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城区医疗中心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Ⅱ)

2017-05-11邬金龙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年4期
关键词:机房管理系统无线

邬金龙

(德特威勒(苏州)电缆系统有限公司)

某城区医疗中心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Ⅱ)

邬金龙

(德特威勒(苏州)电缆系统有限公司)

(接上期)

7.10 信息化应用系统

医院信息化应用系统包括:排队叫号系统、病床叫号系统、可视对讲系统、无线医疗专用网络系统、输液呼叫系统、ICU探视系统、手术监控及示教系统、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系统。

7.10.1 排队叫号系统

1)系统架构:TCP/IP(依托于医院内网)

a.系统组成:后台管理系统(服务器端)、分诊排队管理系统(诊区管理端)、医生操作终端、语音叫号系统、电子显示系统等5个子系统。所有排队叫号区域采用二次分诊排队的方式;

b.分诊排队管理系统子系统包括:取号部分(包括报到机、取号软件和取号接口等);呼叫部分(包括物理叫号器、虚拟叫号器等);显示部分(包括LED屏或LCD显示屏);播音部分(包括功放与扬声器等);管理部分(包括服务器、排队数据库、诊区及科室计算机、管理软件、LED、LCD显示软件、控制软件及语音控制软件等)。

2)与医院HIS系统对接

3)点位设计

挂号、收费以及取药处设置排队叫号主机、打印机;等候区设置2台报到机、1个LED显示条屏、音箱若干(根据等候区大小确定)。

各科候诊区:护士站设置门诊排队叫号主机、打印机;候诊区设置1台报到机、2台55寸显示屏、音箱若干(根据等候区大小确定);诊室门口设置1个22寸竖式显示屏;诊室内设置1个叫号对讲机。

医技检查(B超、影像科、内镜科等):护士站登记处设置门诊排队叫号主机、打印机;等候区设置2台55寸显示屏、音箱若干(根据等候区大小确定);检查室门口设置1个22寸竖式显示屏。

以上设计可实现的功能有:挂号排队、双向对讲、医生叫号、诊室显示屏显示、语音报到、优先就诊、过号重呼、广播喊话。

7.10.2 病床叫号系统(带病床音乐)

1)系统架构:TCP/IP(依托于医院内网)

系统组成:主要由医护对讲服务器、医护对讲系统主机、病房呼叫护理机、病床呼叫分机、卫生间紧急呼叫机、LED显示屏等组成。

2)与医院HIS系统对接

设计位置:住院部A(9~17层)和住院部B(6~17层)病区、ICU探视区、待产区

3)点位设计

系统配置:护士站设置1台医护对讲主机;病区走道设置3~4台LED显示屏;病房门口设置1台病房呼叫护理机,7寸彩色触摸屏,显示房间号、病床号、主任、护士姓名、护士巡房记录等内容;每个床位设备带上设置1台呼叫分机,显示病人姓名、病床号、护理级别、时间;待机画面显示护理级别、饮食类别、药物反应。

开孔尺寸及电源预留需要病床呼叫分机与设备带安装公司的配合。

7.10.3 访客对讲系统

1)设计说明

访客对讲系统:通过在特殊功能区出入口安装门禁系统和对讲装置,以实现访客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可视对讲。护士可遥控开启防盗门,有效地防止闲杂人员(尤其在夜间)进入各功能区。

2)设计位置

门诊楼4层手术室,急诊2层ICU区域,住院楼A9层产房,门诊楼3层供应中心。

7.10.4 无线医疗专用网络系统

1)规划说明

网络覆盖按照内网、外网架设,内外网物理隔离。

2)设备配置

核心控制器、基站、功分器、耦合器、天线等;双核心控制器。

3)系统优势

400~6000MHz超宽频平台技术,一网多用;支持WIFI、ZigBee、RFID、BLE、WMTS等所有无线技术标准,扩展物联网应用不受品牌限制;零漫游、零切换、零丢包、无盲区、无干扰;支持升级多台基站独立接入,真正的物理隔离;模块化扩展(升级),保护投资;全无源室分系统:无故障、易管理、易维护;原厂勘察设计,原厂实施、维护、售后安心。

