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县级广电媒体的发展策略

2017-05-12刘纬

新媒体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内容创新媒体融合

刘纬

摘 要 对于县级的广电媒体来说,一定要坚守自身的优势,即“本土化”,一定要做到新闻立台,以贴近民生以及服务中心为前提对“三贴近”原则坚持不动摇。积极对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管理、经营、平台、渠道以及内容等方面进行推动,实现它们的深度融合,将其渠道以及发展的空间进行拓宽,不断在这些内容上做出探索和尝试,才能为县级的广电媒体找到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 媒体融合;内容创新;全媒型人才;拓展平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6-0051-02

现阶段,大范围内的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均受到了不同的发展限制,遭遇了瓶颈以及危机。尤其是中央连续出台了相关的文件,促进三网融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等,对于县级的广电媒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县级广电媒体怎样对大众传播的话语权进行把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对于这次转型,如何将其变成机遇呢?本文认为各个县级广电媒体一定要找准定位,坚守“本土化”的优势,做到新闻立台,以贴近民生以及服务中心为前提,实现“三贴近”原则的坚持。积极的对新兴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管理、经营、平台、渠道以及内容等方面进行推动,实现它们的深度融合,将其渠道以及发展的空间进行拓宽,不断在这些内容上做出探索和尝试,才能为县级的广电媒体找到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出路。

1 以内容创新为主,打造看点节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众多中央、省、市媒体相比,县级的广播电视媒体在多个方面都处于劣势,例如技术、设备、资金以及规模等均不能与其相比,若是不结合实际进行发展的空谈,那么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县级广播电台一定要紧抓地域实际,打造看点节目,增强收视率,才是明智之举。

浑源县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开办有《浑源新闻》《民生浑源》《走进浑源》《最美浑源人》四档自办节目,以时政新闻为主《浑源新闻》在报道方式上力求“短、实、新”,改变了过去说教式的报道方法,镜头多对准群众,对准基层,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受到了社会的好评;以社会民生和服务生活为主的《民生浑源》则是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在解决群众民生问题的基础上更为政府分了忧;以宣传本土文化为主的《走进浑源》将浑源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逐一呈现给观众,让群众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了解到浑源的历史、浑源的文化;以宣传浑源典型人物为主的《最美浑源人》,通过和群众“零距离”接触,把富有时代精神的人物搬上了荧屏,使节目增强了感染力和吸引力。这对于县级广播电视来说,及时打造本土化发展战略实践的成功实施,也应是其在新时代中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更是为县级广播电视媒体节目的本土化、貼近性插上了翅膀,使其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对于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来说,广播电视新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生命线”,充分将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的“喉舌”作用体现了出来。然而,这不代表时政新闻只能作为“传声筒”,不仅需要对党的政策、方针、路线以及理论进行宣传,还应对政府举措进行阐明,做到人民心声的反映与党的主张的体现相互统一;还要把通达民意社情与坚持正确导向统一起来;将对舆论监督的加强改进工作和正面宣传的坚持进行统一,在报道形式上追求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在节目创作时追求创新,不断增强新闻的引导力和沟通力。广播电视专题节目是采用纪实性手法总结一个阶段或特定时期工作成果的展示,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在专题节目中要善于运用群众的语言,用群众切身感受去报道,结合新的采编技术,不断创新报道手段,使专题节目更加生动、鲜明,富有感染力和引导力。

2 以体制改革为抓手,打造全媒型队伍

由于体制、收入、薪资等原因,县级广播电视媒体人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人才的相对匮乏严重制约了县级广播电视的发展,这就需要县级广播电视必须打破现有体制,创新理念,加快转型,逐步形成养事不养人、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加快推进内部运营机制的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一方面,招贤纳士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充实全媒体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采编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升采编人员的理论业务素质,促进采编人员的转型升级。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中层竞聘办法等制度提升采编人员的战斗力,激发采编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力争使采编人员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练就“几把刷子”,把自己历练成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真正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如果只求财政“供养”而不大力推动改革,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势必跳不出眼前的危机。

笔者认为,在全媒型队伍的打造上,务必要采用一定的人才培养策略,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提升全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要发展真正具备专业素养的高端人才。笔者认为现在广电媒体的发展其实最离不开的就是人才,而广电媒体需要的人才是要从口才、编辑等多方面展开的。因此就这方面而言,在笔者以上提出的两方面要求下,还要加强人才培养的融入,因为只有不断培养人才才能真正建立高端型队伍,帮助我们去解决在专业知识上遇到的问题,做到知识与内容的逐一历练,让每一位员工都拥有专业扎实的基本功和执行力。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广电媒体的缺位情况,人才的历练要有一定的补位,能够弥补广电媒体单位的空缺。我们要针对整个媒体的发展情况去展开人才培养的工作,与此同时也要把体制的改革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在这两方面充分的培养与改革下,才能达到我们的工作实践目的。

3 以“三网融合”为契机,迈向新媒体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新闻传播方式的快速转变, 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等中央和省级媒体新媒体平台已经开始运行, 其新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令人耳目一新,深得受众好评。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台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主动适应新形势,以“三网融合”为契机迈向新媒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进曾多次强调,各级的广电机构需要做到因台制宜与因地制宜,充分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品牌优势进行发挥,找好着力点以及切入点,借助于项目的带动,达成局部突破的目的,从而实现整体的融合。面对三网融合带来的电视传播载体由单一走向多元的变化,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应该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相结合,实现自身网络平台的构建,促进新媒体网站的设立,借此为平台实现多平台多媒体方向的顺利转型。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电视等拓展新传播平台,实现新闻信息的立体化、全方位的传送。在新媒体的发展和实践上,一方面要提升新媒体的发展渠道,我们通过各个平台和网络渠道去打造自己的宣传平台,让所有人感受广电媒体的多元文化和节目宣传等,广电媒体的创新与改革不仅是充分的运用当代科技去宣传品牌和广电媒体内容,同样也是与时俱进,让广电媒体发展迈入新时代。笔者认为在新媒体的建立上要具备一定的互动,在内容上实现突破,也要在渠道当中不断拓展,现在不少县级广电媒体开始在自己的平台上积极的与大众进行互动,这种网络模式带来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新媒体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新的模式,存在的最大变化就是不断的更新内容,网络每天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我们要以“三网融合”为主要的基础,从服务、品牌、创新多方位发展,全面为广电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传统媒体的改革下找到新媒体的优点,同时让广电媒体发展紧跟时代步伐,除了服务和品牌,还要有互动与网络平台宣传,做到广电媒体发展的全面性改变。

县级广播电视媒体要坚持党媒姓党,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把权威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等内容进行深加工, 让正能量在网上市场赢得更多掌声,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的编辑、记者、主持人,始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遵循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以全媒体思维和开放性视野,根据不同传播终端的定位和需求,转变报道方式,对同一新闻题材策划采写不同风格的稿件,使全媒体的优势能够起到充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勤.地市级广电媒体的人才流失及其治理[J].新闻传播,2016(2).

[2]李春媛,屈霞.广电媒体结构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6(16):45.

[3]安前进,兰景婷.互联网+时代广电媒体舆论引导竞争力提升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6):71-75.

[4]赵庆华.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省级广电媒体提升途径初探[J].新闻传播,2014(2):18.

[5]晋建军.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作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4(4):26-28,31.

猜你喜欢

内容创新媒体融合
基于广告传媒功能的免费打印模式研究
微信公众号的特征及内容创新
现代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改革与创新探讨
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同质化的表现及成因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