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不知道的普洱茶
——访茶文化学者吴疆

2017-05-13采访龙成鹏普洱茶生活

今日民族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树普洱茶云南

□ 采访 / 龙成鹏 普洱茶生活

录音整理 / 张鹏朝 长琴

你不知道的普洱茶
——访茶文化学者吴疆

□ 采访 / 龙成鹏 普洱茶生活

录音整理 / 张鹏朝 长琴

吴疆:作家,茶文化学者。著有《普洱茶营销》《七子饼鉴茶实录》等著作。其2008年出版的《普洱茶营销》一书,被称为业界第一奇书,也是被盗版最多的专业性书籍之一。

普洱茶的历史,开始于明代

今日民族:请您给我们定义一下普洱茶,这个是外界比较模糊的概念。在茶叶的分类体系中,它属于什么类型?

吴疆:在六大茶类里面,普洱茶划归为黑茶类。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云南大叶种,晒青,加上后发酵,以这三个指标为准。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普洱茶的概念会模糊呢?因为之前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茶叶是按照地名来分类。比方说:普洱茶、武夷茶、龙井茶。但是,这三种茶,一个是黑茶,一个是青茶,一个是绿茶。准确地来说,1973年之后普洱茶是一种工艺和一个地名名称。

今日民族:除了普洱茶,还有哪些茶属于黑茶?

吴疆:有很多,比如:四川雅安的藏茶、湖北的大青砖、湖南安化的黑茶、陕西的茯砖,都属于黑茶类。它们和普洱茶的工艺稍有区别,它们从杀青揉捻到发酵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普洱茶不一样,我们晒青毛茶做出来之后,已经是成品茶了。绿茶分为烤青、烘青以及蒸青。实际上,普洱茶是一个成品茶的再制造。

今日民族:云南的大叶种茶可以做成普洱,也可以做成绿茶?

吴疆:大叶种茶六大类茶都可以做。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拿一个老班章的老树茶,它的鲜叶,我们不揉不捻,直接晒干,就类似于白茶——或者说类似于白茶的工艺。我们也可以把它做成绿茶,做成红茶,也可以做成普洱茶。

跟这个问题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同种类茶树的适制性。我们的大叶种茶,它的香不显,但内含物质比中小叶种高。所以大叶种茶的适制性更好,用于发酵茶类制作更具优势。

今日民族:很多人会很强调云南大叶种茶的独特性,就全国来讲,其他地方还有大叶种茶吗?

吴疆:广东有,海南也有,很多是从云南传播过去的。

今日民族:茶史上经常争“中心”,您认为云南是茶树传播的中心吗?

吴疆:就茶树的传播来说,云南是一个中心。三国时候有文献记载,提到茶树的茶子(茶种)作为商品,在外省交易。另外,云南也是茶树的起源中心之一。

今日民族:云南的普洱茶工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明确的?

吴疆:应该是明代。虽然没有文献明确记载这种工艺的细节,但是有揉成团茶这样的记载。再往前推,元代茶史的记载比较少。宋代的记载则说,云南的茶没有采造之方,采摘很随意,也不会制作。揉捻工艺是宋末元初才开始出现的,所以有些专家说,三国时代云南已经会做团茶、七子饼,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没有揉捻工艺,茶叶的细胞壁破碎不了。唐宋制作团茶,实际上是把它切碎捣碎,和我们今天做药膏是一个方式,那时的团茶跟我们现在所说的紧茶、团茶不是一个概念。

明代普洱茶工艺的成形,跟汉文化影响有关。汉人在明初大量移民云南,带来了揉捻技术。明代普洱府才建立,这种茶在这个地方集散,所以才称为普洱茶。

今日民族:今天云南普洱茶区的少数民族,他们传统的喝茶方式跟普洱茶工艺有没有关系?另外,你如何看他们祭祀茶祖的现象?

吴疆:在茶区少数民族的生活里,茶叶是一盘菜,当蔬菜吃、煮粥吃,跟我们今天饮用的茶叶是两个概念。少数民族祭茶祖,实际上不是祭普洱茶,而是祭祀茶树。像布朗族,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云南的茶史有记载开始,就有布朗族种茶的记录,但他们对茶叶的运用,包括他们喝茶的方式,跟普洱茶工艺没有太大关系。

今日民族:在明清时期,和其他地方的茶相比,普洱茶在中国的地位如何?