7.10.5 无线医疗管理系统

1)设计说明

无线医疗管理系统主要基于无线医疗专用网络。该系统能够承载多种医疗无线设备的接入,同时支持多种无线通讯协议,同时支持从400MHz到6GHz多个RF频段。可接入各种类型的无线应用系统。且该系统实现了一网多用,N网合一。

无线医疗业务主要应用有:特殊病患监护管理系统,无线冷链管理系统,婴儿安全管理系统,手术室可视化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体征健康监测管理,无线输液监控系统,移动查房,移动护理,无线输液。

无线医疗应用系统可实现药品物流管理、智能床、婴儿防盗、输液监控、医疗废物管理、消毒供应、资产定位、体温采集(病人定位&呼叫)、医护定位&呼叫、病人腕带识别、被服管理等。

2)特殊病患监护管理

特殊病患人员配备智能监护床垫以及RFID病患腕带。基于医疗专用无线网络,检测离床信息及呼吸、脉搏体征等数据,医护人员可接受病患的报警求助及系统给出的业务提示及时做出反应。

系统组成:物联网基站、管理软件、无线网络平台、RID标签、监护指示灯、护士胸牌、监护腕带。

传输方式:ZigBee无线协议。

应用场合:急诊楼2F的EICU、住院楼A的ICU、住院楼B4层的ICU、NICU。

3)无线冷链管理系统

无线冷链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概念,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将分散在医院库房、药房、病房的所有冷库、冰柜、冰箱以及运送保温箱集中进行监测管理,监测数据通过医疗专用网络传输并接入医院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显示、记录设备的温湿度信息,并可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

系统组成:物联网基站、管理软件、无线网络平台、物联网传感器。

传输方式:ZigBee无线协议。

应用场合:门诊医技楼1F手术区、药房、病区药房、门急诊输液区、门诊楼4F手术室等。

4)婴儿安全管理

系统组成:婴儿防盗基站、无线网络平台、婴儿防盗系统(电子标签、软件等)。

传输方式:ZigBee RFID无线协议。

应用场合:住院楼A 8层产科病房。

RFID婴儿腕带,带有报警求救及防拆报警功能,佩戴后可基于医疗专用无线网络进行定位追踪。

5)手术室可视化管理及定位系统

手术室可视化管理系统用于加强对术前信息、手术过程后术后监护评估等各方面的管理。通过医患人员配备RFID腕带以及在手术设备上安装RFID标签,实现对人员、医疗设备等进行定位和管理。

该系统可实现的功能包括:

a.手术信息管理:建立患者身份与RFID标签对应关系,如身份的识别、手术部位确认、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信息内容,并与HIS整合,实时获取病患手术资料。

b.设备管理:自动识别临床设备,自动建立数据连接,自动进行数据采集。

c.病情信息管理:使用电子化病历,让病房、手术室、麻醉科、恢复室等相关单位不受纸质病历限制,各科室都可以随时调用电子病历。

系统组成:物联网基站、管理软件、无线网络平台、PDA、RFID标签、监护腕带。

点位系统组成:定位基站、定位软件、RFID读卡器、定位标签。

传输方式:RFID无线协议

应用场合:门诊医技楼4层、门诊楼4层手术室。

6)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使用RFID标签对各类资产进行标识,利用手持数据采集终端结合医疗专用RFID无线网络,完成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清算工作。

