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主体视角下低碳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2017-05-11方颖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7期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面入手,系统分析低碳消费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基于现有文献,确定了18项影响低碳消费的基本因素,采用问卷调查,以及借助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主要因素的筛选,给出了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企业高管态度、消费者消费意愿等12个关键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最后采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方法,计算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综合影响程度、原因度和中心度,揭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扩展了以往研究主要通过消费者自身来探讨低碳消费动因的视角,以期推动低碳消费的发展。

关键词:低碳消费 影响因素 三方主体 验证性因子分析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

引言

低碳经济,作为一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发展途径,不断受到公众重视。而低碳经济中的低碳消费,作为与公众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环节,它的实现效果影响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现有低碳消费的研究中,通常以问卷法为基础,研究城市居民等消费者群体受外界因素刺激后对低碳消费意识和行为的影响。但在经济学中,消费包括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生产消费和以个人为主、社会团体为辅的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非生产消费。因此,推行低碳消费,不仅是消费者主体的问题,更需要全社会、多主体共同参与。将研究角度细化到参与主体及其影响因素层面,可以对低碳消费产生更加可行的推进作用。以往的研究重点缺少对各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的分析以及对三方主体影响程度的系统判断,造成了制定的低碳消费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实施效果明显不足。本文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主体入手,筛选低碳消费的影响因素,构建三方主体影响模型,在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基础上,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主体与因素的作用路径,并通过DEMATEL方法定量地分析低碳消费三方主体的原因度与中心度,以期为三方参与主体提供分而治之的科学发展建议。

低碳消费影响因素识别

(一)政府主体影响因素识别

实行低碳消费,政府的作用首当其冲。当前阶段,传统消费模式依然在消费者的消费选择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近年来低碳产品、低碳生产、低碳服务等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但总体发展水平有限,实施成本与传统消费模式相比较高。因此对于经济成本较高、见效较缓慢的低碳消费模式,政府较少采纳并规划实施。

一方面,政府绩效考评体系的制定标准,政府对低碳消费的财政补贴与资金投入力度,以及低碳、绿色等消费税政策制定与实施,影响低碳消费的发展。根据学者的调查,当前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制度偏重经济发展成果,考核目标与定位偏失,导致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推进缓慢,经济指标在政府考核体系中的比重依然很大。且相当一部分经济发展成果仍为资源依赖性质,而在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比中发现我国对于低碳消费整体环节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较小。绿色消费税等税收控制手段缺乏,致使产品的经济成本参差不齐。综合而言,我国政府对于低碳消费的财政投入不足、低碳税政不全,导致低碳消费无法具备最坚实的经济保障。

另一方面,政府在低碳消费强制性法规的推行力度以及对低碳消费市场监管与引导规范化程度,影响政府对低碳消费的宏观调控。在低碳消费模式尚不成熟的今天,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环境法律治理欠缺,缺少强制性法规,对参与主体的行为强制性约束不足。单纯依靠政策的约束规范,容易引发市场秩序紊乱,低质量的服务与产品充斥市场,影响低碳消费质量。因此应提倡专门立法,加强政策与法律的协调作用,发展低碳消费的保障策略。同时应当改变以政策为导向的传统路径,代之以法律为主导的法制化路径。回顾我国西部地区环境政策,现存生态环境政策虽然在一方面增加了经济收入、减缓环境恶化,但是统一规划缺乏、强制性不足、实施效果评估困难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也普遍反映在当前低碳消费的政策上。此外,政府对于公众的低碳消费教育与培训也是影响低碳消费的重要举措。现有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缺少低碳消费普及知识与教育内容,开设的相关课程与专业较少。相关研究也表明,受过教育的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等健康消費方式的接受程度更高。

