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闻资源优势下网络影视作品的选题研究

2017-05-12马千里

新媒体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选题

马千里

摘 要 随着多部热播网络剧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审查下下架或下架修改,网络影视作品题材选择成为了其生存还是毁灭的关键性问题。在网络影视作品集体陷入选材困境的大背景下如何选材既能规避停播风险又能吸引受众兴趣是值得创作者们思考的问题,而全媒介视野下新闻资源的优势让新闻报道崭露头角,成为网络影视作品解决选材窘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闻报道;网络影视作品;选题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6-0130-02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演变与蓬勃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中的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在与其联姻中产生了众多的“化学反应”,如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碰撞下产生的更具交互性的新闻门户网站、手机新闻客户端,又如新媒体与传统影视作品融合中诞生的微电影、网络剧。这些新兴事物自诞生之初便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特别是网络影视作品,其发展可以用“风生水起”来形容,一大波热播网络剧在这股热潮中涌现而出,如民国玄幻网络剧《无心法师》(该剧改编自作者尼罗同名作品),古装穿越大剧《太子妃升职记》(该剧改编自鲜橙的同名小说),青春偶像剧《上瘾》(改编自柴鸡蛋同名耽美小说《你丫上瘾了》)等。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热剧”中不难发现,以往网络影视作品多选取玄幻、穿越、耽美等题材,而此类改编作品也多集中在传统小说或者网络文学等领域。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监控的愈加严格,网络影视节目为了寻求更好的生存空间,也开始悄然转变选材方向,如从传统纸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寻找选题抑或是在网络新闻中探寻线索,然而这一行为只是偶尔的题材发掘,并没有建立在充分认识全媒介视野下新闻资源对其选材的优势

之上。

1 网络影视作品选材需求分析

1.1 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题材是网络剧扩展生存空间的需要

曾几何时,网络影视作品相对于传统媒介的影视作品来说,在选材的自由度上拥有毫无争议的优势,然而这些作品在野蛮生长下也滋生了不少让人诟病的问题。早在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就指出当下网络影视作品中存在内容低俗、格调低下等问题,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加强引导和规范,但是这些规范通知并没有引起创作者们的足够重视。2015年,网剧产量同比上年度增长了7.7倍,发展态势看似一片繁荣之景,但随着《太子妃升职记》《上瘾》等多部大尺度热门网络剧下架或下架修改,网络影视圈一时人心惶惶,创作者们才开始直面其问题。同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上就今后网络剧的审查问题发表声明。“在《网络剧的发展与管理》的主题报告中,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罗建辉指出目前网络剧创作人员把关意识和能力不足,有的题材被编得荒诞离奇;网络剧低俗化倾向明显,不断试探内容尺度,甚至是冲击底线,并表示今后网络剧仍然保持自审自播的模式,但审查标准将上升到与电视剧相同的标准。”[1]至此网剧审查的官方说法终于尘埃落定,宣告网络剧将彻底丧失这一相对于传统影视作品的选材优势。网络剧在此大背景下若要赢得生存空间,题材选择上符合主流价值观是创作者们最为保险的选择。

1.2 选择正能量的故事是满足微电影价值输入的要求

从2005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类拼贴恶搞类型的短片出现在人们视野,再至2010年筷子兄弟怀旧情怀的《老男孩》一夜爆红,一时之间微电影成为了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全民拍摄微电影的热情也日益高涨。微电影的火热持续了几年光景,时至今日,随着草根导演的创作热情消退,微电影的热度也有所降低。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由于其创作团队的专业化,微电影的质量相对于以往反而有所提升。目前较有社会影响力的微电影大多集中在广告微电影与公益微电影两大类。广告微电影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所以选取的故事多主打温情牌,如百事可乐的猴年新年广告《把乐带回家之猴王世家》,演绎了六小龄童章家四代的传奇故事。公益类微电影的创作初衷往往是传达人文主义关怀,选择题材也多关注社会边缘人物,如公益微电影《有一天》之《太阳会飞》讲述的是关爱服刑人员子女的故事。这两类微电影因为价值输出的需要,所以在选题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正能量”。