系统组成:物联网基站、管理软件、无线网络平台、PDA、RFID标签。

传输方式:RFID无线协议。

应用场合:药房、手术室、中心供应室等。

可对有毒药品、麻醉药剂、贵重仪器、重要物品等进行管理。

7)无线输液呼叫管理系统

系统采用条形码及RFID识别技术,结合无线网络技术实现护士对病人身份和药物核对的功能,杜绝了医疗差错。

无线输液呼叫系统主要设置在输液大厅和病房层。

系统配置:无线网络平台、移动输液手持终端、条码、输液软件。

传输方式:WIFI无线协议。

8)移动查房

移动查房系统通过医疗专用无线网络保持与整个医院的信息系统网络实时连接,将病人信息从医生办公室带到了病人床旁。

医生扫描患者腕带完成患者身份的确认,通过手持终端在患者床旁实时下达医嘱,医嘱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HIS系统完成计价后,护士通过移动护士工作站可以查看医嘱信息,及时执行医嘱。

系统组成:无线网络平台、移动查房软件、医生查房车或PAD。

传输方式:WIFI无线协议。

应用场合:住院楼A:6~17F;住院楼B:6~17F。

9)移动护理

护理人员通过移动设备(如PDA、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等)和医疗无线网络查看医嘱要求,通过扫描患者腕带条码完成执行医嘱、患者生命特征检测、记录执行结果等工作,同时,提供执行结果查询,护士排班管理等功能。

系统组成:无线网络平台、移动护理软件、护理PAD。

传输方式:WIFI无线协议。

应用场合:住院楼A:6~17F;住院楼B:7~17F。

10)系统实现

无线医疗专用网络已搭建,以上无线医疗管理系统后期院方根据自行运营情况自行采购。

7.10.6 EICU/CCU探视系统

1)设计说明

设计位置:在急诊楼2F的EICU、住院楼A 7F的ICU、住院楼B 4F的CCU、NICU设置该系统。

系统说明:在EICU/CCU病区的相应护士站设内部图像监视系统,保存图像及控制的设备均存放于此,用于护士对EICU/CCU病人的图像进行监视,并自动进行录像。同时,在相应的家属探视室内设图像显示设备,家属可在探视室经申请、批准后不进入病房的情况下实时探视病人。

系统构成:摄像机、探视主机、探视分机、图像显示及存储设备、传输部分。

系统实现:固定摄像机探视方式+移动探视车方式。

系统存储设备独立管理,设置在相应区域护士站内。

7.10.7 手术监控及示教系统

1)设计说明

系统概述:视频示教系统是用于手术室手术过程的记录和现场转播,并进行医学示教。

系统设计:系统将整个手术过程记录下来作为医院的资料记录和备份。从手术室取得图像、拾音,经转播中心处理后以多媒体方式进入教学点,如多媒体教室、示教室等完整的手术教学系统。

设计位置:地下室DSA两间手术室、门诊楼4层的手术室。

2)系统架构

3)系统实现

系统配置:前端手术室音视频设备、传输线路(依托于医院内网)、服务器存储设备及示教室显示设备;系统存储设备设置在示教室。

系统功能:系统集中控制;接入信号简单方便(各种场景信号、监护仪器信号:医疗影像设备信号);录像清晰、色彩保真;手术视频分享便捷;与信息化系统无缝对接;严格的管理权限。

7.10.8 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系统

系统组成:远程医疗系统由网络通信系统和远程医疗应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网络通信系统依托于医院内网。远程医疗应用系统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在线检查、远程交流以及系统管理等几个子系统。

设计位置:位于科研行政楼9层远程会诊中心。

远程会诊中心房间设计详见会议系统。

系统软件应用系统属于医院信息化系统,另行采购。

7.10.9 输液呼叫系统

系统配置:在护理治疗室设置无线接收主机、无线中继器,各输液座位设置1个手持无线呼叫按钮。

实现以下功能:无线呼叫、点阵显示、语音提示、无线手表接收、监控统计。7.11 公共安全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无线对讲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

安防系统设计参照市公安局技防办要求。

7.11.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设计说明

系统架构:基于IP网络的数字监控系统(依托于医院设备网)。

系统组成:前端IP摄像机、传输网络、系统管理服务器、用户工作站、视频显示设备、控制键盘、视频存储器、显示设备以及相关的管理软件组成。其中屏幕墙的设计按照屏与摄像机1:10的比例设计,显示设备配置50台55寸超窄边液晶拼接大屏。视频存储器的硬盘容量按30d配置。IPSAN存储。

