮用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不理想,而用药2次的防效明显提高,可能与其用量偏少、导致持效期较短有关。甲基硫菌灵用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好于用药2次,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试验探讨。

2016-11-11

猜你喜欢

病指赤霉病粉剂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