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的行业集中风险研究

2017-05-10杨心洁

商场现代化 2017年7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

摘 要:金融的改革使得商业银行变得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和对利润的追求使得各个银行在信贷业务上出现了信贷集中的现象。由于信贷集中现象不仅仅在我国出现,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着。信贷集中的问题一直很受人们的关注,从短期来看,信贷集中跟随着国家政策,而且也给银行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但从长期来看,信贷集中现象还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因此,本文针对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贷款的行业集中风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明白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现象以及信贷集中现象可能遭受的风险,再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贷款集中问题;银行风险;经济金融发展

从目前形势来看,商业银行在我国信贷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贷款是商業银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信贷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利用,能使商业银行的资本流动性和利润空间都加以优化。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体现在商业贷款方面,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集中体现为短期内确实为银行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润,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贷款的过度集中使得商业银行承担着与日俱增的风险压力,假使风险压力累计到一定程度,就会使银行流失大量经济。金融业的竞争力度正在逐渐增大,商业银行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收入,就容易松懈对信贷管理的重视,对于一些有利客户的贷款业务过于集中。因此,只有进行科学仔细的计算,才能使得收益和风险不产生冲突,才可以使商业银行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占据有利位置,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还能减少贷款集中问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集中的现状

贷款集中是经济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贷款资源分配处理的现象,当金融企业对于一个地域的贷款业务达到一定数额时,贷款集中现象就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把贷款集中看做是贷款资金投向的集中,以及贷款权限、形式的集中等。商业银行贷款集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形式:

1.客户集中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银行业尽最大的强度进行业务推广,加强优质新客户群体的开发,同时提升高信用客户的贷款额度。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一些大的企业客户,把资金过度集中在大的企业客户身上,不断增加着对这些客户多头贷款或者过度贷款的现象,“垒大户”这个状况越来越明显,因此在一些大型的银行,已经出现了小企业的贷款余额负增长的现状。

2.行业集中

近年来,新增贷款投向行业集中的趋势逐步增强,对单一行业或多个行业贷款比例高,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贷款资金集中投向一些优势行业、垄断行业,以至于贷款在这些行业中聚集。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体现在企业贷款、票据贴现、个人贷款这三种方式,贷款过度的行业集中会引发银行风险的集中,所以应高度重视商业银行对贷款行业集中的现象,有效的权衡商业银行贷款行业投向集中的程度。

3.地域集中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及较发达的中心城市是效益好的优势企业、重点企业的聚集地,促使金融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扎堆投入,这让贷款开始逐步往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一些发达城市发展,造成了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商业贷款资源的减少。随之产生了贷款资源过度向“东部集中”这个现象,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金融营业网点的各项指标就明显高于了其他的地区。

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行业集中对银行业的风险

商业银行将贷款流向优势行业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贷款在这些行业集中的现状也开始严重,尤其贷款流向上市公司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特别复杂,不怀好意控制股票股权、互相担保甚至与证券机构之间相互利用,因此资金的流动就很隐蔽,一旦关联的集团资金链断裂,就会牵扯到所有相关的企业,造成银行的风险日趋加重。

将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入进个别的优势行业中,可能在短期内将有较高的银行收益,但如果国家政策导向产生变化时,这些行业将会受到直接影响,致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从而造成不能按时的还本付息,这就可能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向风险,甚至会面临破产的风险,一旦造成多家贷款银行出现连锁效应,就会加剧整个银行业的金融风险危机。

三、对改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业集中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1.加强贷款投向行业集中的监管

(1)建立贷款行业投向的数据库

建立贷款行业投向的数据库对于贷款投向集中风险预警体系的完善是必要的,全方位监控已提供资金和申请贷款资金的行业,不仅能够保证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化经营,还能够让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动态化的贷款行业投向的数据库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信息、中观经济政策信息以及微观经济政策信息。

要想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方面来检测贷款投向行业集中的情况,就应该实时更新贷款行业投向数据库的信息,确保信息搜集的完整性,使得系统实现全动态化,这样才能为制定商业银行的放贷政策提供有力的证据。

(2)构建完善的监管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银行业大多处于定性的研究,而定量的研究较少,因此需要构建完善一个统一、合理的监管指标体系。央行的窗口指导方式虽然会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但是在针对商业银行贷款过度集中这一问题上的作用并不明显,基本属于治标不治本。只有通过调节银行贷款投放在不同行业间的比例,构建起完善的监管指标体系,才能防止商业银行的行业集中导致银行经营风险的上升。只有制定出一整套针对贷款投向行业集中的监管体系,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贷款行业过度集中的问题,降低贷款投向行业集中所带来的风险。

(3)出台贷款行业集中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

为了吸取贷款行业集中现象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教训,我国监管局吸收国外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针对贷款行业集中的现象,制定了控制贷款集中风险的行业规章,虽然规章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看,会对监管对象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要明确监管范围,确定监管目标,建立贷款行业集中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使监管的效率和准确路有所提高。

2.优化商业银行自身的贷款管理方式

(1)加强贷款行业集中的风险意识

发展优质客户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模式,把资金过度的集中投入在垄断性的行业,直接增加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应当改变原有的经营理念,将贷款资金分散投资,尽量降低贷款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業等等,把贷款投入到规模相对较小的行业,可以让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风险,同时可以银行的效益,推动各个行业协调发展

(2)端正贷款理念、合理规划贷款资产

近几年来,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首要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应从自身抓起,调整和优化贷款结构,时刻监管已有的贷款存量,合理安排贷款的使用金额,优化贷款存量的结构。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理性、客观的对待,不要盲目的将贷款大量投放在目前处于优势的行业。适度分散银行贷款的投放,不仅能增加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将贷款资产的风险降低,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3)建立贷款投向行业集中风险预警体系

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是防范商业银行贷款投向行业集中所带风险的重点,可以发掘潜在的风险,掌握多有的不利因素,讲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患于未然,指引着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

贷款投向行业集中风险预警体系的组成成员为项目负责人、检测风险的检测人员、管理贷款行业集中风险的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属于市场部门,主要负责存入贷款、销售产品和研发产品等;风险检测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同属后台的贷款监管部门,专门负责贷款的贷前审批和贷后管理等。风险预警系统的组成人员必须做到团结协作,深入研究了解放贷人员的基础情况,全面了解放贷行业的现状、预估放贷行业的风险,并结合所了解到的内容,整理出一份贷款行业集中风险的报告,递交给相关的风险管控部门进行审批,通过后才能开始接下来的放贷流程。

四、结束语

我国在上市商业银行贷款的行业风险研究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把握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控是未来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阳,董俊杰.贷款行业集中度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MES方法[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01).

[2]陈懿冰,聂广礼.银行信贷应该集中管理还是分散投放--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0).

[3]王旭.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究--基于中国18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3(04).

[4]于明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0).

作者简介:杨心洁(1994.11- ),女,湖北武汉,汉口学院,全日制大四,研究方向: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改革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与居民杠杆率攀升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浅析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理论分析
基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因
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货币政策对煤炭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