设计位置:全院无盲区覆盖,公共区域无死角,特殊区域重点设置。

监控中心:位于科研行政楼1层安防控制室。

2)系统架构

3)点位设计

a.防范区域1

室外、大厅:室外以及各栋楼1楼大厅是人员复杂的场所,又是整个医院大楼的咽喉,从这里可以通往各个楼层、场所,因此设置安装高清快球、高清红外网络定焦半球摄像机。

电梯厅设置高清红外数字定焦半球摄像机。

楼梯口设置高清红外网络定焦枪型摄像机。

电梯设置电梯专用定焦半球摄像机,通过编码器转换为数字信号接入网络。

公共走廊设置高清红外网络定焦半球摄像机,支持走廊模式。

b.防范区域2

护士站、挂号、收费处、药房窗口、医患谈话间采用安装高清红外网络定焦半球摄像机+拾音器的方式。

设备用房(配电房、水泵房等)、监控机房、计算机机房设置高清红外网络定焦半球摄像机。

财务室、金库、现金结算处设置高清红外网络定焦半球摄像机。

其他重要区域结合内装图纸选择设置摄像机类型。

设备选型采用1080P,200万高清,彩色转黑白。摄像机电源由设备网POE交换机供电。电梯摄像机从电梯桥厢取电。

具体点位设计按中医院保卫科提供的《各部门需求调查表》进行设计。

7.11.2 入侵报警系统

1)设计说明

系统组成:主要由红外探测器、报警按钮、传输网络等组成,通过报警主机可以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如布、撤防等。

系统功能:通过报警联动模块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报警时可联动对应的摄像机即时在电视墙上弹出画面。

监控中心配置紧急按钮和110拨号器,用于突发事件求助于公安人员。

2)点位设计

红外探测器设置在实验室、财务室、现金结算处、药库、重要医疗物品库等处。

紧急报警按钮设置在挂号收费处、护士站、诊室、医疗纠纷会议室、财务室等处。

7.11.3 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1)设计说明

本系统采用离线式巡更,在保安人员巡逻的检查地点设置巡更钮,巡更管理主机设置在消控机房内。安保人员根据预设的巡更路线,定时巡查,并将巡查信息输入到管理主机上,定期打印巡更报表。

2)点位设计

分布点:在设备用房、地下停车场、自行车库、各栋楼大厅、各楼层楼梯出入口、各病区走道终端、屋顶电梯机房等处设巡查点。

巡更点可根据实际要求随时调整。

7.11.4 无线对讲系统

1)设计说明

使用单位:物业部门(管理、维护、安保、消防等)。

设计目的:保证内部对讲系统通讯信号清晰可靠,方便物业各项管理工作。

建设方式一:租用电信运营商。

建设方式二:自建系统,一次性投入系统设备,系统开通需获得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入网许可证。

系统配置:系统机房部分、天线及馈线部分、手持对讲机终端。

2)无线电管理局审批流程

设台单位提交书面申请→频率台站室接待受理→设台单位填写申请表→频率台站室预指配频率并报省无线电管理局→监测站接收咨询并进行勘测和组网设计→办公室审批→频率台站室开购机证明→设计单位购买发射设备→监测站检测发射设备◄►设台单位进行修理或换机→设台单位安装电台及试机→频率台站室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设台单位进行整改或重新调试→频率台站室核发执照、收费并将资料归档。

7.11.5 一卡通管理系统

1)设计说明

设计依据:GB 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一卡多用:统一的数据库和发卡中心,同一张标准IC卡可用于门禁及出入口控制、巡查、考勤、消费等功能。