2 网络影视作品改编新闻报道题材的优势

分析

2.1 规避题材风险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在会上,总书记发表了新时期全面指导新闻舆论工作的四十八字总方针:‘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阐明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习总书记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2]正是由于大量新闻报道的政治属性,选择了此类新闻作为素材就等同于选择了催人奋进的新闻人物或者健康向上的新闻故事,这在选题上必然占有先天性优势,从而达到了规避停播风险的目的。再者有些较敏感选题经过了新闻传播的试水,官方民间反应已经明晰,价值判断逐步形成,这为艺术作品的加工提供了有效参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题材风险。

2.2 降低创作难度

新闻是对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的特性是向公众传播各种新鲜的信息,它是一种强调受众想知道或者应該知道的特质化信息。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引发受众的深层次共鸣,因此受众的关注度也成为艺术作品选择题材的前提条件,选择新闻报道作为选题也就意味着已经选择出了能引发受众兴趣的原始素材,这为艺术作品的进一步创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全媒介视野下新闻资源的共享性造成了媒介之间的激烈竞争,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的阅读,新闻届也在不断寻求自身的发展。如今对于各媒体来讲独家报道的制作难度越来越大,媒介也只能在报道方式上寻求出路。“故事化新闻以其独特化讲述新闻故事的方式让新闻极其个性,是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手段之一。”[3]网络影视作品的实质是用视听语言来讲述一个故事,以往的新闻在结构上存在头重脚轻等诸多问题,所以在改编剧本时调整结构的工程量较大。而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网络影视作品的剧本改编的难度。

2.3 提供便利选择

如今在全媒介的新闻资源环境下,网络影视作品的创作者拥有海量信息的选择权。几乎所有新闻门户网站都有明晰的新闻报道分类,创作者们可以根据分类选择自身所感兴趣的新闻素材。另外编辑推荐的头条或者重要新闻一般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社会热点,此类新闻也往往能启发创作者的艺术灵感。近年来大量新闻客户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都积极寻找自身优势开始调节功能特色。以手机新闻App为例。优质传统媒体App如《南方周末》,主打原创性和深刻性并存的深度报道、门户App如腾讯新闻,强调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兴趣算法App如今日头条,其新闻内容根据读者自身兴趣推送,而读者的兴趣则是机器通过其阅读行为推算而出的、新型主流媒体App如澎湃,侧重于政治与经济方面的新闻报道,拥有海量信息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原创内容。因此创作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的类型多样的新闻客户端,从而达到更加有效选择所需新闻素材的目的。

2.4 增强传播效果

新闻报道能引发受众的理性思考,但在新媒体海量信息的爆炸式侵袭下,新闻转瞬成为昨日黄花,受众的理性思考也会因此大打折扣而影响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意义。网络影视作品的更新速度低于新闻报道,视听语言比起文字语言也更加形象生动,但由于网络影视作品过于娱乐化缺乏主题内涵的深刻性,受众观赏后由于缺乏理性思考而容易淡忘。所以一定意义上新闻改编类网络影视作品更能让新闻报道和网络影视作品达到传播意义上的双赢。

3 结束语

无论是大尺度网络剧面临被叫停的风险还是“正能量”微电影价值输出的要求,网络影视作品的选材问题都将是解决其生存的关键性问题。而新闻报道在规避风险、降低创作难度、选择便利、增强传播效果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笔者希望通过此文抛砖引玉能引发更多网络影视作品创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蒋洁琼.网络剧严守准入关 优质内容凸显[N].中国证券报,2016-03-02.

[2]佘双好.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形成过程探析[J].政治思想教育研究,2016(32):78.

[3]屈济荣.新闻要素在故事化过程中的变形[J].新闻界,2008(2):52.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选题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生物学情境化新高考复习选题例析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策略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出版社如何科学地落实好选题论证制度
新年刊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选题有误
故事细节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