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中的自律和诚信

2017-05-10易明

北京纪事 2017年5期
关键词:蜂窝煤厕纸用车

易明

3月15日,准时准点供暖停了,乍暖还寒,这城里又是小雨又是稀稀落落的雪花,夜里冷得有点抗不住,开起空调吹热风。想到2016过去的一年,11月15日前的那一段时间,寒冷有点提前,老百姓盼着供暖也能提前,市政说要会商,必须连着几天到几度几度的,有点扯。后来市政府领导体恤民情,一决断就供上暖了。

现在锅炉停了,再烧起来是绝无可能,忍忍吧!除了老弱病残,对一般人也不应该是个难事,和上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冬天比,现在的寒冷实在不算什么。那时候住筒子楼,暖气是铸铁的,有一个放气的小铜阀门,有人从那里放热水,整盆整桶洗脸泡脚,四周围邻居家就倒霉了,20平米的房子,就靠那半米多宽的暖气片,热上不来了,烧锅炉的也没办法,因为这么损的大有人在。联想起另外一大“损”,就是偷偷用电炉,全楼一个电表,保险丝断了接,接完没一会儿就又断了,更恶劣的是绕过电表接线偷电的,已经属于是“专业人士”干的事。这类事在很多反映那个年代生活的电影电视剧里都有,属于严重的损人不利己。有人以为这么做了,你也抓不着“现行”,顶多站在楼道一痛没名没姓的乱骂。其实折腾久了,是谁大家心里明镜一般,可就是知道了也没办法。暖气不热时,家里有小孩特别是婴儿的,急中生智弄几个100瓦的白炽灯,管用是管用,可要都这么做,早晚全楼的灯就都不亮了。说起筒子楼每月收水电费也是一景,各家轮着来收,一个月没几块钱,怎么算的?有点想不起来了,应该是均着来,虽然都穷可没有人去斤斤计较,所谓特别坏的人不多,自私自利是常情,因此运动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并非无缘无故要来的。

跟偷有关的事还有一件,那就是蜂窝煤。约煤场的师傅把蜂窝煤用木板托着,一摞一摞搬到楼上,一摞一摞放在自家门口,有时会觉得用着用着数对不上,少了。无辜被怀疑背黑锅是难免的,白天楼里人少,楼道灯不亮,偷东西的多是老手,防不胜防。有人想出一个办法,在摞好的蜂窝煤上用粉笔写数字,1、2、3、4、5……其实是没用。那时蜂窝煤质量好,烧起来几乎没有烟,烧完的灰干净。

再说说“偷”和“拿”。说“偷”,我觉得指拿人家私人的东西更多一些,行为阴暗让人不齿。而偷公家的东西,敢干这事的人,往往是光明正大地“拿”,怀里揣着脑子里惦记着,“不拿白不拿”。听老人讲,祖上几个兄弟在福州台江开着钱庄,有一兄弟不太争气,花钱还大手大脚,没钱了就到自家柜台上支,伙计不敢不给。他认为既然是大伙的钱就有他的一份,早晚都要用,先拿点怎么就不行了?可时间长了老这样,族里的其他兄弟就受不了,多大的买卖都做不下去,清理门户自然也是早晚的事。

现实版的“拿”,典型的案例就是前一段发生在天坛公共厕所,一些人特别是老年男女,明目张胆往自己兜里包里装公厕手纸,没完没了,名副其实的“人在做天在看”,为老不尊,就是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了。国家发展了,社会富裕了,公园的厕所有了五星级,有了让大家随便共享的手纸。好么,您搂不住,保洁员制止不了,居然靠人脸识别来解决。对这事有比咱评得精彩的,下面引两段《人民日报》的文章,题目叫:“刷脸取厕纸是谁之耻”。

近日,在北京天坛公园的公厕里出现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如厕者必须在机器面前“刷脸”才能取出60厘米至70厘米的厕纸,而且同一个人必须间隔9分钟才能再次取纸。如此“黑科技”用在了如厕这件小事上,真令人啼笑皆非,但不这样又能怎样?本来天坛公园所有公厕都有免费厕纸,但总被人整卷顺走,有人甚至一天来几次。厕纸虽然不值钱,但架不住有些人持之以恒地拿。公园管理方也是百般无奈才搬出了“黑科技”。据报道,由于操作不熟练,平均每位游客用时半分钟。相比普通的抽纸设备,时间拉长。我想,如果有人真的内急,站在厕所前刷脸取纸,该有多尴尬。