吴疆:因为云南地处边疆,交通不便,所以市场份额很小。直到清后期,云南开设海关之后,贸易才开始增大。

普洱茶的市场格局是十年前奠定的

今日民族:现在的茶商都打出古树纯料的招牌,古树纯料是不是就不要拼配?

吴疆:拼配是一种技术,而古树纯料是原料,两者并不对立。

所谓古树纯料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就是特定的某一个山头的古树茶。但从喝茶口感的角度来说,纯料并不意味着一定好喝。在高等级的原料当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比较高,但它有一个缺陷,它不甜,所以纯料的概念是相对的,它需要拼配其他原料来保持口感的稳定。我们喝一个茶,既要喝它内含的物质,又要喝它的甜度,它的香,那就离不开拼配,否则就算拿所谓的高等级的原料来做一个饼,也未必好喝。所以认为拼配的就不好,纯料就好的看法是错误的。

今天的古树纯料,比如用一个单株的古树来做茶,这是少数玩家的做法,不是规模化的商品,因为量太小,所以市场价值不大。而它一旦成为规模化的商品,就必假无疑。

今日民族:今天普洱茶市场的勃兴,据说跟台湾人来云南做茶有关,真实情况如何?

吴疆:台湾人就进来几个,怎么可能会影响我们整个产业?这些都是以讹传讹。什么大师来指导哪个茶农,怎么可能!我们不说其他的地方,就单说一个易武茶区,茶区之广大,只有几个人去传播,怎么传播得过来?

我们国家整个农业系统是比较完善的,乡镇都有农科站,我经常在村子里看到这些农科站的成员去培训茶农,我们现在所有的茶农都是经过农科人员培训过的,而不是所谓的某某大师来指导的。

普洱茶市场的繁荣跟台湾人来做茶关系不大,真正起作用的是茶厂的改制和投资。2004年,普洱茶集团改制、大益集团改制,后来这个行业涌入大量投资才使整个产业发生裂变。

这期间,普洱茶品牌的传播,有一个影响比较大的事件是2005年的“马帮进京”。在“马帮进京”之前,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普洱茶。“马帮进京”的一提茶拍卖了160万元之后,实现了整个媒体的刷屏,当时的电视、报纸还有网络都在刷屏,一夜之间普洱茶传遍了整个中国。很多人才知道,原来云南有普洱茶这个东西,马上就开始有大规模的资金涌入这个行业。过去,真正生产普洱茶的厂家只有3家,其他茶厂主要生产红茶。“马帮进京”后,那些茶厂就地转产,生产普洱茶。3家茶厂一下子变为1000家茶厂。我们今天的产业规模实际上就是在2005年下半年,2006年上半年这个阶段留下来的。

普洱茶与现代生活方式

今日民族:普洱茶的喝茶方式有哪些变化?

吴疆:有很大变化。在云南,1995年以前喝的都是晒青茶,是抓一把茶(3克左右)放在杯子里冲泡。到了2003年,普洱茶的品鉴方式就借用了其他茶类的做法,其实是乌龙茶的方式,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功夫茶具这一套。

这个方式的引入带来极大的改变。冲泡方式从原来的茶和水混在一块,变成茶水分开的功夫茶具。同时,投入的量也有所改变,少则是5、6克,甚至到10克。

这个变化有一个好处,就是把喝茶变为品茶,再上升就变为茶艺或者茶道。具体来说,这种改变意味着你喝茶的时候,要选茶、洗茶、洗杯、选茶具。这个过程让人慢慢静下来,对城市人来说,这是一个解压的方式。

今日民族:喝茶方式的改变,对于普洱茶的市场有什么影响?

吴疆:北京市茶叶协会之前做过一个调查,喝茶的人群绝大多数在35岁以上。但引入功夫茶道后,很多年轻人也喜欢来泡茶,虽然可能是被表面的茶艺吸引。

今日民族:不同地方的人,怎么看待普洱茶?