(二)企业主体影响因素识别

首先,企业高管对于低碳消费与生产的态度,以及企业拥有的关键生产技术与人才,对于低碳消费的生产环节具有影响作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偏好、企业管理者特征以及企业技术能力特征显著影响我国企业的低碳生产行为。此外,只有重视技术与人才,优先实施环保技术创新的企业,才可以优于竞争者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货币投票”,以此获得更多收益。其次,产品预期效益水平,影响企业对于低碳消费的积极程度。只有低碳消费生产与服务所带来的良好收益符合企业的基本发展需求,企业才会继续并深入进行低碳消费其它环节的研发与生产。与此同时,当原材料成本较低,可获得性强,企业进行低碳消费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意愿也会越强。另外,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也影响低碳消费。处于成长和成熟期的企业,产权结构、权力分化更加合理,从而提高组织效率以及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更容易接受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与应用,也就更加能够从企业长期目标与收益出发,接受低碳消费生产。与此同时,企业产品的营销侧重点及方式,直接影响低碳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国外企业在进行战略制定时普遍注重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需求,以此为重要参考来改变产品和服务设计、生产、使用和处理,努力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产品与服务,如欧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然而大部分中国企业为节约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低碳消费产品与服务的营销预算压缩,对品牌质量与消费者需求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产品的草率营销,无法将企业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更全面地推销给消费者,进一步降低消费者对企业与产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三)消费者主体影响因素识别

其一,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影响其选择低碳消费,即消费意愿、消费态度等因素与消费行为显著相关,不同的消费意愿进一步影响了低碳消费行为的选择。其二,消费者受教育程度越高,文化素质越高,信息接受能力就越强,低碳消费的技能越强,从而对低碳消费的认知程度可能就越高,选择低碳消费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三,在满足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收入水平较高的消费者虽然消耗的能源更多,具备的消费行为能力越高,因而更加愿意进行节能投资,选择健康的消费方式。另外,消费者的年龄、性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选择。

(四)低碳消费影响因素体系

综上所述,初步筛选出低碳消费三方主体影响因素18个,如图1所示。

低碳消费影响因素研究设计

为了保证本文所研究的影响因素的效应性及针对性更强,本文利用量表设置与问卷调查,对上述分析得出的低碳消费三方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选择山东省青岛市的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员工、普通民众为调查对象,确定政府工作人员50人及有低碳建设规划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共50人作为被试对象,同时在人流量较多的商业圈内,随机选择100位普通市民作为调查对象。此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问卷191份,其中有效问卷18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第一步,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的感受,对初步选择出18个低碳消费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打分。根据此类得分发现,公众普遍对税收政策、原材料、营销策略、企业生命周期、年龄与性别的影响打分低于2(1为完全没影响,5为非常有影响),因此删除此类因子及其题项,进行后续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接下来对所得的182份问卷进行了相关性分析、Cronbachs α信度系数测度、KMO系数测度、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测度以及因子分析对影响因子进一步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最终所选择的12个影响因子准确可靠。

影响因素分析

低碳消费的实行需要分阶段、分主体进行,而在各主体之中,处于不同中心度与原因度的因素及参与主体对于低碳消费的发展作用程度不同。与此同时,三方主体及其因素的原因及结果作用分析,也对低碳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可行的参考意见。

(一)分析方法与步骤

基于DEMATEL方法的低碳消費三方主体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步骤如下:

确定低碳消费的关键影响因素:政府绩效考核体系(f1)、财政补贴(f2)、市场监管(f3)、强制性法规(f4)、教育与培训(f5)、高管态度(f6)、关键技术及人才(f7)、产品预期收益(f8)、专项资金(f9)、消费意愿(f10)、收入水平(f11)、文化水平(f12)。

确定综合影响矩阵。选定了14位低碳消费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低碳消费的12个关键因素的相互影响程度进行打分,分为4级:0为无影响,1为影响不显著,2为影响显著,3为影响巨大。通过专家打分并规范化后,得到综合影响矩阵T(因篇幅有限,暂略)。

结果分析。根据T中的元素tfifj,计算每个参与主体中各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如表1所示。

(二)中心度分析

数据结果与我国的当前发展状况基本符合。低碳消费的实施,最大的依靠群体是消费者,不论政府的导向或者企业的生产如何,倘若消费者不选择、不接受,一切都是徒劳。对于现阶段低碳产品的实现,更多程度上受制于企业高管的态度。一方面,现有企业往往具备较为稳定的收益项目,而低碳消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投入较多资本;另一方面,企业高管对于企业的发展与运营,具备决策控制权,因此对于追求短期利益、环境责任感不强、低碳消费认可度不高的企业高管,很难让其领导企业尝试并发展低碳消费生产。此外,在实行低碳消费的道路上,政府的教育与培训对于消费者及企业选择低碳消费有重大导向作用。