“刷脸取厕纸”这样的事充分说明,如果缺乏诚信,方便快捷就会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本来根据需要自行取用是最快捷便利的,但少数缺乏公德的人迫使公园必须默认所有人都是贼,不得不采取技术手段堵塞漏洞。由于对游客不信任,公园不得不花钱买刷脸厕纸机,一台高科技机器的价格肯定比一卷厕纸高得多。而游客本来可以短短数秒就拿到厕纸,现在却要付出五六倍的时间,损失的时间也很多。诚信缺失抬高了不必要的社会成本,最终导致公园和游客的“双输”。

不管怎么说,天坛出的这档子事,实在是丢国人的脸。江河万古流,你和大家都可以取一瓢饮,适可而止,那就是共享,拿多了,拿了自己不该拿的,就是贪婪。

共享——这个词热了,落到现实中,近来风生水起一发不可收拾的事,最让人闹心的就是共享单车。记得两年前在北京亦庄的一些工厂小区门口路边,出现过一种公共自行车,需要在“桩”上刷卡定点使用,好像应者寥寥。本来是为了行走方便的工具,用起来反而觉得麻烦。科技日新月异是很神奇的事,光明和黑暗好像就是分分钟,新旧更替有时是太快了,前脚还欢欣鼓舞,后脚就一脑门子官司,使得一些“迟钝”的人老是跟不上趟,成不了风口上的猪,还把手机互联网当成魔。

比如本人很长时间没想明白以前的公共自行车,和现在的共享单车有多大的不一样。后者已经呈现泛滥之势,北京街头充斥着橙红黄蓝绿的各色自行车,找车、解锁、付费,一个小小的智能手机搞定,用车还车随心所欲,用户在使用上快捷、便宜,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一物降一物,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共享单车的出现,将使“黑摩的”的彻底治理成为可能。近10年住在南三环附近的机关宿舍,去地铁五号线,不管是宋家庄站还是刘家窑站,难免会受到“黑摩的”的诱惑。每天天不亮,人家已经候在您小区门口,方便呀,特别是在天寒地冻的日子,几步路都懒得走。

现在“黑摩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共享单车。

想想共享单车的起源,挺有意思。2015年,ofo平台在北京大学校园内诞生,创新之处在于将单车和移动互联网结合,实现共享、无桩,寻找到一种既不必担心丢车,又能随时随地用车的解决方案。用户只要在手机APP上输入ofo为单车加装的车牌号,就能获得对应的解锁密码,打开密码锁就能骑走。到达目的地上锁付款后,互联网平台记录下当时用户手机所处的地理定位,为下一位用车者找到车提供依据。同为“无桩”,2016年4月上线的摩拜单车则采取了为车身加装GPS芯片的物联网方案,这个芯片可以跟踪位置,计算路程和使用时间。用户通过手机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后,人就与车“绑定”了,用车结束后上了锁,系统就会自动结账。

技术是成功的,导致的结果是市场空间被无限放大,到2016年底,我国共享单车企业已经超过20家,用户数接近1900万人。与政府倡导的低碳节能、绿色出行相一致,是共享单车快速成长的重要前提。当前市面上的共享单车其实更接近于“共用”,而非“分享”,因为车辆并非个人资源,而是平台所有。说ofo成立初的模式似乎更有“分享”的本意——平台上的1000多辆单车均为北京大学师生个人拥有、自发共享。

共享单车方兴未艾,“共享汽车”也出现了,据说因为大城市买车、养车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摇号难、限行及停车难,公众有这方面需求。首汽集团旗下“Go-fun出行”已经在北京储备1100辆车,车型包括奇瑞、江淮、北汽等,租赁点100多个,2017年将扩展为200多个。下载“Go-fun出行”手机APP,上传身份证、驾驶证照片,缴纳押金699元,不到5分钟,就获得一个账号。登录账号,可以就近获得一辆车的使用,收费每公里1元加上每分钟0.1元,远远低于北京市每公里2.3元的出租车运价。与共享单车不同,共享汽车上路是要看车技的,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保险服务不能少。因此“Go--fun出行”在确认用车前,需要你明确是否购买价值10元的不计免赔服务。另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停车和违章费用,需要用车人承担。为避免出现人为锁车、毁车、圈车等不文明用车行为,各大平台都在相关条款中作了规定,并强调了用戶要承担的相关费用及法律责任。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对使用者的道德自律和社会诚信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下篇接着说)

(编辑·宋国强)

feimi2002@sina.com

猜你喜欢

蜂窝煤厕纸用车
HEARTH WARMING
纽约举行厕纸婚纱大赛 件件做工了得
烧蜂窝煤的记忆
造蜂窝煤的老工人
寻衅滋事大众T6对决奔驰V级
天天用车翟光龙:王兴教我的那些事
51用车李华兵:雷军和姚劲波教我的事
环保请从厕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