设计内容:发卡中心、门禁管理、考勤管理、消费管理、电梯管理、停车场管理(视频识别)、热水管理等。

与消防系统的联动:门禁、梯控等子系统设备必须与消防系统的报警联动模块连接,以保证消防报警时强制打开出入口控制设备。

系统架构:TCP/IP协议。

a.门禁管理系统

点位设计:在监控机房、网络机房、地下重要设备用房(配电房、水泵房、冷冻机房等)、重要房间(财务室、档案室等)、强弱电间、收银处、药库、贵重仪器设备室及药库、病区、楼梯前室、电梯厅、屋顶出入口等处设置门禁控制设备(读卡器、磁力锁、开门按钮)。

网络门禁控制器设置在各楼层弱电间内,管理对应的门禁控制设备。

b.员工考勤系统

在地下室和1层电梯厅处设置考勤机,实现对员工的考勤管理。另外,可选门禁点设置考勤记录功能。

c.梯控管理系统

对于门诊楼、住院楼A、住院楼B、急诊楼设计医梯刷卡控制,设置电梯外呼控制方式,医梯只供内部医护人员使用。

对科研行政楼办公层电梯进行刷卡控制,设置电梯内呼控制方式,只供内部医护人员使用。

d.热水管理系统

系统设计:在病房层的各个病房内的卫生间设置刷卡点;可设定免费用水量,超出部分可按设定费率进行计费;可查询、打印用水清单。

e.消费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智盘(全称“智盘-餐饮快速结算系统”)是1套紧密集成了RFID射频技术的餐饮结算系统。采用特殊的热压成型技术和芯片保护技术,为每一个餐盘植入RFID射频芯片。

系统设计:采用自选餐厅快速结算管理系统。

系统配置:无线网络平台、结算台、RFID标签、自助充值机、POS收费机。

每栋楼1层公共区域设置自助充值机,支持微信充值、自助充值。

另配置收费机,用于医院特殊岗位人员订餐结算使用。

f.停车场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地下停车场2层共有停车位2435个;出入口总体设计为6进6出。

系统设计:采用视频车牌识别方式;设置车位引导系统。

多种缴费功能:自助缴费机、手机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APP应用支付、岗亭缴费等。

功能实现:识别车位指示灯,快速找到最近“空车位”;返回车库时,通过电梯间或主要通道口的“查询终端”迅速找到车辆停放位置,并规划最短路线进行指引,方便车主“迅速找到车辆”;通过自助缴费机或移动端预先缴费,实现出口“不停车通行”(大幅降低人员成本)。

停车场管理系统包括视频免取卡车牌识别系统和车位引导及寻车系统。视频免取卡车牌识别系统由电动栏杆机、车辆检测器、车辆识别单元(高清车牌识别一体机、LED补光灯)、信息显示屏、车牌识别管理系统软件、岗亭收费电脑等组成。车位引导及寻车系统采用基于车牌识别的视频车位诱导系统,在停车场的每个停车位上前方安装车位摄像机,对停车位的图像信息实时摄像,车位摄像机将检测到车位图像信息传输给引导单元进行车位状态分析及车牌识别和反向查询。平面车位部分,每个车位正前方仅需要安装1个摄像头实现精确引导及反向寻车功能,无需再安装任何辅助设备。机械车库部分需要在每个固定车位底盘安装1个特制的无线探测器,同时需要在机械车库的最底层每个车位前方安装1个摄像机,二者结合实现机械车库的精准引导和反向寻车功能。

7.12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智能建筑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绿色节能”是本项目建设的亮点之一,因此,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对用水、用电和空调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节能控制是本系统设计的重要目的。

7.12.1 楼宇设备自控系统

1)设计说明

系统设置统一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并预留与物业管理的系统集成联网接口;楼宇自控采用集散控制系统;系统采用两层网络架构控制方式,系统联网采用TCP/IP协议,末端控制采用BACNET协议;监控对象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新风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

