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法治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05-12辛艳丽

新媒体研究 2017年6期

辛艳丽

摘 要 当前广播法治类节目面临法治专业性不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不足以及节目法律宗旨体现不足等问题,法治类节目工作人员必须充分重视节目的普法优势及普法功能,提升节目专业性,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法律知识,充实节目内容,充分发挥节目的法律内涵。

关键词 广播法治类节目;法治专业性;法律知识;法律精神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6-0148-02

当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与法有着密切关系,法治理念与原则逐步深入各个领域。广播法治节目因其传播快捷便利的特性为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法治传播途径,成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法治传播途径,受到越来越多听众的关注。我国的广播法治节目为普法工作发揮了重要作用,成效也是较为显著的。但在当前的法治节目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新媒体的冲击也使广播法治节目面临着转型与创新,利用广播优势,做好节目策划与编排,争取更多的宣传资源,对于广播法治节目的良性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1 当前广播法治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1.1 法治专业性不足

广播法治类节目在专业性上存在一定不足,法治内涵较为缺乏,在节目中不能有效传递较多法律信息,听众在节目中能获得的法律信息或者法律精神信息量较少。当前我国广播法治类节目发展效果较为明显,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成果,但其中的法律精神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节目娱乐性对于法治性的冲击较大,法治节目需要有一定的娱乐性,但其法律知识与法律精神的传递始终是首要职能,一旦缺少法律内涵,就会使节目过于重视情节而降低了法律教育性,听众能听到节目很热闹,但却不能获得更多法律的启示和教育,大大降低了法治类节目的质量。

1.2 节目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法律知识

广播法治节目工作人员需具备较为专业的法律知识,才能制作更为专业的节目,主持人需要高水平的法律知识,其他各个环节也需要有相应知识储备,才能确保节目各个环节的质量,提高节目整体质量。在当前广播法治节目中,一些工作人员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节目中一些内容与法律规定不相符,在节目上使用过于外行的话语,如说出“发现几名犯罪分子在盗窃自行车”这种话时,都会使主持人表现出来的法律素养严重不足,节目专业性严重降低。或者在节目当中将自己的情感和偏向置于法律观念之上,对敏感性的法律案例进行不适当的渲染与偏向性较强的语言等,不仅会影响节目的地位,甚至可能带来很多负面社会影响。

1.3 节目宗旨不突出

广播法治节目本涉及消防、治安、民事纠纷、警察工作、缉毒、反腐、刑侦、经侦等主题,但在当前为了迎合所谓大多数听众的意见,在节目内容选择上大同小异,专业性缺乏、多数选择雷同的故事开展节目,情景真实性也较为缺乏,往往靠主持人的语出惊人来吸引听众,导致节目滥俗化。此外,一些节目为了迎合部分听众的兴趣,低俗化严重,专注于抨击社会阴暗面,甚至编造阴暗面,专注于对道德沦丧的寻求,利用“媒体现实”引导听众、暗示听众。节目制作中放弃了自身所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以迎合部分在网络上呈现的群体意见为主要方向,炒作、猎奇、刺激、暴力、色情等内容多有呈现,专注于迎合社会生活中的低级需求,使广播法治节目不再有法律教育功能,甚至产生了严重负面效应。即使有部分节目在案例选择上有典型性,也往往缺乏足够的专业讲解,而是在案例讲述或者批判人性以及各种机关或者制度为己任,不在节目中重视对法律知识以及法律精神的讲解与教育,节目最终偏离了应有的效果。

