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立华:民族品牌国际梦

2017-05-13张珏

今日民族 2017年4期
关键词:手工艺品娃娃民族

◇ 文 / 张珏

任立华:民族品牌国际梦

◇ 文 / 张珏

任立华的故事要从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说起。那时候,她租下9平方米的展位,带着她的民族玩偶进驻世博会中国馆。这些可爱的“小娃娃”在世博会上一亮相,就获得了游客们的青睐,供不应求。直到现在,每次回想起那个时候,任立华的内心仍感激动。“民族娃娃”在世博会一炮而红,不仅为任立华带来了第一桶金,也给她带来了做大市场的信心。

在世博会召开一年之前,任立华离开了工作七年的单位,投身到滚滚商海,以自己独到的眼光选择了旅游商品市场。说起创业之初,她并没有谈及过多的艰辛,反而更愿意分享创业的喜悦。那时候,自己的小作坊人员不到十人,“手工娃娃”一天的产量不过五六十个。“民族娃娃”从创意、设计,到制作、销售,任立华都亲力亲为。

正因为有了世博会上的成绩,让任立华树立了信心。 2000年,憨夯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2009年,“憨夯”被国家外交部、商务部联合评定为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国家外交部还正式将“憨夯民族娃娃”定为外交国礼。从不到十人的手工艺品小作坊,发展到今天员工超过200人的全国知名民族手工艺品企业,“憨夯”的出口额占到了总销售额的80%。

任立华向客商介绍产品

产品创新 站稳市场

在世博会上,任立华推出了云南的26个“民族娃娃”。这些“小娃娃”都是任立华自己设计的。为了做好“民族娃娃”,她一头扎进图书馆,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服饰穿着、民俗习惯。设计出的第一代“民族娃娃”很具象,它们的装束全是按照真实的民族服饰打造的,原汁原味。“娃娃”采用全手工制作,做工精致,非常可爱,一投放市场就受到游客的欢迎。

在世博会的销售中,任立华发现来自国内外的游客,除了买云南26个民族的“娃娃”,还想买中国其他民族的“娃娃”。正是这个需求,让她看准了市场。2000年,憨夯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一成立,就立马投入开发中国56个民族的“工艺娃娃”。最初56个民族的“工艺娃娃”只做一种规格,后来因为市场需求,公司就开始推不同规格、不同系列的“民族娃娃”。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中,“憨夯民族娃娃”已经升级到第四代。和第一代相比,现在的“民族娃娃”变得抽象了些,大脑袋,圆脸盘,眼睛大,睫毛长,一眼看上去给人萌萌的感觉,越发可爱了。这些“娃娃”在服饰上也做了一些改变,色彩搭配更和谐,每个民族突显一种主色调。任立华介绍说,人们的审美眼光是在变化的,因此她对“民族娃娃”的设计在保留民族元素的基础上,对局部做出一些调整,通过抽象和变形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谈话间,任立华递过来一个大眼睛红衣服的“娃娃”,告诉我现在的“娃娃”起名叫做“卡通民族娃娃”。凭借这组“娃娃”的设计,她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总是能未雨绸缪,任立华也不例外。在她看来,消费者是需要新鲜感的,一个产品再好,如果几年没有变化,它也会被抛弃。所以“憨夯”的“民族娃娃”一直在变。而一个企业如果仅守着一个产品,也很难做大做强。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憨夯”的卡通“民族娃娃”变成了企业系列产品之一。为了保持公司的持续活力,任立华决定走多产品路线。除了继续做“民族娃娃”,企业在产品开发中把眼光转向了与布艺相关的民族旅游产品。几年来,陆续推出了布艺包、布艺鞋、服装、饰品……而这些产品在设计上注重民族元素和当下时尚的结合,风格独特,迎合市场。在求变中,“憨夯”的系列产品赢得了国内外的认可。连任立华自己都说:“‘憨夯’产品在国内旅游市场,现在做得最好的是‘民族娃娃’,但是在国际市场,做得最好的是民族包包。”