BA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舒适——提供舒适良好的办公环境;安全——提供突发活动故障的预防手段;节能——降低能耗、减少成本;高效——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管理人员数量;维护——实现设备维护工作自动化;寿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BA系统监控范围:

a.热源系统

b.冷源系统

c.空调机组

d.新风机组

e.通排风系统

f.给排水系统:水池的高低液位监测、水箱的超高液位报警、泵的工作状态及故障报警。

g.变配电系统:通过接口的方式接入BA系统。

h.冷热源系统:通过接口的方式接入BA系统。

i.电梯系统:通过接口的方式接入BA系统。

7.12.2 能耗监测计量系统

参照标准:DGJ32J 173—2014《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 TJ111—2010《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规程》、《江苏省新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核要点》《江苏省新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要求:大型公共建筑(2×104m2及以上),施工图建筑节能专项审查。

作用: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加强建筑用能管理,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政府大型公建的用能管理,推动城市的节能减排,节约国家能源的消耗;为医院提供用能数据参考。

系统组成:能源计量装置、数据采集器和数据中心。

计量对象:水、电、气、中央空调、医疗气体如氧气等的能耗。

系统功能:该项目平台功能以医院建筑能耗监管系统建设导则为基础,以“安全、高效、节能”为目标,实现医院后勤能效与设备统一管理,为医患提供更好的服务。

用电分级计量设计说明:对于建筑总用电计量(一级),需在低压配电房各抽屉柜安装多功能表,用于计量建筑总用电及各分项总用电;对于楼层用电计量(二级),通过各楼层配电箱分项用电表计量各楼层照明插座用电及动力用电;对于特殊区域电力用电(三级),按区域单独计量,如科室、厨房餐厅等。

用水计量设计说明:通过市政总给水管网的远传水表计量总建筑用水;通过楼层供水之路计量,计算各楼层总用水情况;通过给水系统中冷却塔补充水、空调补充水、水景补充水单独计量,主要耗水区域如厨房等区域单独计量功能区域用水。

空调冷热量计量设计说明:在空调机房配置主机、水泵用电计量,并对冷塔风机类进行单独计量用于确定空调总用电量;对每层进行区域能量计量,对每层空调水泵系统热量消耗进行计量,统计各层风机盘管以外的主机冷热量消耗。

用气计量设计说明:燃气锅炉总管、各厨房总管设置燃气表,表具由市政燃气专业提供并安装,所供表具需满足系统采集数据的远传功能要求;空调制热总管、热水系统总管、各厨房总管设置涡街蒸汽流量计,所供表具需满足系统采集数据的远传功能要求;每个区域供氧主干管路上设置气体流量计,用于医院临床供氧监视和计量。

7.1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7.13.1 设计说明

本次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主要对公共区域照明进行智能化管理,可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本方案设计主要控制区域包括:公共区域(采用本地控制、时间控制、照度控制),室外泛光照明(时间控制、照度控制、节假日控制),地下车库(分区域分回路控制)。

系统架构:采用KNX总线。

智能照明开关模块:电气专业在配电箱内设计。

a.公共区域照明控制方案

定时控制:根据上下班和节假日时间定时自动控制。

照度控制:根据室外与室内照度对比,室内照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回路照明打开,保持室内照度值在舒适的氛围内400~500lux。

红外联动控制:夜间红外探测模式,有人经过触发红外感应探测器,联动灯光打开,同时联动对应的摄像机在电视墙上画面弹出。

集中监视与控制:值班室计算机可以监视每个回路的工作状态,并随时可以进行控制。

b.智能照明系统配置

公共区域包括:大厅、公共走廊、楼梯间等,受控回路为开闭控制;在接待台、护士站等处配置本地开关面板统一控制;采用智能照明控制面板,可预设8种灯光效果,组合成不同的灯光场景;楼梯的灯光采用定时与人体感应器相配合的方式进行控制;设置光线感应单元,根据室外光照度,合理调节室内亮度,以达到节能及更舒适的光环境的效果。

c.室外泛光控制方案

突显建筑风格和主题,节省能源;延长灯具寿命。

时间控制:根据傍晚、夜晚设置场景(子夜仅保留必要的标志性照明以节省能源)。

自动控制: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灵活调节。

设置照度感应:当出现暴雨天气可自动调整。

节假日的场景设置。

7.13.2 电梯五方通话系统

设计说明:在管理机房内敷设线缆至相应的各个电梯机房,而电梯轿顶、电梯轿厢和电梯底坑内的线缆敷设由电梯专用安装公司实施,系统设备一般由电梯厂商根据电梯规格型号提供。