(三)原因度分析

从原因因素与结果因素的对比可以看出,低碳消费更多地是需要从参与主体的观念与意识出发,在满足自身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借助市场、法律等手段,实行低碳消费,促进社会永续发展。

(四)三方主体综合分析

对表2分析可知,在实行低碳消费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影响作用、中心度以及原因度较为明显,而消费者的被影响程度较高,属于结果因素主体。消费者需要进行消费活动,必须经过由政府及企业的市场规范、生产等基本项目的支持。更现实的是,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了解与选择较少,自身的低碳消费意愿还未成熟,因此更多地需要政府与企业的推动,促使消费者接受并进行低碳消费。

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为进一步推动低碳消费的实现,结合三方参与主体的特点,本文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完善社会低碳消费保障机制,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于低碳消费的财政投入,设置低碳消费政府专项财政补贴,加大力度扶助优秀低碳消费生产企业的成长,积极开展低碳消费的教育与培训,营造良好的低碳消费文化氛围,优化政府绩效考评体系,提高对低碳、环保、绿色项目的考评比重,加强市场监管,利用市场机制规范消费者及企业行为,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消费的基础发展与推广。坚持以人为本,重点突出企业的人才效用。选择具备低碳发展思想的高级管理人才,鼓励企业高管及员工进行低碳培训,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科学生产,筹备专项资金用于企业低碳研发、创新,大力引进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及人才,以此为契机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线路,降低生产成本,为低碳消费的实行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公众科学合理消费,改变高碳消费生活习惯。转变消费者的传统消费模式,增强公众选择低碳消费的信心。以积极的信息进行宣传,促使消费者乐于利用教育机会,多方面接受低碳消费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合理规划现有收入,逐步转变消费观念,以健康的消费心态进行低碳消费,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兴东,景奉杰.城市居民低碳购买行为模型研究—基于五个城市的调研数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2)

2.王秀村,吕平平,周晋.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1)

3.贺爱忠,李韬武,盖延涛.城市居民低碳利益关注和低碳责任意识对低碳消费的影响—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的东、中、西部差异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8)

4.郑方辉,廖鹏洲.政府绩效管理:目标、定位与顶层设计[J].中国行政管理,2013(5)

5.杨解君.中国迈向低碳未来的环境法律治理之路[J].江海学刊,2013(4)

6.杜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的策略转换与制度构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2)

7.Rebecca Elliott.The taste for green:The possibilities and dynamics of status differentiation through“green” consumption[J].Poetics,2013,41(3)

8.冯进路,刘新民,龚毅等.不同类型企业家创新方式选择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12)

9.朱淀,王晓莉,童霞.工业企业低碳生产意愿与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2)

10.生延超,环保创新补贴和环境税约束下的企业自主創新行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5)

11.李卫宁,吴坤津.企业利益相关者、绿色管理行为与企业绩效[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5)

12.关涛,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组织特征差异性的实证研究—纵向视角提取发展型企业的组织特征[J].上海经济研究,2012(7)

13.Hazel Ann Nash.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and sustainable industrial policy action pla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9,17(4)

14.Han.Shen Chen,Chia.Yon Chen, Han.-Kuan Chen,Tsuifang Hsieh.A Study of Relationships among Green Consumption Attitude,Perceived Risk,Perceived Value toward Hydrogen-Electric Motorcycle Purchase Intention[J].AASRI Procedia,2012(2)

15.董雅丽,李晓楠,刘军智.消费文化视域下的消费观念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2)

16.张学敏,田曼.受教育程度对城镇居民消费技能的影响研究[J].消费经济,2009,25(3)

17.Wokje Abrahamse,Linda Steg.How do socio-demographic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relate to householdsdirect and indirect energy use and savings[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2009(30)

18.安文,刘萌.发达国家低碳财税政策及其借鉴[J].企业经济,2012(1)

19.张惠远,刘桂环,郝海广.中国西部环境政策回顾及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0)

20.关涛.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组织特征差异性的实证研究——纵向视角提取发展型企业的组织特征[J].上海经济研究,2012(7)

作者简介:方颖(1979-),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