吴疆:最先开始饮用普洱茶的是香港人,他们长期以来有这个习惯。广东邻近香港,自然而然接受了香港人喝普洱茶的习惯。北京可以说是普洱茶老茶的重灾区,有些人说“我这个是五十年的”“我这个是一百年的”,其实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的。上海、华东这一带分为两个圈子,一个圈子比较理性,逐渐接受一些正确的茶叶理念;另一个圈子也迷信所谓的百年老茶。曾经有个茶馆号称专卖“百年老茶”,一年产值要上亿。可以肯定地说,这一个亿的百年老茶没有一个是真的。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判断,真正老茶的陈化(自然陈化的)不可能出“酱油汤”, “酱油汤”是渥堆熟茶才会出现的,说明茶质剧烈变化,是短期做出来的。如果是自然发酵,就只是起一些白霜,或是一些黄点,冲泡也只是一种很润的红汤。

今日民族:从茶文化的角度,普洱茶因为它的特点,所以会有很多可能性、可操作性吗?

吴疆:这肯定的,因为普洱茶耐存储,它的存储条件也比较简单,当然我们指的不是那种很高超的转化技术。有些人可能买回来后存放两三年,有些可能存放十年八年,这样的茶,我们怎样去定义它?定义为白茶,黄茶,还是半发酵茶?肯定都不准确。但这说明普洱茶好玩。你我两人一起存茶,同样的茶在不同的区域放,结果不一样;在同一个区域,存茶的手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有一个对比,这就带来了乐趣。另外,普洱茶耐存储,可以保值。

在我们来看,与其他茶相比,普洱茶最受关注。全国的茶叶店、高端会所都有普洱茶,可以说缺了普洱茶就不叫高端会所。这就说明普洱茶有它吸引人的魅力。

但是回到核心问题,普洱茶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发酵,如果把这个优势丢失掉,那我们所说的这些支流的好玩的部分就不存在了。我们梳理茶产业的时候,既要看到发展的一个趋势,也要重视有很多支流汇集起来后才能形成一种主流。

普洱茶的市场,七年一个周期

今日民族:茶叶的管理情况怎样?

吴疆: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管理机构叫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这个公司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就成立了。1984年国家政策放开,到了1985年,一些外省茶商来抢购云南的原料,在楚雄广通自发形成了一个茶叶市场,把大部分原料都抢购了。但是云南省特殊,有个边销茶的任务,这是个政治任务,原料被抢购,那边销茶的任务就没法完成了。所以云南在1986年重新发文,云南省的茶叶出省必须由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开放行条,就是说云南茶叶又回到计划经济。这个政策到今天都没有正式废止,只是2000年后才慢慢淡化。

今日民族:从茶叶市场看,2007年普洱茶危机,是怎么造成的?

吴疆:2006年很多行业外的资金投入到这个产业,产量很快就扩大了。但问题是,实际的市场需求量并没有同步增长,真正的消费者并没这么多。于是,转瞬间就供大于求。从经济的角度看,崩盘是很容易理解的。

今日民族:今天普洱茶的市场产量是多大?这个数字是不是逐年在增长?

吴疆:有一个官方数字,2016年大概是13.4万吨。数字每年都在增长,但有几个节点,比如2007年最高,2014年又是最高,都有一个周期性,每七到八年会遇到一个高潮。

今日民族:除了数量外,其他方面有没有什么改变?

吴疆:因为互联网的介入,信息传递方式变快,加上物流便捷,原来的茶叶分销中心正在被瓦解。在茶山上,一个微信就可能完成所有茶叶的分销了。但与此同时,茶山茶厂还是过去那种“前店后厂”的营销模式。

今日民族:普洱茶产业现状是什么样的?

吴疆:2008年后,“古树茶”这个概念兴起。这个概念代表了一个事实,普洱茶的整体质量变高了。2008年后很多广东茶商、福建茶商做的品牌在市场上都是响当当的。到了2014年之后,市场又变了。 2008年到2014年风光的一些品牌都遇到了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根本上是大家的产品同质化。

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普洱茶未来能成为全世界——不仅仅是全中国,最大的一个茶类。为什么?因为耐存储,而且非常健康。而健康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云南的大叶种,云南的生态。

(责任编辑 赵芳)

猜你喜欢

古树普洱茶云南
《古树》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好的普洱茶自己会说话
油画《马六甲古树》
普洱茶怎么泡
村子的古树挖走了
普洱茶最美的现实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