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效果初探

2017-05-10顾天军龚小华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张江站20121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上海市浦东新区嘧菌纹枯病

张 丽 顾天军 龚小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张江站 201210 )

张顾旭 武 雯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01)

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效果初探

张 丽 顾天军 龚小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张江站 201210 )

张顾旭 武 雯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01)

为了解江西红土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适宜剂量及持效期,特开展了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每667 m2用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40、45、50 mL,第2次用药后14 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5.54%、77.10%、82.75%;其中,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高剂量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显著高于2个对照药剂。

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水稻纹枯病;适宜剂量;防效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水稻感染立枯丝核菌后,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而发生的。目前,水稻纹枯病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水稻田中普遍发生,是当前浦东新区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据调查,近3年浦东新区水稻自然观测圃(未防治任何病虫害)中水稻纹枯病平均株发病率达27.39%,病情指数达12.92。

为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验证由江西红土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S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适宜剂量及持效期,为该产品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试验,现将相关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对象为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供试水稻品种为“花优14”。试验设在浦东新区张江镇沔北村进行,试验大田长40 m、宽20 m,田块土壤为沙壤土,pH偏碱(7.8),有机质含量中等,前茬作物为小麦。供试水稻采用机插秧栽培,2016年6月6日插秧。试验药剂为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SC,江西红土地化工有限公司);对照药剂为5%己唑醇悬浮剂(SC,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25%嘧菌酯悬浮剂(SC,浙江博仕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见表1),每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 m2,各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从插秧至试验期间没有进行过其它病害的化学防治。试验喷药器械为新加坡利农手动背负式喷雾器,针对植株茎秆均匀喷雾,每667 m2施药液50 kg。本试验共施药2次,2016年8月5日(水稻生长拔节期)第1次施药,8月23日第2次用药。

1.3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3.1 气象资料

第1次用药当天(8月5日)多云,最高温度33.2 ℃、最低温度25.4 ℃,平均湿度89%,日极大风速7.1 m/s;第2次用药当天(8月23日)多云,最高温度34.7 ℃、最低温度27.9 ℃,平均湿度68%,日极大风速7.5 m/s。

1.3.2 调查方法和分级标准

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25丛。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分级。

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0级,无病斑;1级,第4张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1张叶片);3级,第3张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张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3.3 调查时间和次数

第1、2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8月5日、8月23日),第2次用药后14 d(9月6日)调查防效情况。1.3.4 数据处理

供试公式: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试验数据用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各处理之间药效差异性比较,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按p=0.05和0.01标准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每667 m2用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40、45、50 mL,第2次用药后14 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5.54%、77.10%、82.75%。经方差分析,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高剂量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低剂量处理。

表2 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

对照药剂每667 m2用5%己唑醇悬浮剂90 mL、25%嘧菌酯悬浮剂30 mL,第2次用药后14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2.40%、74.99%。经方差分析,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高剂量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显著高于2个对照药剂。

2.2 安全性

据试验期间观察,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没有发现其对水稻叶片和茎秆有药害影响。试验期间,除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有一定为害外,其它病虫害发生较轻,故没有观察到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对其它生物的影响。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每667 m2施45~50 mL(每667 m2有效成分13.5~15 g),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初期或尚未发病时采用喷雾法均匀喷雾,隔7~14 d再用1次药,连续施药2次,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该药剂值得在水稻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可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轮换使用,以降低抗药性的发生几率。

2016-11-11

猜你喜欢

上海市浦东新区嘧菌纹枯病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检察官业务研修制度构建及完善建议
25%呋虫胺·嘧菌酯·种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上海市浦东新区设施农用地规划探索与思考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250g/L嘧菌酯悬浮剂对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达梦中标上海市浦东新区