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智能设计的“坎”与“运”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专家委员会轮值主席、同济大学教授程大章在智能设计分会2016年工作年会上的总结发言

2017-05-11编辑整理本刊编辑部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年4期
关键词:建筑物智能化人工智能

编辑整理/本刊编辑部

工程智能设计的“坎”与“运”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专家委员会轮值主席、同济大学教授程大章在智能设计分会2016年工作年会上的总结发言

编辑整理/本刊编辑部

2016年是中国经济运行、制度改革的剧烈震荡之年,作为建设行业的小工种——工程智能设计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持续的变化。从事建筑智能化行业的人们曾经自视很高,因为我们用“智能”提升了传统的建筑业,但是如今似乎是在建设方和工程承建商的夹缝中为求生存而拼搏。失望、失意和失态影响了工作情绪与质量。在这样的“雾霾”中,我们如何继续?是设计深度,作为专项设计究竟做到什么程度,图纸能否指导到施工和调试?二是工程智能设计的收费,设计人员的劳动价值在建筑设计费里得不到合理体现,在工程中又被“免费设计”的竞争冲击。

5 变天了?

好不容易有半把尚方宝剑的“专项设计资质”,竟然要说没就没了,无此依靠,面对市场我们如何获得项目?我们在EPC模式中还有生存地位吗?工程智能设计还算个行业吗?

一、“坎”在何处

1 边缘化了?

如今在建筑业中的时髦热词是: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零碳建筑、海绵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特色小镇、综合地下管廊等。“智能建筑”如旧日黄花,似乎少有人感兴趣了。

2 泛在化了?

如今谁都是建筑智能化专家。以智能家居为例,通信运营商、IT系统集成商、IT服务供应商、安防系统工程商、电力工程商、房产开发商、物业管理机构、手机制造商、家电制造商、电视机制造商、穿戴设备制造商……一个个都成了智能家居的建设运营商。

3 专业化了?

建筑智能化系统内容繁多,通常有30多类系统,每类系统均与ICT相关,其技术的进步都是飞速的。智能化系统无论是应用技术、系统结构,还是传输方式、终端形式,各家产品均无标准程式,如非该类系统的专业人士,外人一时是无法精通其中的关键与细节。因此,智能化系统往往在设备与工程招标后还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深化设计与施工调试。

4 入不敷出了?

工程智能设计在工作机制上一直存在着两个问题。一个

二、时来“运”转

工程智能设计行业真有过不去的“坎”吗?

我个人的答案是:否!理由可以从工程、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来分析。

1 工程

近年来,全世界都热衷于称我们进入了智慧时代,什么“互联网”思维、“人工智能”“互联网+”模式、“大数据”“云技术”……,不绝于耳。智能系统、信息系统已与现代社会运营和生活服务密不可分,因此,目前在建筑物里运行着的30多类智能化系统与电气、暖通及给排水工程,都是支持建筑实现功能的基本设施。智能化系统因其技术的复杂性和系统间的相关性,导致与建筑设备的工程设计有很大的差别,不仅需要独立的传输通道与分布的设备设置空间,还有大量的终端散布在各个功能场所。

任何建筑工程都面对十来个到数十个智能化系统,其工程设计需要综合布局,系统集成,并整合信息的采集、应用和管理。如果缺失良好的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则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的质量无法保证,最终必将妨碍建筑物融入城市和现代社会。

2 空间

首先来看一下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零碳建筑、海绵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特色小镇、综合地下管廊、城市双修等这些热门课题,当我们认真深入研究这些领域,就可以看到在任何一类建筑里都不能缺失信息、控制、管理与决策,都需要信息与智能系统的支撑。这些新兴的理念与工程又给工程智能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新课题。

城市由建筑物组成,如果没有大量的智能建筑,智慧城市既落不了地,也不能建成,而智慧园区和智慧社区则更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在智慧园区和智慧社区中,智能化系统已经走出了传统的建筑物,正因为区域、城域的智能化工程不在建筑综合设计的范围内,所以需要有能力的设计机构来完成从建筑到城域的规划设计。

由此可见,工程智能设计的业务涉及的空间正在不断地拓展。

3 时间

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是按照建设方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工作目标与内容均十分明确,通常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设计。但是,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特性则完全不同。因为任何智能化系统都与建筑物的运营相关,智能化系统的价值也只有在建筑物的运营过程中得到体现。由于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和运营模式的不确定性,所以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比建筑设计的其他内容更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全生命期,更需要根据各类建筑功能,结合运营管理业务及其模式进行规划设计与实施。

实践证明,成功的工程智能设计项目,一定是在建筑物功能研究与运营模式策划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功能水平定位,然后进行合理、缜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并对以物业管理机构为主体的运营进行指导与监督。因此,可见其中按传统意义上的工程设计工作量已经只是其中相当少的一部分了。

三、转型与发展

迫于形势的转型是被动的,若为抓住机遇而转型则可谋得更大的发展。

2017年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以往从未在国家层面上进行过这样的推广,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也长期是推荐性标准。这一次提出“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是行业的一个新转机。如果在智慧城市中的建筑物智能化水平低,则智慧建设的要求难以落地。

从以上对工程智能设计的工程特征、服务内容的空间拓展和为工程项目实行全生命期服务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我们的设计行业需要摆脱埋头画图的习惯,增强系统分析与综合能力,放开视野选择项目,把智能化系统工程从策划做到运营,这才能给自己创造出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我的认识是:工程智能设计行业应该以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咨询服务为核心业务,全面调整运作方式,在大型工程项目的EPC中占据一个独立的业务区。这个业务区的工作时期开始可以比EPC更前,它的结束可能在EPC交钥匙后的两年甚至更长。这样的转型改革将为工程智能设计行业带来生机和市场,也能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更好地落实到我国的城乡建设与运营中去。智能化行业离不开创新,系统之间更需要协调,目标就是要能够实现绿色发展,系统开放、信息共享。智能化行业本身就是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因此,大家要有信心、有信念去做好这份事业。

四、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

随着硬件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以及算法上的更新,人工智能会带来许多新的变化。人工智能与智能家居结合,将会有一个贴身的智慧管家;人工智能与智能建筑相结合,每个建筑物里面都会有一个智慧的运营者在掌管着这里的一切智慧元素;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结合,就像有一个助理市长管控城市的信息系统。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看到背后的安全问题,假如黑客利用人工智能入侵,威胁家庭、建筑和城市安全,甚至经过深度学习后的机器强行执掌家庭、建筑和城市的所有事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告诉我们在做技术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技术的本身,还要关注背后更多的问题。

当智能工程的设计实现了人工智能,那么它可以存储几万个设计大师的数百万个建筑设计资料。机器经过深度的学习完成智能工程设计,并交给施工机器人实施,会比人工更快速,更出色。如果这样的话,实现人工智能的未来社会还会有建筑设计院、系统集成商和设计师吗?希望大家对人工智能有更多的关注,相信它将对工程智能设计行业产生不可思议的变革。

无惧风吹浪打,从容应对时代的挑战,确立工程智能设计在建设业的特有地位,应是我们的宿命。

猜你喜欢

建筑物智能化人工智能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现代中小河流常用有坝壅水建筑物型式探讨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