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探讨

2017-05-11但琦付诗禄

价值工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后勤保障

但琦+付诗禄

摘要: 阐述了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目前后勤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认识问题、基础问题、人才问题和装备问题,着眼未来战争对后勤保障的军事需求,谋划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and the problems of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cognitive problems, basic problems, talent and equipment problems, focuses on logistical military requirements for the future war, and plans the strategies of military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 后勤信息化;后勤建设;后勤保障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logistics construction;logistics support

中图分类号:E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01-03

0 引言

現代战争本质上是信息化战争,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是激烈对抗性、快节奏性、精确打击性、战场情况复杂性,它对传统的大而统、小而全、低效后勤保障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保障应向多维立体化保障方式拓展,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特点转变。打仗就是打后勤,而后勤信息化是后勤高效快速保障的基础,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在当今尤为重要。

后勤信息化建设就是把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后勤建设、后勤管理和作战后勤保障各个环节的过程,其内在本质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通过信息技术融合和信息化后勤体制整合以及综合效能集成,实现保障力量一体化、指挥控制高效化、保障过程可视化、保障效能精确化。后勤信息化建设,是整个后勤系统的整体跃升。后勤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后勤指挥控制系统、后勤装备系统,还包括后勤体制编制、后勤人才队伍、后勤法制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根本性转变[1]。

1 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迫切性

海湾战争时,美军在后勤领域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后勤迷雾重重”,对作战造成较大影响。当时,美军准备了60日份的作战物资,分装4.1万个集装箱海运抵中东,但集装箱内装何物、抵运何地、何人接收,都不清楚,只好一个一个打开清点,再重装并提交运输。直到战争结束,仍有8000个集装箱未曾打开,造成严重的物资积压和浪费[2]。海湾战争后,美军非常重视基地后勤信息化建设,主要针对后勤保障的远程、机动和精确,对后勤指挥、管理和保障全面网络化,并应用后勤理论和成熟的信息技术,加强后勤装备的信息化改造。

美军后勤保障的思维方式是“准确、快捷、灵巧的保障”,为了实现后勤保障精确化,美军在后勤建设方面加强了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发展以其获取信息的快捷化、精确化和自动化,通过自动识别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后勤保障的预测性、快速性、精确性,后勤人员能按作战部队保障要求,预测未来1、2天内补给所需要和其他保障设施配置位于何处。在伊拉克战争中,正因为强大的油料伴随保障能力,第3机步师作战才能一昼夜行进150km~200km,成为美军地面进攻的突击力量[4]。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军的指挥自动化网络建设已基本覆盖全军团以上单位,但这距离未来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分散建设、标准不统一、接口不一致、引进不配套等现象[5]。

2 后勤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后勤指挥体系不完善,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整体保障

由于我军后勤指挥体系起步晚,信息化建设的难度比较大,一是认为目前的信息化建设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太多的后勤信息化,大部分人员都习惯了原来的后勤管理方式;二是后勤信息化建设困难,除了人员要适应信息化管理外,更重要的是提升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还不能达到,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后勤指挥体系。

2.2 信息手段的缺乏,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精确保障

经过几年的建设,后勤信息化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提高,但距美国发达国家的后勤信息化还差得很远。一是信息化建设资金远远不够,开发软件、购买硬件和采集信息资源,都需要大量的经费,维护和升级也需要经费,由于对后勤信息化认识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二是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信息资源不完善,由于后勤信息化建设晚,信息资源不全、不足,面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完善信息化资源的采集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3 后勤信息理论研究不够,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优化保障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是实际的基础。后勤建设要快速发展,只有科学的后勤信息理论作基础,才有正确的决策和建设上的效益。由于信息化发展很快,但是,针对我军后勤信息化理论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借鉴外军理论多,适合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理论少,后勤信息实践中大量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有待研究和突破,制约了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4 综合素质信息化人才缺乏,难以完成信息化战争的高效保障

信息化建设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近年来,随着大量科技含量较高的后勤装备配发部队,后勤人才培养有了很大进步,但综合素质信息化人才还很缺乏,主要表现在:讲后勤信息化重要性的人多,真正能做后勤指挥的人少;完成简单的后勤保障的人多,建设信息化后勤所需的复合型人少;完成一般的网络信息处理的人多,懂信息安全与防护的人少,难以完成信息化战争的高效保障。

2.5 后勤装备发展缓慢,难以完成信息化战争的快速保障

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要为作战部队提供快速精确的后勤保障,必须要有与作战装备相配套的后勤装备。后勤装备大多数为轮式车辆,受地形限制较大,难以发挥整体的保障效能[6]。

我军的后勤装备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后勤装备发展比较慢,也比较落后,还不能适应和达到信息化战争的水平,研制新型后勤装备,实现信息化战争的快速保障,显得非常重要了。

3 后勤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军事需求,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与根本,是信息化建设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军事需求提不出来,信息化建设就没有依据;军事需求提不准确,信息化建设就要走弯路;军事需求提不出来或提不准,是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7]。紧贴部队、聚焦战场,在统一技术标准下,想全需求功能,预留好拓展空间,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采集什么,怎么采集,建立军事信息采集机制,实现信息的唯一性、正确性和共享性。

