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临床特点调查

2017-05-11俞帼英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阴虚阳肝火高血压病

俞帼英

上海市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临床特点调查

俞帼英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在册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调查、挖掘,描述黄浦区在册管理高血压患者证型分布情况,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指导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中医药健康服务。方法 选择2016年底以前在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在册管理的高血压患者491例,按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进行中医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建立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对高血压证型的信息进行对接、整合、清理、分析。结果 完成423例社区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在高血压患者证型分布中,阴虚阳亢证最多(31.44%),阴阳两虚证次之(26.95%),痰湿壅盛证和肝火亢盛证较少(21.95%和19.86%)。不同证型患者临床特点、健康档案的比较中,阴阳两虚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高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分期均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组和痰湿壅盛证组(P<0.01)。结论 上海市黄浦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年龄偏大、病程较长、高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分期较高。运用中医证型对应的健康教育和诊疗适宜技术,对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中医慢性病预防保健、慢性病防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高血压 老年 上海市 社区 中医证型

现代中医学在《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将高血压定名为“风眩”病,其定义为临床上以头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征。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及老龄人口增多,高血压病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及“头痛”等范畴。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对高血压病进行祖国医学辨证分型可揭示证候本质,完善中医药调节血压思路及方法,同时也是发展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病的必由之路[1]。但迄今为止,涉及对证型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探索上海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证型临床分布特点,为上海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提供依据,为规范、科学社区高血压中医预防保健及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支持。为此,本研究选择了一组近年来在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给予中医辨证分型,并按证型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6年底以前在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病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在该街道社区居住5年以上。排除标准:各类继发性高血压病。本文入选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3例,男性228例,女性195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9.82±14.75岁。

1.2 方法

1.2.1 老年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及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提出的中医高血压病诊断分型标准,经两名中医主治医师共同辨证来确定证型,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等四型。

2.结果

423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证型分布中,肝火亢盛证84例(19.86%),阴虚阳亢证133例(31.44%),阴阳两虚证114例(26.95%),痰湿壅盛证组92例(21.95%)。表1为老年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临床特点比较,结果表明,阴阳两虚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高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分期均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组和痰湿壅盛证组(P<0.01)。

表1 老年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临床特点比较[n(%)]

3.讨论

多数中医文献[1]认为,老年高血压病的病位于肝,根源在肾,故早期病变偏于阳亢,中期多属阴虚阳亢,后期多为阴阳两虚,或以阴虚为主,兼夹风、痰、瘀等证。本研究采用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高血压病辨证分型方法,将其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及痰湿壅盛证等四型,这一分型方法得到临床普遍认同。结果显示,上海市黄浦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证型分布中,阴虚阳亢证最多,阴阳两虚证次之,痰湿壅盛证和肝火亢盛证较少。这与国内其他一些城市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接近[2,3]。在不同证型患者临床特点比较中,阴阳两虚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高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分期均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组和痰湿壅盛证组。这些数据支持,初期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为肝火亢盛型,随着年龄及病程增加,可进展为痰湿壅盛证,最终病情结局多为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特别是阴阳两虚证患者,他们常常有较高的高血压病分级及分期,这与国内多数中医文献[4,5]看法一致。

近年来,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无论是文献整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还是中药药理研究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在降压的同时,患者更多关注对自身整体情况的调整,中医证候的改善以及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应用证型辨证思路对上海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调查,探索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高血压分期、分级的关系,以及在临床中多种表现,总结出规律,形成符合上海地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包括辨证论治调饮食、辨证论治食疗方、辨证论治调摄施护等健康教育处方和辨证论治的诊疗适宜技术,运用于高血压患者防治结合中。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源远流长,具有整体调整、降压满意,症状改善明显,疗法自然,依从性好,有减轻或逆转靶器官损伤优势,中医辨证与高血压分级、分层结合将可显著提高诊疗水平,并将对今后社区慢性病中医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1 张小娟,李应东.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9):1115-1117.

2 韩伟斌,刘木松.上海某远郊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169-1172.

3 赵玉玲,胡晓灵.新疆地区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候初探[J].山西中医,2010,26(3):40-42.

4 程苗苗,王承龙.10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中医药,2015,47(1):34-36.

5 孙欣萍,辛莉,吴立旗,等.5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301-1303.

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023

10.3969/j.issn.1672-4860.2017.02.031

2017-1-23

猜你喜欢

阴虚阳肝火高血压病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的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研究
中医名言拾粹
微信在线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八三感怀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