7.13.3 系统集成管理系统

系统集成管理系统(BMS)通过高层软件接口,将楼控、能耗、智能照明、火灾报警、视频监控、一卡通、入侵报警等子系统进行集成,通过高速网络和开放的、标准的软件接口进行各个子系统间的无缝集成,以达到信息共享及系统的联动。

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报表生成和报表打印。

为领导通过计策依据和执行控制与管理的自动化。

BMS集成的子系统包括: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消防报警系统、能耗计量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

通过BMS系统的集成,可达到系统间的网络集成、功能集成、软件集成、操作界面集成等功能,便于管理。

联动举例:当消防报警主机发出火警报警信号时,在BAS方面,关断相应层面的新风机组和通风设备,防止火情进一步扩展,照明回路开启;在VSCS方面,摄像机对准火灾报警发生部位,电视墙指定位置显示联动图像,磁盘阵列进行报警录像。在ACS方面,对应楼层的门禁控制器打开电锁。

BIM与BMS的集成实现方式:集成系统平台通过与Revit2015交换满足IFC国际标准、DXF、XML等标准格式的数据,整合BIM模型库、建筑集成子系统及设备管理数据库,通过将BIM模型、设备管理与智能化子系统、移动终端等结合起来应用,为整个项目的运维人员提供1个基于BIM数字三维模型、统一界面标准的管理及综合性全面运维管理功能。

BIM与BMS端口对接:BMS集成平台应提供数据接口,实现同AutoCADRevit模型的数据交换,实现集成平台整合BIM模型,在集成平台上操作BIM模型。

7.14 机房工程

7.14.1 设计说明

1)机房工程为智能化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核心设备提供适宜的温&湿度、洁净的工作环境,以及有保障的电力环境和防雷保护;

2)机房设计系统包括:UPS不间断电源(对整个智能化系统)、机房洁净装修、配电、送排风、防雷接地、精密空调、环境监测工程、KVM、气体灭火等子系统。

7.14.2 设计范围

1)网络中心机房:科研行政楼8层440m2。

2)网络双活机房:后勤综合楼4层130m2。

3)安保机房:科研行政楼1层160m2。

7.14.3 设计标准

根据每个机房功能和需求,进行合理的装修及设备选型配置。

本项目规划机房按如下标准设计:网络机房(按B类标准设计),网络双活机房(按B类标准设计),安保机房(按C类标准设计),通信接入机房(由运营商自行设计实施),网络机房(按B类标准设计)。

室内装潢——墙顶地防尘保温屏蔽。

照明——照明灯具。

机房配电——低压配电柜。

不间断电源配电——UPS系统。

防静电——全钢抗静电活动地板。

防雷击——防雷电源、信号防雷。

空调新风——精密空调、新风系统。

环境监控系统。

KVM切换系统。

机柜排级系统。

需要考虑的相关问题包括:空调外机摆放位置,机房区域承重问题(UPS间楼板承重量不小于1100 kg/m2,主机房楼板承重量一般不小于800 kg/m2,外机楼板承重量一般不小于500 kg/m2)。

