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简报

2017-05-10吉曹云王红梅相家英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0400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农业服务中心04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农业服务中心045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噻呋病指嘧菌

何 吉曹 云王红梅相家英(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0400;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农业服务中心 04;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农业服务中心 045)

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简报

何 吉1曹 云1王红梅2相家英3(1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00;2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农业服务中心 201411;3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农业服务中心 201415)

为有效提高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水平,特进行了250 g/L嘧菌酯S 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250 g/L嘧菌酯SC 30、40 mL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2次用药后9 d的病指防效分别为68.24%、75.37%,高剂量处理与对照药剂240 g/L噻呋酰胺SC处理的防效相近,低剂量处理与对照药剂11%井冈·己唑醇W P处理的防效相近。

水稻纹枯病;250 g/L嘧菌酯SC;防治效果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后轻者影响谷粒灌浆,重者水稻植株枯萎倒伏,抽穗不结实,严重影响水稻产量。近年来,由于水稻栽培模式的多样化及施肥量的提高,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日趋严重,而传统防治药剂井冈霉素及其复配剂等因常年使用,致使抗药性上升,虽药剂用量不断增加,但防效却逐渐下降,已很难控制水稻纹枯病的扩展蔓延。为寻找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新型药剂,有效提高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水平,笔者于2015年开展了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作物及地点

试验对象为水稻纹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供试水稻品种为“花优14”,机插种植,插秧期为2015年6月6日。试验设在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穗轮村进行,试验田土壤为青黄泥,有机质含量15.1 g/kg,pH 7.1。

1.2 试验设计和安排

供试药剂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SC,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SC,陶氏益农有限公司)、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WP,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试验设每667 m2用250 g/L嘧菌酯SC 30、40 mL,240 g/L噻呋酰胺SC 20 mL,11%井冈·己唑醇WP 60 g,不施药空白对照(CK),共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45 m2。

第1次施药时间为2015年8月18日,当天晴天,温度23.3~30.0 ℃,相对湿度85%;第2次施药时间为8月28日,当天多云,温度22.5~29.9 ℃,相对湿度85%。试验期间8月18日至9月6日(第2次用药后9 d),雨日6 d,雨量为239.6 mm。试验采用原昌有限公司生产的PB-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施药,每667 m2用水量为50 kg。施药时水稻生长处于孕穗初期,水稻长势良好。试验田从插秧至试验结束没有进行过其它病害的化学防治。

1.3 调查与计算方法

第1次施药前(8月18日)调查病情基数,第2次施药前(8月28日)及施药后9 d(9月6日)调查发病情况。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病株数、病级数,计算病指和防效。药效计算方法: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 ×100;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100。将各处理间的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性比较,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p=0.05和0.01标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对水稻有无药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本试验中田间水稻纹枯病自然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

由表1表明,每667 m2用250 g/L嘧菌酯SC 30、40 mL,第1次用药后10 d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53.71%、64.34%,第2次用药后9 d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68.24%、75.37%。经方差分析,2个剂量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对照药剂每667 m2用240 g/L噻呋酰胺SC 40 mL,第1次用药后10 d、第2次用药后9 d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49.95%、77.20%;常规药剂每667 m2用11%井冈·己唑醇WP 60 g,第1次用药后10 d、第2次用药后9 d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58.80%、67.67%。250 g/L嘧菌酯SC高剂量处理与对照药剂240 g/L噻呋酰胺SC处理的防效相近,低剂量处理与对照药剂11%井冈·己唑醇W P处理的防效相近。

表1 250 g/L嘧菌酯SC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结果

2.2 安全性

经观察,各用药区水稻生长未见明显异常,表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嘧菌酯SC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高剂量处理与对照药剂240 g/L噻呋酰胺SC处理的防效相近,低剂量处理与对照药剂11%井冈·己唑醇W P处理的防效相近。

本试验在施药时,水稻纹枯病发生已较为严重,给防治带来一些困难,对各药剂的防效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上,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在其发病初期进行,并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隔7~10 d,且施药要注意均匀喷雾,尤其是要喷施到植株中下部,使药剂发挥出最大的防效。

2016-11-09

猜你喜欢

噻呋病指嘧菌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27.8%噻呋酰胺·己唑醇悬浮剂的分析方法研究
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不同用量的27.8%噻呋·已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噻呋晶体注射液中头孢噻呋含量
25%呋虫胺·嘧菌酯·种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