对待产品,任立华的态度是认真的。在设计中,她把每一件产品都当作艺术品来对待,精益求精。在民族包包的设计上,她绞尽脑汁,使得这些包不单具有精湛的工艺,还具备强大的实用功能。她说,一个受欢迎的包,不仅要背起来漂亮,还得好用。打开一个做好的民族包,合理的层次分隔、实用的包带设计、安全便利的拉链,都让人眼前一亮。让我最为惊叹的其实是任立华自身的创造力。公司的产品都是她自己设计的,而这些产品更新快、不重样。这对设计师本身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有持续的工作热情,又要有足够的创作才华。而“憨夯”现有的五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工艺美术大师刮目相看。

“民族娃娃”深受外国年轻人的喜爱

洞察需求 开拓市场

任立华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师,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方面,更体现于她为自己的企业也“设计”出了一条良好的发展路线。

1999年,“民族娃娃”在世博会上崭露头角,为企业开辟了国内市场;2000年,上海华交会上,公司接到了第一个国外订单,从此走出了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对任立华而言,她乐于把自己的产品带到各大展会上去。

谈及第一次参展,任立华坦言开始去的时候心里是没有底的。去了之后,想不到自己的产品很受欢迎,展位前时时都挤满了人。可这位出色的企业家没有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在一次次参展中,她看到了竞争的激烈,市场的残酷。沿海地区做包的工厂成百上千,他们的优势很大:成熟的产业链、便宜的原材料、有效的生产力、港口就在家门口。我们拿什么跟人家拼?“独特”这个词从她的脑海中冒出来。十几年来,任立华坚持做原创设计,把握住民族元素。她自信地说:“我做出来的东西有我自己的特色。”在工艺方面,“精致”是她反复强调的。产品的做工一定要过硬。在价格上,薄利多销,尽量缩小与沿海工厂的差价。这样坚持下来,公司的出口额一直稳中有升。

任立华不贪心,她说参加一个展会不需要所有的客人都到她家来。只要展会上10%,甚至2%—3%的客人下单,这一年的订单也就足够了。国外的客商一般忠诚度都比较高,只要你严格按照他们的要求制作,订单会源源不断。她说起自己迪拜的客户:“像我们迪拜的客户,这个订单没做完,下个订单就开始打样了。等这个订单一交货,下个订单马上定金就打来。我们就是这样连续不断地合作。我的产品过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近几年,任立华带着“憨夯”开始去国外参展。去年底到意大利参加了一个全球性的手工艺品展会,开展第一天,“憨夯”的展位前就围满了人。带去的民族包40欧元一个,销量不俗。时值圣诞节前夕,“民族娃娃”作为不错的圣诞礼物也大受欢迎。参会九天,忙累了九天,连她请的三位翻译都叫苦不迭。她从云南带去的特色产品又一次早早售罄。

世界各地的展会转下来,“憨夯”战绩不俗。一同参展的商家都忍不住问任立华,怎么到欧洲你的货能卖得掉,到越南你的货也能卖得掉,到印度你的货还能卖得掉?任立华笑言:“因为我有研究啊!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和喜好,带产品出去之前,必须对这个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她了解这些国家,也了解市场,所以只要看到样品就大约能预测这东西会不会受欢迎。“欧洲人喜欢清淡的颜色,蓝色白色,清淡的颜色就卖得特别好;印度人就喜欢花色的;美国又喜欢大红大绿的……每个国家不一样。你去这个国家参展前,就要根据这些进行产品设计,你的产品才会受欢迎。”

融入了时尚元素的“憨夯”民族包

思路转变 抓住市场

“憨夯”发展这十多年,得到了各界的认可。两年前,受云南省委宣传部邀请,任立华把“憨夯”整体搬迁至紫云・青鸟云南文化创意博览园。在园区12栋1楼,她专门做了一个100多平米的展示大厅。任立华坦言,两年推了很多产品,出口也慢慢做大。在文化产业领域,“憨夯”也有了一定知名度。但她还有一个梦想没有实现——让自己的品牌享誉世界。