3.1 以作战需求为牵引,建设后勤指挥体系

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战争转型、传统军事行动向联合作战军事行动转型,构建科学合理的联合作战后勤指挥体系,以适应我军为未来作战任务、战场环境、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基于“信息流”控制,要求后勤指挥体制栅格扁平化,基于后勤力量布势,要求后勤指挥方式综合多样化,基于战场环境实时感知,要求指挥手段精确高效化[10]。不同的作战样式,有不同的作战需求,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构建不同的后勤指挥体系,建设后勤信息化以满足后勤指挥体系的内在要求。后勤建设必须以信息化战争需求为牵引,信息化条件下可能爆发的战争怎么打,信息化后勤指挥系统就应该怎么建[8]。

信息技术使每个后勤阶梯能够随时了解作战部隊指挥官的位置及后勤需求,后勤人员将预测未来1、2天内补给所需和其他保障设施配置位于何处,按作战部队要求的时间提供保障,例如,营所高机动重型战术运油车通过通信网络将其携油情况传送出去,根据有关信息和部队的位置,列出通往申请单位最安全的输送路线,通过建立计算机模拟模型知道需要多少储备量以及如何分配的携运量,战术后勤指挥官能预测出1至3天的保障需求[5]。

3.2 以精确保障为目标,建设信息手段

精确保障是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精确的策划、建设和运用后勤保障力量,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为部队作战提供准确的物资技术保障,体现后勤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原则[8]。精确保障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如何才能在信息化战争中达到高效保障呢?实现精确保障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依靠各种通信手段和信息技术,将后勤信息平台与作战平台连成一体,将后勤指挥中心与各类传感器、探测器装置连成一体,使后勤能随时掌握部队情况,明确部队保障需求[8],也就是要建立一套集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的完整的信息系统。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在开战之前,就已经通过各种先进的侦察技术和手段,对伊拉克境内所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进行了锁定,“斩首”行动开始后,美英联军的所有精确制地导弹基本准确地投向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行宫和所谓的精锐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使这场战争出现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场面,伊拉克军队在美英联军精确打击下,没有了斗志和意志,基本上没有大的抵抗,便被瓦解了。

3.3 以信息化为核心,构建后勤信息理论

一是探索后勤精确保障理论。

后勤的核心能力,就是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精确保障,正是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队后勤提出的根本要求。美军在海湾战争以后认为,速度是完成保障的前提,精确是保障胜利的关键。没有精确保障的理论,就不能在实践中实现精确保障,加强理论研究与创新,在快速和精确保障的基础上,构建起新型的精确化后勤保障理论体系。

二是创建后勤建设定量测评理论。

随着后勤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分析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现状、成果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何来科学确定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在人、财、物上的投量与投向?现阶段还缺乏科学而系统的量化分析手段,也没有构建起一套用于后勤信息化建设评估系统。通过对我军后勤各系统、各要素的信息化水平、发展进程、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量化分析给出科学的评价,提高我军后勤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3.4 以提高功能为契机,推进后勤指挥信息化软件建设

后勤指挥信息化软件是后勤指挥信息系统的“灵魂”,没有软件支持的系统无异于一堆“废钢烂铁”,无法发挥其功能和效益。后勤指挥信息从获取、处理、控制与决策到变为命令下达给执行系统,无一不是在后勤指挥信息化软件的运行和控制下进行的。研制、开发和建设后勤指挥信息化软件,成为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3.5 以人才需求为基础,努力培养后勤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人才是后勤信息化建设成功之本,对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不论是信息软件的开发还是后勤装备的研制,都是人来做的,这需要大量的懂后勤且计算机、信息化能力很强的专业技术人才[9]。

3.6 以高技术为支撑,加强新型信息化后勤装备研制

我军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整体水平也不高。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可以借鉴外军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的经验,针对我军的具体情况,按照信息化标准进行设计、研制和生产,围绕未来作战后勤保障需求运用新技术、新理论设计,研究适合我军作战的新一代信息化后勤装备。

后勤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日、二日就完成了的,要着眼长远,要有长期建设的准备。当前面临着后勤保障向信息化和后勤保障向执行多样化人物转型双重任务,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界新军事革命正在加速发展,对我军后勤建设正产生深远的影响,必须着眼信息化战争需要,深化后勤信息化理论研究,加强后勤指挥信息化建设,加快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注重后勤信息化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高东广,张亦兵,张军民.略论科学统筹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J].后勤指挥学院学报,2010(3).

[2]王京海.强国海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J].海军学术研究,2012(7).

[3]王瑞泉.美海军基地后勤信息化建设概要[J].教学研究资料,2008(7).

[4]岳彬,施毅,吴坚.我军油料保障信息建设发展方向[J].军用油料,2004(3).

[5]卞正防,徐冉.浅析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及对我军的启示[J].潜艇学术研究,2012,30(6).

[6]陈林,李长江,徐其强.机械化炮兵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探讨[J].后勤工作研究,2005(5).

[7]聂元铭.后勤信息化建设应把握的重点问题[J].后勤科技装备,2012(6).

[8]吴桂俊,王振永.加快转变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有效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J].后勤指挥学院学报,2011(3).

[9]姜勇,吴意,殷建民.推进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学报,2010,27(3).

[10]王庚,王文生.基于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后勤指挥体系[J].后勤指挥学院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后勤保障
事业单位后勤保障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档案工作强化疫情防控后勤保障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两栖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研究
武警部队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应重点把握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对做好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工作的作用
民族高校实验室后勤保障之管见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
历史上重要登陆战役后勤保障的经验教训
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