7.14.4 精密空调系统——冷却模式

行间空调+冷热通道完全隔离的全封闭机柜。

采用独立的水平送风制冷空调柜,配合机柜排柜门通道封闭设计,制冷效率高,系统超声低,冷热通道分离,可以提供单机柜最高10~30kW的制冷能力。

主机房:3个低密区(单机柜功率6kW)+1个高密区(单机柜功率10kW),低密区配置12台显冷量为20kW氟冷空调室内机模块,高密区配置4台显冷量为30kW氟冷空调室内机模块,共配套配置10台空调室外机,每台室外机内压缩机均为2+1冗余设计。

双活机房;4kW和10kW混合区配置4台30kW氟冷空调室内机模块,6kW区域配置2台20kW氟冷空调室内机模块,共配置5台空调室外机。

7.14.5 网络机房系统设计

UPS:8层机房UPS配置3台容量不低于三相300kV・A的UPS主机,电池后备时间1h;4层机房UPS配置2台容量不低于三相200kV・A的UPS主机,电池后备时间1h。

门禁:采用指纹+卡管理方式,可单独指纹或刷卡验证,或者指纹+卡同时验证。

照明:所有功能房间全部选用高效格栅荧光灯,在机房四周设置应急照明灯,由UPS供电。

监控:实现对8楼操作间、主机房、接入机房、UPS配电间和楼道的区域全覆盖,对4楼双活机房和UPS配电间区域全覆盖,无监控死角。

KVM:采用带加密功能系统设备,2台16口KVM主机。

新风:通过新风引进设计达到:维持室内的正压,以排出室内不断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保证室内空气洁净,维持室内空气的健康品质,给工作人员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

消防:采用灭火介质为无管网七氟丙烷洁净气体。

环控:在机房中安装1套动环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到各智能设备或子系统的运行参数和状态。

天花:机房顶部做防尘处理,吊顶采用金属微孔铝扣板,规格为600mm×600mm,安装高度为2 900mm,为达到机房保温效果,顶部采用阻燃级橡塑保温棉进行吊顶上部保温措施。

墙面:信息中心4楼和8楼所有靠走廊的墙和门(包括监控室、核心机房、办公培训室、UPS间、接入机房、库房、运行中心、资料室、计算机室、统计室)以及监控室和主机房之间的墙设计为钢化玻璃墙和钢化玻璃门,机房内所有实墙墙面和立柱设计采用统一设置:原实墙墙面涂刷高品质防尘漆,保证墙面平整,墙面安装强钢龙骨支架和防火板基层,外部安装彩钢板(0.8mm的热熔镀锌钢板,12mm厚可耐福石膏板)。

地面:机房所有地面设计采用统一设置:首先对地面进行找平处理,安装60cm×60cm无边框防静电地板,由于机房设计行级机柜制冷,对地板高度没有具体的要求,在满足机房净高的前提下,设计地板下高度为15cm。

其他:机房出入口设置活动防鼠挡板,机房内切实做好防虫防鼠处理,所有孔洞、门窗必须用防尘密封胶或密封条密封,严防鼠虫害对机房正常运行的影响。

7.14.6 监控机房(按C类标准设计)

1)室内装潢

机房配电——低压配电柜。

不间断电源——UPS系统。

照明——照明灯具。

防静电——全钢抗静电活动地板。

防雷击——防雷电源、信号防雷产品。

环境监控系统架构图

2)一体化设计施工

标准化模块设计,减少方案设计及现场施工时间。

所有组件由工厂预装,大幅减少现场施工时间。

出厂前预检,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线缆上走线设计

改善机房地板下风阻,提高精密空调送风效率。

可以避免机房地板下渗水所引发的故障。

方便日常线缆维护及增减。

方便机房扩容,客户可以以机房为单元方便地扩充系统。

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 for the Medical Centre in a City

WU Jin-long

(Datwyler (Suzhou) Cable System Co. Ltd.)

猜你喜欢

机房管理系统无线
平疫结合的CT机房建设实践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无线互联科技》征稿词(2021)
基于VPN的机房局域网远程控制系统
无线追踪3
基于ARM的无线WiFi插排的设计
一种PP型无线供电系统的分析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传输机房安全操作和日常维护要点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