“憨夯”的国外订单业绩不俗,然而遗憾的是大部分订单都是贴牌生产。用客户的品牌,进客户的专卖店,价格可以高出十倍。实际上从设计到制作都是由“憨夯”完成的。外商认可“憨夯”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却不认可“憨夯”的品牌,这让任立华很无奈。她想出了办法,开始两条腿走路。一边继续做大客户的代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一边说服客户销售自己的品牌。慢慢地一些客户也逐渐认可了“憨夯”品牌。现在到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都能看见“憨夯”的身影。

在做品牌上,任立华的另一个思路就是做专卖。憨夯分别与花之城、七彩云南、新知书店、新华书店、圆通山公园等企业合作,先后开设了五家专卖店,每家店占地都超过一百平方米。专卖店产品丰富,集中售卖,能更好地产生品牌效益。花之城作为游客游云南的最后一站,“憨夯”专卖店仍有出色的业绩。这就证明了“憨夯”的民族手工艺品有独特的魅力。据悉,“憨夯”的第六个专卖店即将在元阳梯田开业,任立华还打算和当地景点合作开发当地的民族工艺品,做元阳独有的民族品牌。

在做民族品牌的路上,另一个问题曾困扰着任立华,但性格中较真的劲儿,帮她解决了这个难题。仿造,是最让人头疼的,不仅侵占了品牌的利益,假冒伪劣也损害了品牌的信誉。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利,任立华请来了律师团队打维权官司。几年下来,昆明、贵州、义乌、北京,打掉了好多家仿造工厂。任立华说:“我开发一个产品不容易,他们仿造对我的产品影响很坏。所以我一定要打官司,要保护自己的专利!”让人欣喜的是,这两年“憨夯”的产品鲜有人仿造了。因为在行业里,大家都知道任立华会打假。

13岁的法国小女孩专程到云南收集“民族娃娃”

初心不变 传播文化

在探讨民族手工艺品市场的发展时,任立华说现今的民族工艺品市场走两个极端,要么把产品做成作品,比如一件满绣手工艺品做得非常精美,可太高太贵无人问津;要么把产品做成地摊货,既无质量又流俗。民族手工艺品的内涵是文化,做民族手工艺品就是做民族文化产品。一是要做得精致,二是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内涵。民族文化产品不单是卖产品,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文化,把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民族娃娃”的一个意外小插曲让任立华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产品的文化传播意义。“我把‘娃娃’送给一个朋友的孩子,这个孩子在香港理工大学读书,她就把‘娃娃’带过去,转赠给她的老师。老师是个法国人,老师又将这个‘小娃娃’送给了自己的孩子,一个13岁的法国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之前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看到我们的‘小娃娃’就很喜欢,甚至向她的母亲要求要学习中文。在学习中文时,她还让我们的‘小娃娃’一直陪伴着她。后来这个法国孩子还专门来到云南,找到了我们,收齐了56个民族的‘娃娃’。”一个小小的“民族娃娃”,竟然让一个异国他乡的孩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让任立华动容。她在“民族娃娃”的包装上加上了中英文介绍,包括民族名称、主要居住地、生活方式等等。这个小小的改变,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心思: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任立华想把这个“娃娃”做成世界民族文化的传播者。

近年来,云南省一直在探索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的生存和发展之路。任立华一直用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观念给民族手工艺品注入新鲜的活力。虽然,目前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行业仍处于“三少”阶段——大师少、名人少、名品牌更少,但我们相信有任立华之辈作为行业的领头羊,云南的民族手工艺创牌之路会越走越好。

(本文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王菁)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娃娃民族
精品意识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基础
MINORITY REPORT
卖手工艺品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12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