2 广播法治节目的创新策略

2.1 以普法教育为宗旨做好法治节目

广播节目有其突出优势,传播便捷,交流互动性强,广播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广播媒体的优势,强化法治类节目的普法责任与意识。首先,紧跟国家法治、法治前沿,及时对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进行报道,真正为听众提供法律知识了解渠道,强化宣传新法律法规,帮助听众深入了解其内容,为听众利用法律知识提供便利。其次,充分发挥节目法治精神,法治类节目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案例的选择,更在于利用案例向听众宣扬法律精神,激发听众在听故事和案例的同时思考法律问题,从中领悟法律精神,进而形成一种在故事中自觉深化法律认知的意识。对于法律故事的讲解,要注意将涉及到的法律知识相关的经济政治背景、文化心理以及人体境遇相结合,梳理情节、激荡情感的同时能够向社会宣扬理性精神,培养听众思考的习惯。在故事与案例中为听众提供情感与法律的平衡点,使听众能够逐步信任、维护法律。最后,强化节目专业性,真正体现广播法治节目的法律专业水准,发挥法律知识和法律精神的传播功能。在节目中,可以通过法律界权威人士与主持人或者听众的互动交流,提升节目专业效果,作为嘉宾,既可以和主持人就法律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也可以接听一些听众的法律问题,为听众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成都新闻广播《998法治大讲堂》就设置了警官用四川方言讲法的小板块,诙谐幽默,通俗易懂,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节目还可以与各高校政法学院合作,开展一些交流合作活动,调节节目氛围,提升学生的法律学习效果。还可以与律师事务所以及其他权威部门合作,提升节目权威性。

2.2 提升节目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

广播法治节目的效果提升关键在于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与法律知识的提升与储备。要以专业的团队制作节目,每一个环节都要保持专业性,因此,各环节工作人员都要自觉强化职业素养和法律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法律培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工作中认真负责,杜绝低级错误的出现,力争栏目更为专业化。主持人作为节目最关键的环节,必须全力提升其专业素养。节目开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深入了解节目中所用案例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及背景了解,确保节目中能够完美回答相关问题,提升听众参与兴趣。在节目中,主持人要有专业的播音技巧,能够将专业性较强的较为单调的法律故事讲述的更有吸引力,吸引听众参与到其中,提升了解法律知识与法律精神的兴趣。

2.3 加强广播法治节目的特色性,均衡节目内容结构

广播法治节目可以选择的内容类型众多,各种法律法规都能够作为内容来源,当前法治节目对于社会阴暗面的侧重,严重削弱了广播法治节目的丰富性,起到的效果也与节目设立之初的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一目标相违背。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开展法治建设进程,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渗透是方方面面的,广播法治节目可以选择的素材也是极为丰富的,编辑要充分关注社会民生,参与到法律进程中,重视时代风貌的体现,在节目制作中平衡各类型内容。在编辑工作中可侧重题材选择,关注大家生活中的法律纠纷,在节目中通过案例的逐步还原,为听众提供更多的法律常识。在节目中重视对案例背景、法律内涵以及社会影响的提示与发掘,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引导听众深入分析与思考,获得更深入的法律知识与法律观念的培养。在节目中引入刑事案件,充分考虑当前的法律动态和案例典型性,在节目中邀请相关专家,利用微信、微博以及热线电话等方式,充分调动听众,从已知线索分析案情。在案情分析过程中,专家和主持人及时讲解相关法律知识,了解案例前因后果以及法律内涵,充分的发挥了节目的法治内涵,寓教于案。在选择法律案例时,必须考虑其法律的广泛性、主题以及结构操作,能够从案例中获得丰富的法律知识以及法理宣传,围绕案例普法,真正贯彻法治节目的法律内涵。

3 结束语

广播法治节目要提升质量,既要充分发掘节目的法治专业性,又要能够以通俗化的方式将法律问题讲清楚,在节目中运用实际案例,通过分析与评价,向听众宣传法治,提升听众的法律精神。节目内容既要避免低俗化,又要避免说教化,将法律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专业化的态度,为听众提供合适的内容与法律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申建.城市广播电台法治节目的困境和解决之道[J].传媒,2015(7):34-36.

[2]崔清.法制类节目编辑制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1(32):4-5.

[3]吕炜.法制类广播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今传媒,2016,24(8):97-98.

[4]沈乃吉.浅谈法制类节目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3(2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